為什麼會發生心肌梗塞?前兆, 疼痛,怎麼急救?

2021101601:02
心肌梗塞有 7 大前兆!跟著醫師學會 3 招防範守則

每次在報章雜誌上看到「心肌梗塞死亡」,都會讓人心裡一驚。
但其實心肌梗塞在發作前是有前兆的,如果可以早點發現這些前兆,趕快進行自救,其實可以不用等到倒下的時候才後悔莫及。

為什麼會發生心肌梗塞? |
所謂的「心肌梗塞」,意思是心血管血流的「完全堵塞」,使得心臟失去血液、缺氧,人也就昏倒、猝死。

而之所以會造成心臟血管的堵塞,有幾種原因:
一個是因為血栓,另一個則是動脈的粥狀硬化,也就是血管內皮發炎、壞死後,纖維化的組織堵住血管。

而會引發血栓、動脈粥狀硬化,也有幾個原因: 天生因素 年紀超過 35 歲後血管逐漸硬化、老化 有心臟病、心血管疾病家族病史 有凝血功能基因缺陷 身體素質 過重、過胖、體脂肪過高 高血壓 高血脂(高膽固醇) 高血糖 日常生活習慣 有抽菸習慣 情緒起伏大 壓力大 過度疲勞 長期失眠 外界因子 感染發炎 天氣忽冷忽熱 雖然大部分的因子都是可以避免的,但還是有少部分的因子無法完全避免,即使平常覺得自己身體很健康,還是別忘記定期健康檢查,在心臟不舒服、胸口悶痛的時候,也要提高警覺。

心肌梗塞的 7 大前兆 也因為心肌梗塞是心血管血流的「完全堵塞」,除了急性、突然快速堵塞的情況,一般來說,在完全堵塞之前,血流ㄧ定已經有一段時間「不是很通暢」,所以會出現種種症狀,尤其是在真正堵塞的前 5~10 分鐘,會有很明顯身體不對勁的感覺。

而一般人一想到心肌梗塞,通常都會直覺反應是「胸悶、胸痛」,事實上那是「急性梗塞」發作,也就是血管中的斑塊突然剝落導致血栓時才會出現的,有一半的人在心肌梗塞前根本不會有胸悶胸痛的症狀,反而在一個月前可能曾有胃痛、肩膀疼痛等症狀;所以如果出現下面這些症狀,而且持續 5 分鐘以上,表示血管正在慢慢堵塞,更需要特別注意才不會錯過警訊。


胸口正中心疼痛,或是不舒服;也有人會是上腹痛,像是胃痛的感覺。
手臂、左肩膀、左手肘、下巴、背部任何一個地方疼痛,或是不舒服(輻射性疼痛)。

呼吸變得短促 噁心想吐 覺得頭昏腦脹,或是暈暈的、意識不清 冒冷汗 臉色變得蒼白 這些症狀或許不會在心肌梗塞出現的當下就很嚴重,像是手臂酸麻疼痛,不一定會「非常痛」,而是一種說不上來的、很不舒服的感覺;簡單來說,只要感覺自己好像跟平常不太一樣,就可能是身體的血管在抗議。

而根據流行病史的調查,這種心臟冠狀動脈的疾病,最容易在冬天、星期一、起床 2~3 小時內,或是傍晚的時候發作;簡單來說,就是日夜溫差大、工作壓力大的時候,出現上述的症狀持續超過 5 分鐘,或是休息 20 分鐘後仍有這樣的症狀,甚至更嚴重,就要懷疑自己有可能心肌梗塞,或是任何心臟的疾病正在發作,盡快送醫,同時注意自己一個月內的心臟狀況。

發作 5 分鐘內的醫師自救法! 「到醫院後」心肌梗塞死亡的案例,「還有很多是到院前死亡(DOA, dead on arrival),直接送到殯儀館去的,活下來的,也都可能還有其他併發症。」 而心臟完全缺氧只要超過 10 分鐘,基本上都很難救回來,所以等到倒下才叫救護車,根本來不及。

所以在第一時間,可以暫時性的先擴張血管,爭取送到醫院急救的時間,就多了一份活下去的機會。 步驟一 本來就有心臟病史的患者 應該隨身攜帶一種心絞痛的藥劑「耐絞寧(硝化甘油)」,覺得突然胸口很痛、可以趕快含一片。 平常健康的人 可以先吃一片抗凝血的阿斯匹靈,沒有阿斯匹靈就大量喝水,讓血液凝結速度降低。 有凝血功能障礙的人 大量喝水

步驟二 找個地方平緩坐下,馬上叫救護車。
步驟三 如果很快就意識不清而昏倒的話,建議旁人馬上進行 CPR(心肺復甦術)跟使用 AED(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至少保持心臟的功能,免得因為救援時間太久而導致壞死,即使救回來也無法恢復正常功能。

如何預防心肌梗塞?
想要預防心肌梗塞,有以下幾點可以先做: 拒菸:本身抽菸一定要戒菸,同時也要防範自己吸入二手菸、三手菸的機會。
控制三高 規律運動 每餐七、八分飽,少吃油炸等不健康的食物 定期健康檢查 不做太勉強的事 在天氣變化時記得注意衣物穿著

https://heho.com.tw/archives/69855

2) 心肌梗塞是有預兆的!出現這 4 種現象,5分鐘內可能猝死

你一定聽過一些人忽然因為「心肌梗塞」,在措手不及間就離開人世。但其實,心肌梗塞發作前早就有預兆,只是我們常常沒有自覺,而錯過了黃金治療時間。

以下就來介紹 4 種大家比較不熟悉的心肌梗塞症狀。
最近 10 年,35~45 歲因出現心肌梗塞而急診的人口,平均增加了 80%。
引發心肌梗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血栓或粥樣硬化,讓提供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堵塞,當帶有氧氣和養分的血液無法回流到心臟,就會出現缺氧、肌肉受損的情況,人體就會昏迷甚至猝死。
而在血管完全塞住之前,其實血流會有一段「不通暢」的時間,這時候身體就會明顯地感覺到不舒服,也就是很重要的心肌梗塞「前兆」!


4 大心肌梗塞非典型前兆 心肌梗塞除了「胸口不適、頭暈」等我們較常聽到的徵兆,還有以下 4 大非典型前兆也必須特別注意喔!

後背、上腹部疼痛:
心肌梗塞其實也會出現噁心想吐,或是後背疼痛的症狀,但這兩個部位的不適很容易和下背、腸道疾病搞混,所以要特別注意喔!

牙齒痛:
突然出現劇烈的牙痛,咀嚼食物的時候更不舒服;或是伴隨著胸部、背部悶痛;看完牙醫之後症狀沒有改善…等,就可能是「心源性牙痛」。  

左邊肩膀、腋下痛:
心肌梗塞經常會出現「輻射痛」的現象,放射到左邊肩膀、手臂、腋下、手指…等,這是因為內臟和皮膚傳導疼痛的神經有交會處,但皮膚通常會比內臟更容易將痛感傳到中樞神經,所以有時候內臟出問題的初期,反而會先感覺到身體表層的疼痛。

脖子、喉嚨痛:
咽喉和心臟的神經是同一段脊椎神經來控制,所以一旦心臟缺血、缺氧時,產生的乳酸、磷酸…等物質刺激到神經產生痛感,就容易擴散到喉部的迷走神經,導致喉嚨痛、呼吸困難的現象。

牙齒痛也可能是心肌梗塞症狀! 如果以上症狀持續 3~5 分鐘以上,可能就代表血管正在阻塞,建議盡速就醫才不會錯過治療時機。

不過,預防勝於治療是不變的道理,與其發生症狀時慌張的手足無措,一定要平常做好護心工作!
遠離心肌梗塞,

護心有這5大招 飲食健康:吃重油、重鹹、高糖除了讓你外表看起來胖嘟嘟,血管裡的油脂也會迅速增加,讓血管壁越來越小,最後形成血栓,建議平常多選擇好油、拒絕反式脂肪。

攝取足夠的水分來讓血管保持暢通,也較能維持正常血壓。

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者,比一般健康的人更有機會罹患心血管疾病,因此一定要積極的控制病情。

規律運動:重訓、有氧能有效減少內臟脂肪,並且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心肺功能達到保護心血管的功效,但,要提醒的是,平常如果沒有運動習慣,或心臟本來就不舒服,千萬不要突然進行劇烈的運動,否則會對心臟造成很大的負擔,應該告知醫生和教練身體狀況後,請專業人士協助規劃適合的課程,循序漸進會更好喔!

注意保暖:天冷時,特別是早上剛睡醒,交感神經活動力旺盛,血管更容易收縮,出現心肌梗塞的機率更大,所以冬天一大早不要急著起床(賴床有理啦),因為身體還沒甦醒,被窩外的溫度又比較低,冒然起身,血管、心臟很可能會受不了,建議在被子裡先活動一下。

拒菸:因為尼古丁等物質,會讓血液變得黏稠,並且加快動脈硬化,當血管缺乏彈性、血液又難流通的時候,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當然也會增加。

https://heho.com.tw/archives/69855

3) 你的心臟健康嗎?天氣冷要注意5個心臟病警訊

天氣冷的時候,從被窩起身,胸口總是會馬上接觸到冷空氣而覺得冷冷的。
其實即使是年輕人,或是自覺身強體壯的人,在這種溫差很大的時候都很可能會有心臟病的問題,「很多心臟病在30幾歲的時候會突然發生,只是之前自己會察覺不到而已。」

天氣冷的心臟警訊 你知道107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因心臟相關疾病的總死亡人數,比癌症還要多嗎?平均每25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尤其是冬天,氣溫降低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讓血壓上升;而溫差也會讓血液中的斑塊脫落,容易變成血栓。

其實在這種時候,年輕人身體中隱藏的「心臟病」也可能會發作出來,像是肥厚性心臟病、先天性心律不整,都是可能在30幾歲才發生第一次的心臟,但一發生就可能致命。

所以平常的時候,就認清楚心臟病的症狀,才能在第一時間發現自己的不對勁,趕緊叫救護車,搶救援的黃金時間。

心臟病的症狀 胸悶、胸痛 因為心臟在高功率工作的時候,會頻繁的收縮,所以會感覺胸口悶、或是胸痛,代表現在心臟是很用力在工作的;但如果可以感覺到心臟帶來的疼痛,表示心臟已經超過一般情況下的負荷,可能開始出現缺血的情形,才會有胸悶胸痛,一定要馬上停止活動,休息5分鐘之後如果沒好轉就送醫。

喘、咳嗽 心臟打出的血液是負責運送氧氣的,如果沒辦法正常工作,就會讓身體缺氧,所以會覺得喘,或是用咳嗽來表現;而且心臟在高功率工作的時候會有水腫現象,壓迫到肺部,也會引發喘或咳嗽,如果突然覺得呼吸不到空氣,或是很喘、沒感冒卻狂咳嗽,就要注意。

失眠、恐慌、焦慮 因為缺氧,或是高血壓的關係,會影響到交感神經的運作,導致失眠,或是情緒變得比較焦慮、不穩定。

這種人在平常的時候可能不會有太多高強度的活動,所以並不會出現明顯的喘、胸悶;但這種慢性的缺氧,還是會影響到全身,出現這種症狀。

特殊部位的疼痛 除了左胸口會感到胸悶、胸痛之外,因為我們的神經是輻射狀的,所以靠近胸口的左腋下、左手臂也可能會反射性地感覺疼痛;甚至有可能會延伸到左後方的肩胛骨上。另外,如果是心臟的下緣產生的問題,也可能會因為壓迫到胃部而產生左上腹的疼痛,所以這些部位的疼痛都需要注意。

另外,女性心臟病的疼痛有一半以上都是「非典型疼痛」,像是耳垂痛、牙痛等,如果有找不出原因的疼痛,建議可以去檢查心臟。
嘔吐 上述有提到,心臟可能會壓迫到胃部,所以產生嘔吐的症狀。但嘔吐的症狀跟腸胃炎可能不太容易分辨,如果常常在平躺、睡覺時覺得噁心想吐,看了腸胃科卻找不出原因,也記得可以去做個心臟檢查。

https://heho.com.tw/archives/60847

4) 胸口一悶、到醫院前死亡 心肌梗塞倒下前怎麼急救?

阿偉最近一直覺得胸口疼痛,但都不以為意,只覺得可能是太累了,結果突然有一天在公司胸口爆炸性疼痛、突然倒下,旁邊的同事雖然馬上叫了救護車,卻只能著阿偉進入休克狀態,結果最後判定到院前死亡,家人痛哭,「如果我們能在他倒下前,多做一點什麼⋯⋯」

心肌梗塞是血管堵塞 心血管疾病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2名,而急性心肌梗塞是其中最快、最來不及救援的疾病,雖然醫學持續進步,但隨著三高的年輕化,因為冠狀動脈堵塞引起的心臟病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很多人都是突然昏倒、送醫就回天乏術了。

國泰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級主治醫師陳瑞雄說,以他自己為例,每年都會收到10個心肌梗塞死亡的病患,「還有很多是到院前死亡(DOA, dead on arrival)、沒有送過來的,或是還有其他併發症的」,等到倒下才叫救護車,根本來不及救援。

急性心肌梗塞多半是冠狀動脈沈澱的斑塊破裂,導致引起急性血栓、阻斷血流,讓心肌因為缺氧壞死、心臟驟停,缺氧過久就很難救回來;但這時如果可以暫時性的擴張血管,爭取送到醫院急救的時間,就多了一份活下去的機會。

急性心肌梗塞發作時,可以怎麼做?
陳瑞雄說,急性心肌梗塞可以分成2種,1種是冠狀動脈中有斑塊,這種的通常都會有早期的症狀,多半也都會有三高的問題,或是早就檢查出心臟病;這種病患一般會隨身攜帶心絞痛的藥劑「耐絞寧(硝化甘油)」,覺得突然胸口很痛、可以趕快含一片,馬上叫救護車。

但更危險的、也很常見的另1種,是血管沒有斑塊、甚至也都健康沒有問題,但血液不正常凝結,「這種可能是水分攝取不夠、血液流速太慢結成血栓,或是膽固醇升高,但還沒有形成三高問題。」

很多病患都是這種狀況,因為太突然,所以死亡機率也高。
如果突然覺得胸口很悶、而且持續5分鐘以上,可以先吃一片抗凝血的阿斯匹靈,或是多喝水,來讓血液凝結速度降低,並馬上叫救護車;

心臟沒有感覺神經,所以胸悶、胸痛是已經缺氧一陣子的警訊,一定要馬上就醫。 但服用這類藥物,因為血管會擴張、血液凝結速度變慢,隨便運動可能會有頭暈的問題,也影響血流狀態,建議不要隨便移動或站起,最好坐著等待救護車,聽從救護人員的指示。

https://heho.com.tw/archives/23251

5) 心絞痛、心肌梗塞都會胸痛,一招分辨急救關鍵

很多人都知道「胸悶、胸痛」是心臟病的前兆,但卻不知道最佳的急救時機是在什麼時候,而像是同樣會胸痛的心絞痛、心肌梗塞,兩者的急救方法就完全不一樣,如果急救錯誤,反而會讓自己死得更快。

心絞痛/心肌梗塞有什麼差別?
雖然心絞痛、心肌梗塞都會造成胸悶、胸痛,但其實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心絞痛比較像是一種「症狀」的統稱,心肌梗塞則是這個症狀已經造成嚴重損害時的「疾病」。

心臟有3條冠狀動脈,負責供應心臟的血流、氧氣跟養分,所以在冠狀動脈堵塞的時候,就會造成心臟缺血、缺氧而導致胸悶胸痛。

在一開始會出現心絞痛的症狀,而當冠狀動脈完全堵塞,讓心肌壞死的時候,就會造成心肌梗塞。
所以心絞痛可以說是發生心肌梗塞的「前期」,雖然兩者有前後的關係,急救方式卻完全不同。心絞痛因為冠狀動脈還沒有完全堵塞,為了讓血流可以打出去、血壓會比較高;而心肌梗塞因為冠狀動脈已經完全堵塞,身體的血壓會很快速的往下掉,反而會呈現低血壓。

心絞痛 原因:冠狀動脈狹窄,導致心臟血流量減少。
表現方式:帶有「鈍重感」的胸痛,像是有大石頭壓在胸口上;疼痛感會呈輻射狀傳遞到脖子、下巴、左手臂、左上腹。 特徵:血壓多半會上升。
持續時間:15分鐘以內。 緩解方式:服用硝化甘油、安靜休息後,可以改善。

心肌梗塞 原因:冠狀動脈已經阻塞,導致心肌缺血壞死。
表現方式:劇烈胸痛、難以忍受,整個人虛弱蒼白、呼吸困難、頭暈想吐、四肢無力、狂冒冷汗。 特徵:血壓多半會下降。

持續時間:通常持續30分鐘以上。 緩解方式:可以吃阿斯匹靈搶時間,但無法真正緩解,必須馬上送醫。 看血壓選擇急救方式!

所以在胸悶、胸痛發生的時候,除了撥打急救電話之外,一定要趕快先坐下,並測量當下的血壓狀況,觀察血壓是偏高、還是偏低,來選擇要使用「血管擴張劑」,還是「抗凝血劑」來急救。 當量測到血壓比平常偏高,就很有可能是心絞痛,可以服用「血管擴張劑」,如常見的「硝化甘油」片,讓血管擴張、保持血壓穩定,避免血壓持續升高而導致冠狀動脈壞死。

而如果血壓偏低,表示很有可能是心肌梗塞,服用血管擴張劑,反而會讓血壓更快速降低,導致休克、全身性的缺氧,千萬不能服用。

所以量測到血壓偏低、懷疑是心肌梗塞的時候,要服用「抗凝血劑」,像是常見的阿斯匹靈,可以避免再讓新的血栓形成,把心肌壞死的部分控制住,增加搶救的時間、復原的機會。

藥物服用小技巧 一定要坐著服用。 每5分鐘在舌下含一片,含3片無效一定要馬上就醫;但如果是心肌梗塞,第一時間就要撥打119急救電話。

https://heho.com.tw/archives/67406

6) 到底怎樣的胸悶才是心臟病?醫師教你這樣判斷!

心臟病的死亡是非常快速的,自己可能只是跟平常一樣的出門工作,突然感覺不舒服,就昏倒、休克、送醫不治。

所以現在醫師都強調,出現不明的胸悶、胸痛就有可能是心臟病,要記得送醫,但胸悶、胸痛也可能是肺部問題、胃食道逆流,或是其他問題引起,甚至有人根本不曉得什麼樣是「不明的胸悶、胸痛」,出現問題也沒有警覺性,還是錯過了黃金救援時間。

胸悶胸痛怎麼看? 為了告訴一般人,胸悶、胸痛是很嚴重的問題,並把種種症狀說清楚,好讓人能在第一時間判斷,日本病理醫師YANDEL在《醫師,我怎麼了?》這本書中提到判斷心臟病胸悶、胸痛的方式,以下就是書中的內容摘錄,希望能讓大家更了解心臟病引發胸悶、胸痛的原因,還有比較具體的症狀。

心臟引發的胸部不適是什麼感覺?
心臟引發的胸部不適,簡單來說就是關於心絞痛,甚至還有心肌梗塞的情況。這些疾病就像前述一樣,以下就是引發疼痛的原因: 心臟的血管受到阻塞,血管變窄(血管痛) 由於心臟的血管受到阻塞,造成心肌內的血液不足(缺血引發的疼痛、發痛物質引發的疼痛) 如果要再說明得更詳細一點,就是當心肌缺少作為必要能量的血液時,我們就會感覺到心臟在痛。

血液的需求和供給出現失衡情況時,心臟就會出現疼痛的感覺。 可能有人會認為「不用你說我也知道啦」,但是這種思考方式非常重要。

「當冠狀動脈變窄就會形成心絞痛,受到阻塞時則會變成心肌梗塞,胸口會感覺到疼痛」的說法相當有名。然而在實際上,就算冠狀動脈有95%左右被堵住,只剩下5%的空間供血流通過時,胸部也不一定會疼痛。

沒有在運動=心臟沒有急促運作的時候,冠狀動脈末端(負責的心肌體積較少處)就算有95%的部分變窄,有時候也不會產生任何症狀。

這就表示即使只有5%的空隙可以勉強供給所需的氧氣和能量,對於平靜的心臟而言也已經很足夠了。 反過來看,同樣也是冠狀動脈只剩5%空間的人做了運動,

心臟產生激烈跳動時⋯⋯也就是當心肌需要更多氧氣量的時候,心臟附近就會冒出沉悶的疼痛。這就是勞動型胸部不適和勞動型胸痛,是稱為心絞痛的疾病症狀。

在心臟激烈跳動的時候,就表示心臟需要氧氧和能量=需求增加,所以身體也要增加供給量才行。然而,當冠狀動脈一變窄,就無法順利輸送這些「追加的供給量」了。 此外,並不是只有在冠狀動脈變窄的時候,才會導致需求和供給失衡。

例如像是貧血。 當血液中的紅血球數量變少,就會降低氧氣的搬運量。所以在貧血的時候,即使冠狀動脈沒有變窄,送往心臟的氧氣量還是有可能會不足。

有時候貧血患者只要一運動,馬上就會出現胸部不適的感覺。這是表示「血液本身」雖然有抵達心臟,但是因為缺乏紅血球(含量不足),才會讓心臟得不到所需量的「氧氣」。

勞動型心絞痛和貧血引發的胸部不適,都是心肌缺乏氧氣產生的疼痛,所以主要屬於內臟痛,是無法指出疼痛位置的類型。

這種疼痛會讓人感覺整個胸部悶悶的,覺得很沉重,有時候有人會用「灼熱感」、「像被緊緊揪住」、「被勒住的感覺」等方式來形容。

甚至還有人說就像是「有重物壓在身上的痛苦」。
然而,心臟引發的胸部不適和胸痛通常都會伴隨著放射痛。 胸部不適和胸痛會放射到脖子、下巴、牙齒或左肩等地方。為了把刺激傳遞至大腦,負責傳導心臟疼痛的神經會與掌管上述部位的神經平行進入脊髓內,讓大腦誤以為「這不是心臟在痛,而是下巴在痛吧?」,所以才會產生放射痛的疼痛。拜託好好振作一下吧,大腦! 實際上就有患者因為「下巴或牙齒在痛」跑來醫院看病,但其實是罹患了心絞痛、心肌梗塞的案例。

真的拜託振作一點啊,大腦!和心絞痛相比,心肌梗塞則是血管完全受到阻塞的疾病,疼痛的症狀也更加強烈。

由於心肌梗塞又有加上血管痛的特徵,比較容易用手指出疼痛的位置(變得比較接近體感痛)。 在許多教科書中,都記載著「心肌梗塞具有比心絞痛還要強烈的疼痛」。

雖然有點離題,但是心肌梗塞的患者經常會體驗到「讓人冒冷汗的胸痛」。這種「冒冷汗」的症狀,或者說「流汗」本身就非常可疑。如果我們在為患者看診的時候發現「好像和平常不太一樣⋯⋯」,莫名冒冷汗的反應常常都是重症疾病的警訊。或像突然的嘔吐也是一樣,實際上不只是心臟,當臟器發生急性缺血或是出了什麼問題時,也會伴隨著冒汗或嘔吐的自律神經症狀。

大血管引發的胸部不適是什麼感覺?
關於由大血管所引發的不適感,其中最需要認識的就是主動脈剝離。這是屬於胸痛的must rule-out四大病變之一,會突然發作並帶來激烈疼痛。

主動脈剝離是主動脈血管壁破裂導致的強烈血管痛,當血管壁沿著主動脈路徑破裂時(就像是血管內側薄皮剝落的感覺!),疼痛就會從上方移動到下方,是很有名的疼痛感受。

雖然有人形容這種疼痛是「撕裂痛」、「像被刀割」等感覺,但實際上很少有患者會說明得這麼詳細⋯⋯不過老實說,看到患者已經痛到受不了的樣子,醫療人員都可以直覺想到「這個狀況非同小可啊」。

另外還有一種叫做主動脈瘤的疾病。這是主動脈中有一部分的內壁變得脆弱,呈現鼓脹腫大的狀態。雖然動脈瘤基本上不會出現任何症狀,但是它有時候還是會破裂。

一旦動脈瘤破裂就會突然產生強烈疼痛,並造成大量出血,讓血壓急速下降。所以,若能在毫無症狀的時候及早發現是最好的情況⋯⋯。

上述的疾病皆屬於血管痛,和體感痛一樣具有可以指出疼痛位置的特徵。
但是比起這一點,其中最有特色的還是會產生強烈疼痛。
雖然偶爾好像也是有疼痛感較弱的主動脈剝離,可是這種時候反而會讓診斷變得困難許多。
——摘自台灣東販出版《醫師,我怎麼了? 從常見的5大症狀解答各式疑問》

https://heho.com.tw/archives/52632

No commercial value For reference only
無商用 僅供參考 若侵權 告之速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