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皰疹, 富貴手, 灰指甲, 蕁麻疹, 乾癬, 毛囊炎, 甲溝炎, 如何治療、保養與預防?

2018030306:07

(1) 灰指甲如何治療、保養與預防?醫師4關鍵完整解答!
 

灰指甲是個不分男女,許多人長期難以解決的困擾。台灣的氣候潮濕,非常容易引起黴菌滋生,而灰指甲就是一種指甲的黴菌感染,台語稱作臭甲,或者正式一點的名稱叫做甲癬灰指甲常會併發在香港腳(足癬)患者身上,原因可能是黴菌感染足部產生香港腳之後,又伺機感染了指甲。指甲的乾癬可能會長得像灰指甲,混淆了診斷。另外灰指甲也不只會發生在腳部,手指甲也可能因為手癬的黴菌感染而發生喔!另外要特別強調富貴手不是黴菌感染,不會導致灰指甲。臨床上感染灰指甲的人常常不痛不癢,所以許多人會輕忽這個疾病,等到出現比較嚴重的症狀,例如已經併發甲溝炎甚至是甲床分離時才就醫。另外可能是因為灰指甲這個名稱太深入人心,有些患者會覺得指甲沒有變灰就不是灰指甲,有時也會延誤就醫。

今天團隊醫師和藥師就要一起完整跟大家介紹灰指甲這個疾病,讓你除了知道灰指甲的治療方式之外,更能了解如何保養與預防!

 

灰指甲容易發在哪些人身上?有哪些症狀?為何該積極治療?

灰指甲其實是個盛行率不低的疾病,有大約 50-60% 的指甲問題都跟灰指甲有關。雖然不分男女都可能得到灰指甲,但通常男性的機率略高於女性。

灰指甲是一種黴菌的感染,造成灰指甲的黴菌中,導致病例數最多的是皮癬菌,其他還有像是念珠菌或其他黴菌也都有可能。黴菌是一種適應力很強的生物,在許多惡劣的條件下還是可以繁殖,因此傳染力也不容小覷。雖然灰指甲在醫學上沒有非常明確危險因子,但以下幾種人特別容易染上灰指甲:

  • 老年人
  • 赤腳走在游泳池、健身房的淋浴間、公共浴池…等潮濕的表面
  • 香港腳(足癬)患者
  • 足部容易有小傷口,或是其他皮膚疾病,例如乾癬患者
  • 糖尿病患者
  • 各種免疫缺乏疾病患者
  • 家中有其他人罹患灰指甲

灰指甲容易發生族群

呈現紫黑色與部分黃綠色的灰指甲
呈現紫黑色與部分黃綠色的灰指甲。Photo Credit:DermaNet New Zealand, Onychomchosis, CC BY-NC-ND 3.0 NZ

臨床上灰指甲不一定是灰色的,有時在患者身上可以看到黃色褐色綠色…等其他顏色的變化,但不管是什麼顏色,指甲看起來都會特別混濁。雖然多數灰指甲的輕症患者是不痛不癢的,很容易會讓人掉以輕心,覺得沒什麼大問題,但醫師通常會建議患者應該要積極治療。醫生為什麼會這麼雞婆呢?有底下幾個原因:

  1. 灰指甲比較嚴重的患者,有時可發現指甲增厚、周邊脫屑指甲凹陷指甲變形、甚至是甲床分離的情形。長期感染的狀況下,指甲當然不可能長好,有時會進而導致甲溝炎、凍甲、鉗甲等問題。真的嚴重到要指甲矯正的時候,不只是皮肉痛的問題,還要花上很長的時間。
  2. 不處理的灰指甲,可能跟香港腳互相交錯感染,嚴重感染時甚至偶會導致蜂窩性組織炎,不可不慎。
  3. 為了你最親密的家人或親友、同事。只要是鞋子放在一起,或者是一起出入同樣的潮濕地面,都有傳染的機率。臨床上就不時發現爸媽的灰指甲傳染給小孩的案例。
增厚、脫屑、變形的灰指甲
增厚、脫屑、變形的灰指甲。Photo Credit:DermaNet New Zealand, Onychomchosis, CC BY-NC-ND 3.0 NZ

所以如果醫師建議你做治療時,希望大家可以多配合喔!至於灰指甲要怎麼診斷呢?多數狀況下醫師會根據臨床症狀的觀察以及病史的詢問做出診斷。但有時考量到口服藥物對身體的一些負擔,醫師可能會刮下一些指甲,使用氫氧化鉀溶液(KOH)浸泡後觀察是不是真的有黴菌反應。另外直接進行黴菌的培養也是一種方式,但並不是每個病人都必須做這麼多測試喔!當醫師真的覺得有必要時再進行就可以,大家不必要求醫師一定要做。

應該積極治療灰指甲的理由

 

灰指甲該如何治療?

目前灰指甲的治療方式大致上可分為:口服藥物傳統外用藥物指甲油劑型藥物指甲拔除手術雷射治療等五大類,每種治療都各有優點,也有各自的侷限,醫師會綜合考量患者的狀況給予適當的建議。

口服藥物主要是利用藥物的抗黴菌功能來治療灰指甲的黴菌感染。目前實證有效,且健保有給付的藥物是 terbinafine(商品名:療黴舒)以及 itraconazole(商品名:適撲諾),但這類口服藥物一定要遵照醫囑吃完整個療程,否則容易治療失敗。如果是手部的灰指甲大約需要治療 6 週,腳部的灰指甲大約需要 12 週,如果中斷了,黴菌很容易會長回來,整個療程就前功盡棄。在所有治療方式中,口服藥物的治療效果最佳,是治療灰指甲的首選,多數人都可以獲得不錯的療效!但在某些人身上可能影響肝功能,因此有肝臟疾病或肝功能異常者,或者是有心臟衰竭等疾病患者,醫師可能會建議其他治療方式。

許多人會擔心口服藥物傷肝而自行停藥甚至放棄治療,但其實不用這麼擔心。醫師會根據臨床症狀以及治療反應來調整用藥情形,也會在適當的時間點監測你的肝臟與心臟功能,這些問題請交給你的醫師替你擔心吧!好好遵從醫囑,有問題就提出,千萬不要自行停藥喔!

外用藥物通常會使用在不適合口服藥物,或是灰指甲還沒有感染到指甲根部的患者身上。局部的外用藥物,例如抗黴菌藥物 efinaconazole 這類藥品先天上有個弱點,因為往往滲透力不佳,導致沒辦法深入甲床來對抗黴菌,另外對指甲的附著力較低,必須要天天使用。但隨著醫藥的發展與進步,目前已經有些藥物可以強化對指甲的滲透性以及附著性,劑型有點像是「指甲油」的概念,即使沖水、洗澡也不太會被洗掉,因此可以達到長效作用,例如國內現在市佔率較高的藥品 amorolfine(商品名樂指利)就可以一週使用一次,但在手部的灰指甲要使用 6 個月,在腳部的灰指甲則要使用 9-12 個月,另外要注意的是在少數患者身上可能發生皮膚刺激的反應,如果有這樣的狀況請向你的醫師反應。

側邊部分感染的灰指甲
側邊部分感染的灰指甲,可考慮使用外用藥物治療。Photo Credit:DermaNet New Zealand, Onychomchosis, CC BY-NC-ND 3.0 NZ

如果感染很嚴重,或者是使用口服或外用藥物治療效果仍不好的患者,醫師可能會建議以手術的方式先移除指甲,這個做法可讓讓藥物比較容易進入被感染的甲床,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所以大家不要以為拔完指甲就沒事了,通常之後還是需要持續的藥物治療喔!

雷射在灰指甲的治療上也有些角色,但是在相關研究中認為治療效果不是很好,再加上費用比起傳統的治療方式更高,因此目前多數醫師只會把雷射當作輔助治療的角色,並不需要特意追求高價的雷射治療,好好使用口服及外用藥物通常就很足夠。

多數的患者在適當的評估與治療下,都可以達到良好的控制甚至是完全找不到黴菌感染,因此最重要的就是及早接受治療,並且配合醫師盡力完成整個療程。坊間不時會有一些流言說灰指甲的藥很傷肝,但這都過度誇大了事實。口服灰指甲藥物雖然確實有少數人會發生肝功能指數異常,還有更少數人會發生肝炎的症狀,但這個比率真的非常非常低(相關研究指出發生率是數萬分之一…),另外如果患者有 B 型肝炎或 C 型肝炎的話,醫師也會在開始服藥之前就抽血監測肝功能指數,大家實在不必過度擔心,用藥的副作用與風險醫師會比你還更注意,有什麼顧慮直接跟醫師討論都沒問題的!

灰指甲五大治療類型

 

灰指甲治療失敗了怎麼辦?仔細找原因,一定有方法!

有時我們會遇到灰心的患者來到診間說自己的灰指甲已經治療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但詳細詢問病史後,常常可以發現原因其實是:沒有遵照醫囑完成療程。

大家一定要記得,黴菌是非常頑強的生物,菌絲可以在惡劣的環境下存活很久,等到適當的機會出現就又長出來。沒有完成整個療程,就是又給菌絲一個冒出頭的機會啊!

另外常見的復發情形還有和香港腳(足癬)的交互感染。許多患者會同時染有香港腳和灰指甲,如果光是治療灰指甲,但沒好好處理香港腳,那黴菌當然有可能又趁機長回指甲去囉!如果家中同時有多人得到香港腳或灰指甲的話,也建議要一起治療,不然爸爸好了換弟弟長,弟弟好了換媽媽長,那真的是會沒完沒了啊!

灰指甲的復發率其實不低,在相關研究中有些甚至會高達 20-50% 左右。這麼高的復發率其實也不難理解,灰指甲就是指甲長了黴菌,這就像是房間長黴菌一樣,有長過黴菌的房間可能是有濕氣高、溫度低、不通風等種種問題,所以一旦長過黴菌,就很容易再長,指甲也是類似的概念,會長灰指甲的部位必定是存在了一些你知道或不知道的危險因子,因此一但得過灰指甲,就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只要稍不注意,隨時有可能再度發作。之前有些研究嘗試過讓已經治好的患者定期再浸泡抗黴菌的藥水(在台灣大概就是足爽這類產品的概念)作為預防,但結果卻沒能很有效地降低復發率。

雙腳都感染的灰指甲,合併香港腳
雙腳都感染的灰指甲,合併香港腳(足癬)。 Photo Credit:DermaNet New Zealand, Onychomchosis, CC BY-NC-ND 3.0 NZ

底下幫大家整理一些國內外的資料,告訴大家可用哪些方式保養與預防灰指甲。

 

灰指甲該如何保養與預防?

灰指甲的保養與預防,一切還是要回到灰指甲的「致病機轉」。灰指甲就是指甲的黴菌感染,所以只要能讓指甲不容易發霉的方式,就是好的預防方式!怎麼樣讓黴菌不容易長呢?保持乾燥避免接觸可能的感染源避免指甲受傷,以上就是預防灰指甲的三大心法。這樣講可能不夠具體,我們把相關注意事項條列如下:

  1. 定時清洗手腳,如果手碰過得了灰指甲的腳,一定要再洗手。
  2. 用正確的方式剪指甲,最前端剪平,兩側再稍微磨圓,每次都要消毒剪指甲的工具。
  3. 穿著吸汗的襪子,並且勤於更換。
  4. 選擇通風良好的鞋子。能穿拖鞋就不要穿鞋子。
  5. 丟棄感染前穿過的舊鞋,或者至少要好好消毒這些鞋子。
  6. 在游泳池、公共浴池等地面易積水處,請記得穿上拖鞋,避免沾水。
  7. 避免常常去做指甲或者使用人工甲片導致原有的指甲受損或弱化。
  8. 同時注意身體其他處的各種黴菌感染(香港腳、手癬、體癬…等)避免交叉感染。

灰指甲如何預防及保養

看完這些,有沒有覺得自己已經成為灰指甲達人了呢?其實灰指甲的相關治療與保養,想要了解並不難,困難的反而是完整做到啊。能夠找到一位長期幫助你的醫師,並好好配合醫囑,相信你的灰指甲一定可以被控制得很好,甚至是幾乎不再復發的喔!



(2) 蕁麻疹如何治療、保養與預防?醫師圖文完整說明!
 

蕁麻疹是困擾超過 20% 民眾的皮膚問題,甚至有些醫院統計指出超過 1/3 的人口曾經有蕁麻疹發作的經驗,其中女生又比男生更容易發作。蕁麻疹是一種過敏反應,發作起來真的是癢到不行,但是抓了卻又會更嚴重,這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感覺,真的會讓患者想哭但是哭不出來。雖然蕁麻疹並不難診斷,但有時發作在身體或四肢的情形跟異位性皮膚炎濕疹又會有一點類似,不時也會讓民眾感到混淆。為了幫助大家對蕁麻疹這種常見卻又惱人的疾病有正確的認知,今天團隊醫師將會回顧大量文獻,給大家完整的治療、保養與預防知識。廢話不多說,我們開始上課囉!

在背部及手部的蕁麻疹
在背部及手部的蕁麻疹。Photo Credit:DermaNet New Zealand, Urticaria, CC BY-NC-ND 3.0 NZ

 

蕁麻疹有什麼症狀?為什麼會產生蕁麻疹?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在症狀的表現上很有特色,通常會出現摸起來硬硬的略帶紅色的發癢的,稍微從皮膚表面隆起的斑塊。而且有個常見特色是「抓到哪裡、癢到哪裡」,如果用指甲去抓沒有發作的地方,很快就會在搔抓處產生另外一個類似的斑塊,但這些看似嚴重、快速隆起的斑塊可能在幾小時後又自己消失。這種來無影去無蹤的,來去如同一陣風的特性,又讓蕁麻疹有個俗稱叫做「風疹」。

在腿部的蕁麻疹,界限明顯、紅色隆起的斑塊
在腿部的蕁麻疹,界限明顯、紅色隆起的斑塊。Photo Credit:DermaNet New Zealand, Urticaria, CC BY-NC-ND 3.0 NZ

但為什麼蕁麻疹會這樣突然快速發作,然後又迅速消失呢?目前醫學研究認為,蕁麻疹跟表皮內的肥大細胞(Mast Cell)有關。大家不要聽到肥大細胞就覺得它跟肥胖有關啊~它只是名字聽起來胖,但實際上主要影響的是皮膚的過敏反應。另外有些研究認為蕁麻疹跟血球中的嗜鹼性球(Basophils)也有關係。整件事情大概是這樣的:

蕁麻疹作用機制皮膚內的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球會釋放出多種物質,其中的組織胺就是讓你發癢的元兇之一,而其它幾種血管舒張物質則會導致局部的腫脹。當肥大細胞在比較深的真皮層或皮下組織活化的時候,就可能造成血管性水腫(angioedema)。講血管性水腫大家一定聽不懂是什麼,但大家應該都有看過有些人藥物過敏的狀況,兩隻眼睛變成金魚眼、整個嘴唇變成香腸嘴,那就是血管性水腫發生在嘴唇的狀況啊⋯⋯

發生在眼部的血管性水腫(Angioedema)
發生在眼部的血管性水腫(Angioedema)。Photo Credit: James Heilman, MD, CC BY-SA 3.0

了解蕁麻疹的機制後,大家更想知道的應該是:哪些狀況會引起蕁麻疹?

在這之前,想先讓大家知道,蕁麻疹其實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通常急性蕁麻疹都會來匆匆去匆匆,好了之後就像從頭到尾沒發生過這事一樣。但慢性蕁麻疹代表患者的症狀反覆發作超過六個星期以上

 

蕁麻疹常見的原因

通常急性的蕁麻疹比較有機會找出原因,目前研究認為特定的藥物(常見如非類固醇類的消炎藥)、食物、昆蟲叮咬、感染⋯⋯等狀況都跟急性的蕁麻疹發作有關。但仍有超過 50% 的急性蕁麻疹是找不到原因的。至於慢性的蕁麻疹就更難找到原因了,除了上述的問題外,溫度、皮膚的刺激、劇烈運動、流汗、壓力、情緒、賀爾蒙變化⋯⋯甚至是癌症都有可能誘發蕁麻疹發作。有些醫師在臨床上也觀察到某些慢性的發炎或感染,像是鼻竇炎、肺炎、慢性肝炎、蛀牙、陰道發炎甚至是香港腳等疾病如果被治癒之後,慢性蕁麻疹也會跟著不藥而癒。但整體來說,許多蕁麻疹患者最後是找不到原因的。不過也別因此就氣餒,因為這個疾病雖然不一定找得到原因,但多數狀況下是可以被治療得很好,甚至是根治不再復發的喔!

蕁麻疹常見原因

 

蕁麻疹該如何診斷與治療?吃抗組織胺安全嗎?

這邊先講一個結論:如果急性蕁麻疹發作,請先治療,先不要想檢查!

蕁麻疹的診斷主要是靠臨床診斷,也就是醫師透過臨床症狀的表現以及相關的病史詢問,就可以做出診斷,抽血或者是皮膚切片是非必要的,除非醫師有特別考量才有需要進行。

 

蕁麻疹做過敏原檢測有效嗎?

蕁麻疹是一種過敏反應,因此很多人會想說:那我是不是直接做個過敏原檢測就好了呢?這個問題是科學、也是藝術。舉個例子,如果你從沒吃過蝦子,但在吃了蝦子之後十分鐘就發生蕁麻疹了,那確實有頗高的可能性你是對蝦子過敏,因此做個對蝦子的過敏原測試是合理的(但也沒有非做不可喔!),如果做出來確實對蝦子過敏,那你之後避免吃蝦子就是個合理的判斷。但如果今天你過敏了但找不到明確原因,假設對一系列的食物做了過敏原檢測,發現你對蝦子、雞蛋、花生這三種物質過敏,那我們可以說你這次是因為這三個物質而誘發蕁麻疹的嗎?答案是: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過敏原檢測跟蕁麻疹發作的因果關係判定,是需要高度的專業的。因此建議如果要做,一定要找專業的醫師幫你判斷後,依照醫師的建議調整生活作息,不要自己看了檢測的結果就自己當醫生啦~這樣對你的病情不一定有幫助,反而可能產生不必要的困擾哩!

 

蕁麻疹的治療

至於蕁麻疹要怎麼治療呢?其實蕁麻疹在多數狀況下都不是危急的病症,除非引發嚴重的過敏反應時,在呼吸道發生血管性水腫,可能導致病人呼吸困難,不然治療的目標會放在緩解搔癢、紅腫的症狀以及降低血管性水腫(如果有發生的話)。統計上急性蕁麻疹的患者有 2/3 在還在沒有就醫治療的狀況下,症狀就會自己消退。

上面有講過,蕁麻疹主要是皮膚內的肥大細胞釋放出組織胺導致了發癢的症狀,如果你因為癢而去搔抓,就可能在搔抓的地方釋放出更多組織胺和血管舒張物質,導致更嚴重的搔癢和紅腫。因此要治療蕁麻疹,最關鍵的要素就是「止癢」。趕快回想一下,讓你發癢的源頭是什麼呢?沒錯,就是組織胺!因此醫師常會使用抗組織胺來做為緩解症狀的第一線藥物。

抗組織胺可分為好幾個種類,有第一代和第二代之分、也有短效與長效之分、有口服藥物與針劑注射之分。一般來說第二代抗組織胺的效果優於第一代,也有較少的嗜睡副作用。急性蕁麻疹通常會用短效抗組織胺治療,慢性蕁麻疹則可能用長效抗組織胺控制。如果症狀不是太過強烈,醫師通常會優先使用口服藥物,但如果血管性水腫比較嚴重時,醫師也會考慮使用針劑注射。

蕁麻疹如何治療有關用藥治療的部分,之後我們再跟藥師一起寫一篇抗組織胺藥物的作用與副作用完整說明。別忘了這是多數的抗組織胺是「處方用藥」,醫師會根據臨床的症狀開立處方,如果對處方有疑問,請禮貌向您的醫師或藥師詢問,不要貿然自己停藥或亂吃藥喔!

 

蕁麻疹該如何保養與預防?到底有什麼不能吃?

說到保養與預防,就要再複習一下蕁麻疹可能的發作原因,多數的蕁麻疹都是「原因不明」的。因此我們只能從現有的證據中,逐步去抽絲剝繭,排除掉所有可能誘發的因素。在所有可以做的事情裡面,最重要的是「配合醫師詢問詳細回答接觸史」。

該停的藥物就停:雖然因為藥物誘發的患者比率不高,但通常會是在剛吃了某種以前沒吃過的藥之後沒多久就發生蕁麻疹。那麼這顆藥的嫌疑就很大了!

該禁的食物就先別吃:食物也是導致蕁麻疹發作的原因之一,最常見的兇手是海鮮(特別是甲殼類的螃蟹、蝦子)還有堅果類(例如花生、杏仁,有時巧克力內含的堅果會被忽略掉,要特別注意喔!)的食物。但真的對這類食物過敏的人通常也是吃完沒多久就會發作。如果是慢性蕁麻疹患者,辛辣的食物還有煙酒最好不要碰。

少對皮膚增加額外刺激:會對皮膚產生額外刺激的沖泡高溫熱水澡、穿著緊身衣褲、佩戴手環或項鍊等等行為,都建議儘量避免。

降低身心壓力:儘量作息正常、睡眠充足、飲食均衡,讓工作與生活的壓力減輕。

配合檢查完整治療潛藏疾病:許多找不到明確原因的蕁麻疹可能跟慢性發炎或感染有關。因此醫師認為有需要時,可能幫你進行鼻竇、胸部X光或者是抽血檢查。請配合醫師的醫囑,如果有懷疑的感染,就要治療到好喔!

一旦發作千萬別抓:另外萬一不幸還是發作起來時,千萬不要抓!通常醫師會建議你緩緩沖冷水,或者是用冰涼的毛巾輕敷在紅癢處,讓血管收縮、也透過冰冷的感覺降低搔癢的感受。這時可以趕緊就醫請醫師幫你治療,或者是醫師先前幫你備有口服藥的話,也可在這時依照醫囑服用。

出現危險症狀務必就醫:雖然多數蕁麻疹都不嚴重,但如果發生以下的狀況時,一定要立刻就醫,否則嚴重的血管性水腫可能會危及生命安全:

  • 胸悶
  • 呼吸困難、喘
  • 噁心嘔吐
  • 劇烈的腹痛
  • 昏倒

蕁麻疹如何保養預防最後來個冷知識:蕁麻疹到底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跟蕁麻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醫學生時代的我也曾對這個問題感到好奇,後來研究一下才發現,在台灣我們說的「咬人貓」這種植物,它的學名叫做 Urtica thunbergiana ,也有一個俗稱叫做蕁麻。被這種植物在葉片或者是莖上的刺毛刺到話,立刻就會紅腫癢痛不堪,這感覺是不是跟蕁麻疹發作很像呢?這就是蕁麻疹( Urticaria 被命名的由來啦!

總整理

(3) 乾癬如何治療、保養與預防?醫師3大關鍵解答
 

乾癬又俗稱為牛皮癬,因為患者常會在皮膚產生銀色的脫屑,偶爾也會被稱為銀屑病。乾癬是個常見但難纏的皮膚疾病,根據先前國內相關統計,國內大約有 0.2-0.25% 左右的人口罹患乾癬(牛皮癬),也就是至少有高達 5-6 萬人受到這個疾病困擾,但這個數字應該是低估,實際應該超過 10 萬人。乾癬患者除了要應付皮膚的不適以外,因為乾癬的病名有個「癬」字,很容易被聯想到跟其他因為黴菌感染的皮癬有關,例如香港腳(又稱足癬)或者是頭癬、體癬等疾病,所以很多人往往會誤以為乾癬是會傳染的疾病,但其實乾癬完全不會傳染的!有時不明顯的乾癬也可能被和其他皮膚疾病搞混,例如頭皮的乾癬可能被誤認為脂漏性皮膚炎、指甲的乾癬可能被誤認為是灰指甲、在四肢的乾癬可能被誤認為是異位性皮膚炎,因此在診斷時非常需要醫師的細心以及經驗。另外乾癬的病灶有時候面積較大,看起來有點嚇人,許多患者也會因為外觀的問題造成困擾,甚至是遭遇歧視。

為了幫助更多乾癬患者完整了解這個疾病,以及相關的治療與保養知識,並讓更多民眾對乾癬有正確的認知,團隊醫師將在這篇文章中整理在治療、保養、預防這 3 大關鍵的知識分享給大家!如果對治療比較沒興趣的朋友,可以快速看表格以及最後的重點就可以囉!

 

乾癬(牛皮癬)會出現什麼症狀?該怎麼診斷?

乾癬通常有兩種特殊的臨床表徵,第一是皮膚表面出現的界線清楚的紅斑(erythema反應 ,第二是病灶處的脫屑(scaling反應。因為角質異常快速代謝產生的強烈的脫屑反應,會讓病灶看起來像是佈滿一片銀色的皮屑,因此有時候乾癬又被稱為銀屑病

臉部的乾癬,出現界線清楚的紅色斑塊和銀色脫屑反應
臉部的乾癬,出現界線清楚的紅色斑塊和銀色脫屑反應。Photo Credit:DermaNet New Zealand, Psoriasis, CC BY-NC-ND 3.0 NZ

為什麼會出現這兩個臨床表徵呢?紅斑其實代表著疾病對血管的攻擊,脫屑則是疾病對表皮的攻擊,但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攻擊反應,至今仍然成因不完全清楚。另外乾癬的症狀表現也變化多端,不一定每個人一開始出現的症狀都這麼典型,因此臨床上不時有乾癬患者一開始被診斷為其他皮膚疾病,幾經波折才確定診斷。

醫師是怎麼診斷乾癬的呢?主要是透過「臨床診斷」,也就是醫師依據完整的病史詢問和臨床症狀作出診斷,除非有必要,否則不一定需要進一步的抽血或皮膚切片檢驗。除了上述的界限明顯紅斑銀色皮屑以外,如果在病灶上稍微刮去皮屑可看到輕微的出血(專有名詞為 Auspitz sign),或者是在受傷的地方發現乾癬被誘發(專有名詞為 Koebner’s Sign),這些都是乾癬常見的徵兆。

乾癬的好發部位乾癬除了好發在頭皮、耳朵(耳後)、四肢、軀幹,有時也會在指甲發生,所以如果醫師在發現你身上有疑似乾癬的病灶,通常會進一步檢查你全身的皮膚,請不要害羞或過度擔心喔!

出現在頭皮的乾癬,有明顯的銀色脫屑反應
出現在頭皮的乾癬,有明顯的銀色脫屑反應。Photo Credit:DermaNet New Zealand, Psoriasis, CC BY-NC-ND 3.0 NZ

除了最常見的慢性斑塊型乾癬(Chronic plaque psoriasis,佔所有乾癬病人的70-90%)以外,臨床上還有幾種其他形態的乾癬,我們簡單介紹如下:

  • 滴狀乾癬(Guttate psoriasis:常常是突然大量出現,直徑小於 1 公分,好發於小孩與年輕人的四肢與軀幹。這類病人常被發現是在鏈球菌喉部感染之後才出現滴狀乾癬。
  • 紅皮型乾癬(Erythrodermic psoriasis:患者會出現全身皮膚發紅、大量脫屑。這種病人因為皮膚大面積受損,因此容易繼發性導致感染或者是因為脫水而引起電解質不平衡。另外可能因為大量蛋白質流失導致水腫和水份流失導致心肺負擔。
  • 膿疱性乾癬 ( Pustular psoriasis):患者的紅斑上可能出現黃色無菌性的膿皰,其中一種比較嚴重得分型(von Zumbusch type)可能會導致急性、全身廣泛的發紅、脫屑、大量膿皰,這類患者的危險性特別高。
出現在腳部的膿疱性乾癬 ,出現廣泛的發紅、脫屑、大量膿皰
出現在腳部的膿疱性乾癬 ,出現廣泛的發紅、脫屑、大量膿皰。Photo Credit:DermaNet New Zealand, Psoriasis, CC BY-NC-ND 3.0 NZ

另外乾癬是一種全身性的發炎反應,因此許多研究也發現乾癬患者出現其他全身系統性共病的機會也比一般人高。最常見的是乾癬性的關節炎,另外還有心血管疾病、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憂鬱症、脂肪肝、眼睛葡萄膜炎,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生率也都偏高。所以一旦得到乾癬,更應該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不要讓這些共病輕易找上你喔!

 

乾癬的成因是什麼?有哪些危險因子?

很多得到乾癬的朋友,常會疑惑「為什麼是我會得到乾癬呢?」但其實這個問題醫師也沒辦法精準地回答你。目前根據流行病學與病理的研究,醫界認為乾癬和遺傳、身體免疫與發炎反應有一定的關係,可能是「有乾癬體質的人」在「特定的時間」剛好遇到「特定的誘發因子」,就會導致乾癬發作。

目前研究跟乾癬相關的危險因子我們整理如下:

  • 抽菸:在相關的文獻回顧中,學者發現乾癬患者中曾經抽過菸的比率比起沒有乾癬的人還高。另外也發現不管是吸煙者,還是以前抽過菸但現在戒掉的人,都有較高的乾癬發生率。因此抽菸是明確的乾癬危險因子,如果你是乾癬患者的話,最好趕緊戒煙。
  • 肥胖:研究中發現乾癬和肥胖以及偏高的 BMI 值有關。以往認為肥胖和患者的不健康行為有關,但逐漸也有研究認為這可能和肥胖導致體內的發炎前驅物質濃度增加有關。
  • 藥物:許多藥物都可能跟乾癬的發作與惡化有關。最常見的是 Beta Blocker(一種血壓藥)與鋰鹽(抗憂鬱劑)、抗瘧疾藥物、以及類固醇類藥物。
  • 感染:無論是病毒或者是細菌感染都可能跟乾癬的惡化有關。目前被研究地比較明確的是鏈球菌感染導致的滴狀乾癬,還有 HIV 感染也可能誘發乾癬發作。
  • 酒精:酒精和乾癬的發作是有關聯性的。在乾癬患者中有較高比率的酒精濫用情形,此外酒精也是乾癬的誘發與惡化因子。更嚴重的是在一項研究中甚至指出,乾癬患者如果有酒精成癮的話,比起其他沒有酒精成癮的患者,發現較高的死亡率。
  • 維生素 D 缺乏:目前維生素D在乾癬發生的角色並不明確。但有些研究發現乾癬患者的血中維生素 D 濃度較低的情形。
  • 皮膚受傷:在某些患者身上可發現乾癬可能在受傷後被誘發。
  • 壓力:臨床上也可觀察到當患者壓力較大時,乾癬發作或者是惡化的情形也會加劇。
  • 冬天陽光日照較少,容易讓乾癬復發。另有一些專家認為低溫與低空氣濕度可能與乾癬發作有關。

遺傳這點是沒辦法改變的,但如果得到了乾癬,請務必配合醫師儘量避免上述的惡化因子啊!了解相關的危險因子後,我們再一起看看乾癬到底該如何治療。

乾癬的危險因子

乾癬該如何治療?外用藥物、口服藥物、照光治療到底是怎麼進行的?

越是成因不明、機轉不明、而且機轉複雜的疾病,通常就越難找到單一的特效藥。乾癬會這麼難纏的原因就是如此。臨床上醫師在治療乾癬時,會依據疾病的侵犯範圍、嚴重程度、病人本身的身體狀況、肝腎功能、是否能夠配合定期治療、對藥物費用的接受程度等因素,和患者完整討論後決定治療的策略。

通常越輕微、越小範圍的乾癬,可以選擇外用藥物治療。如果範圍較大、全身性症狀較多時,可以考慮使用照光治療,或者是全身性的口服以及針劑類的藥物,甚至是生物製劑。但即使用了全身性的藥物治療方式,局部外用藥膏還是可以紓緩症狀,或者是降低全身性藥物的使用劑量。

除了上述的藥物治療外,由於乾癬患者有較高的機率發生代謝症候群、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與心血管疾病等,另有很多研究報告指出,乾癬病人有較高的心血管風險與中風機率,因此一定要定期追蹤治療。如果患者同時伴隨有憂鬱症等心理疾病,進行精神科的心理會談或者是一些抗憂鬱藥物,對於疾病症狀的控制也會有幫助。以下我們針對乾癬的常見藥物做個介紹。

 

外用藥物

保濕劑:雖然不是真的藥物,但對乾癬患者來說,補水以及保濕是相對便宜而且有效的方式,意義不小於藥物治療。對病灶積極保濕可以降低癢、痛等臨床症狀,也可延長不需要治療的時間。目前認為比較有效的成分是凡士林或者是質地較厚重的乳液,最好在剛洗完澡後使用,直接把水鎖在角質內最好。

外用類固醇:乾癬會導致發炎以及角質細胞過度增生。這類藥物主要是利用類固醇抗發炎以及抑制增生的效果來改善症狀。醫師會依照患者的嚴重情形以及病灶的位置選擇不同強度的類固醇。長期使用類固醇可能導致皮膚萎縮、微血管擴張…等副作用,但醫師會權衡利弊得失並與患者討論。如果對於醫師開立類固醇有疑慮,可以跟醫師好好討論喔!

外用 A :Tazarotene(常見商品名:Zorac 羅膚格)是一種外用A酸,透過改善角化的作用來減少脫屑症狀。可能產生輕微的皮膚刺激、搔癢副作用,但併用外用類固醇可降低副作用發生率。

外用維生素 D 及其衍生物:這類藥品主要作用是抑制角質細胞分化。可以單獨使用,但研究認為併用外用類固醇效果會更好。目前國內常見的相關藥品是 calcipotriol(常見商品名 Daivonex 得膚寧)及 calcitriol(常見商品名:Silkis 施革欣)。使用時可能會產生局部刺激副作用,但合併使用類固醇可降低刺激性。

焦油(Tar):焦油在治療乾癬的歷史很長,雖然現在已經有許多其它療法降低了焦油的使用比率,但臨床上焦油還是有它的角色。雖然可觀察出明確的「抑制角質增生」效果,但詳細的機轉仍然不清楚。在一些國外的藥妝品,例如抗頭皮屑洗髮精中就可能加入焦油這個成分。醫師可能會使用這個成分與其他外用藥物併用,以期發揮較佳效果。

局部免疫抑制劑(Calcineurin inhibitors):常見的藥物有 tacrolimus 和 pimecrolimus 這兩種。這類適合用在臉部以及皮膚損傷較嚴重的病灶,可以有效降低局部類固醇的使用。

 

紫外線照光療法

乾癬發作的面積有時候很大,如果這麼大的面積通通都要擦藥其實很不容易。在紫外線中特定波段的光源被發現有改善乾癬的作用,因此局部照光就成了大面積病灶患者的治療選項之一。

目前常見的做法有以下兩種。最常見是使用紫外線 UVB 直接照射治療。其中窄波 UVB(nbUVB)311 nm 波長,對於乾癬的治療特別有效,也有較低的光照副作用。其次才是利用 UVA 這種相對波長較長的光源,搭配患者口服或浸泡 psoralens 這種感光藥物來強化照光效果。

照光治療常見的副作用其實很像曬傷,主要是可能曬黑、曬紅、脫皮,嚴重時可能刺痛或起水泡。

在接受照光治療需要避開同時使用 Cyclosporine 口服藥治療,因為這可能會增加得到皮膚癌症的機會。此外,必須保護眼睛和下體皮膚,因為紫外光可能提高白內障的機率以及增加下體皮膚得到皮膚癌的機率。

 

全身性治療

當乾癬侵犯的部位較多、面積較大時,就可能需要一些全身性的治療方式。目前常用的是口服藥物,或近年逐漸使用增加的生物製劑。

口服 methotrexate(MTX: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藥物,被使用超過半個世紀。主要作用是葉酸的拮抗劑,這樣講好像比較難懂,簡單說是「抑制葉酸這種幫助細胞生長的物質」,避免異常的角質過度增生。但可能產生噁心、疲倦、食慾下降、頭痛、禿頭等副作用。另外這種藥物有肝毒性,如果是肝臟疾病或酗酒導致肝功能異常的患者應謹慎或避免使用。在使用期間如果出現口腔粘膜破損、皮膚疼痛、發燒倦怠三大症狀,必須儘速回診。因少數的病人會因為代謝不良,產生血球低下的風險,可能因為免疫力降低而危及生命。另外男女病人在服用期間必須避孕三個月。否則有畸胎風險。

口服維生素 A :對於全身嚴重乾癬的患者,口服A酸有不錯的效果,主要作用也是抑制角質的過度分化。特別是膿疱性乾癬或紅皮型乾癬的患者,在相關研究中治療反應佳。國內使用的藥品是 acitretin(常見商品名: Neotigason 新定康癬)。臨床上也常搭配照光治療使用。常見的副作用是黏膜及皮膚乾燥、掉髮、肌肉疼痛,肝指數上升、高血脂的副作用。女性病人在服藥後的 2 年應避免懷孕避免產生畸胎風險,男性病人則沒有畸胎風險。但無論是男女病人,都必須定期追蹤血脂,以避免發生高血脂和肝指數上升的問題。

口服 Cyclosporine 環孢靈:屬於二線用藥,對於乾癬和乾癬性關節炎有很好的控制。副作用需要注意血壓和對腎功能的影響。使用期間不可同時合併照光治療,否則會增加罹患皮膚癌症的機率。此藥在孕婦使用上較前兩者安全 (category C)。

 

生物製劑

生物製劑是由生物體所產生的蛋白質成分,相較於一般藥物,生物製劑的結構與機轉都很複雜。目前被使用在乾癬上的生物製劑至少就有 8 種以上,各自有不同的機轉。這類藥物最大的優點是副作用較低,沒有傳統藥物的肝腎毒性。但缺點是價格昂貴,健保未必給付。

 

乾癬該如何保養與預防?

看完上面的文章,大家應該可以了解乾癬是一種遺傳體質,但通常是在特定時間被某些因素誘發才產生或者是惡化,因此預防與保養絕對是乾癬治療中不可或缺的一塊。

上面有提過乾癬發作的危險因子。有關乾癬的保養與預防,事實上就是儘量避開這些危險因子。我們幫大家整理如下:

  1. 戒菸。
  2. 減重。
  3. 戒酒:
  4. 避免過度使用藥物:特別是鋰鹽、Beta Blocker 這類降血壓藥、還有類固醇。
  5. 避免受傷:受傷處容易誘發乾癬生長。
  6. 避免壓力或過勞
  7. 避免暴露在低溫、乾燥的環境,並且積極保濕。

最後我們想說的是,得到乾癬不是任何人的錯。雖然看起來嚴重的皮膚病灶,以及較長的治療過程常常會讓患者遭受歧視、偏見,或者是覺得心灰意冷,但現代的醫療科技已經可以將多數的乾癬症狀控制得很好,甚至有不少人都可長期維持穩定不復發。我們期待一般民眾能對乾癬有更完整的認識,這是一個不會傳染的疾病,這些病灶也沒什麼好可怕的,不必對乾癬患者投以異樣眼光。更希望所有乾癬患者對我們的醫療有信心,只要不放棄治療,積極配合藥物以及日常預防,要回復完全正常的生活真的不是夢想。

 

(4) 毛囊炎如何治療、保養與預防?醫師圖文完整說明
 

毛囊炎是什麼?毛囊炎就是身體的青春痘嗎? 上次我們在問題醫藥新聞破解系列的文章中,寫過戴安全帽悶熱引起毛囊炎恐禿頭的文章,文中談到頭皮毛囊炎的問題,那這次就要跟大家來簡單聊聊毛囊炎(Folliculitis這個皮膚疾病。不管是在夏日大量流汗浸濕了衣服,使我們的皮膚長期處在潮濕悶熱的環境,或者是冬日穿了厚重衣服導致通風不佳,都可能使身體上的毛囊受到刺激產生發炎反應。由於紅色疹子的外觀與青春痘長的很相似,很多民眾可能會以為只是身體長了青春痘而延誤了治療,反而使症狀更為嚴重。

毛囊炎是非常普遍的一種皮膚問題,幾乎每個人都可能發生過在身體某處的毛囊變得紅紅、癢癢的情形。但由於毛囊炎在健康的人身上多數是有機會自行復原的,民眾不一定會就醫,因此實際上的發生率到底有多高,其實很難掌握。雖然改善生活習慣及免疫力提升後,多數的毛囊炎是可以自行痊癒的,但有時也因為這是一個普遍被認為的「小病」,反而在一些較嚴重、需要醫療介入的狀況下,民眾反而不知道要就醫。因此這篇文章就是要帶大家一起來了解毛囊炎的發生和預防,最重要的是什麼時候要就醫才不會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毛囊炎(Folliculitis)是什麼?會出現什麼症狀?

毛囊炎是一種皮膚常見的疾病,顧名思義就是毛囊發炎。不論任何年紀、性別、人種,只要有毛髮生長的部位都很有可能發生。引發毛囊感染的原因受到個人體質衛生習慣外在環境而有不同的影響。[1]

毛囊是存在皮膚下方的管鞘狀(sheath)構造,包覆著毛髮並提供毛髮生長的養分。毛囊可能因為頻繁摩擦過度清潔而產生發炎反應,皮膚的屏障受損後也更可能產生細菌黴菌感染,特別是在免疫低下的患者更容易發生嚴重的感染。這些發炎或感染往往一開始沒有任何感覺,偶爾會出現搔癢皮膚紅腫的症狀,但感染變得比較嚴重時,就會出現突起的小丘疹,嚴重的會出現一些腫起來的結節囊腫,甚至會有化膿的情況長出膿皰,更嚴重甚至會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大家看了可能覺得有點熟悉,如果上述的症狀出現在你臉上,你就會覺得這是青春痘,這樣想其實沒什麼錯,因為青春痘就是多種毛囊炎中的一種,但毛囊炎其實還有更多的變化。[1]

出現膿皰、紅腫、發炎反應的毛囊炎
出現膿皰、紅腫、發炎反應的毛囊炎。Photo Credit:DermaNet New Zealand, Folliculitis, CC BY-NC-ND 3.0 NZ

 

什麼情況會引起毛囊炎?毛囊炎的好發部位與嚴重程度

一般毛囊炎好發於皮膚表面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例如前胸、後背、上臂、肩膀、臉頰、頭皮、鼠蹊部與臀部。以男性來說很常出現在鬍子生長的下巴處,當刮鬍子時不慎刮傷皮膚就容易使毛囊受到感染造成發炎。而女性在夏天常有除毛的需求,若重複使用拋棄式刮毛刀來除毛,不乾淨的刮刀上滋生細菌也會造成毛囊感染。使用不適合自己膚況或質地過油的保養品、化妝品、防曬產品,頭髮造型使用厚重的髮膠、髮蠟也有可能造成毛囊阻塞,進而產生發炎或感染。[1][3]

此外,台灣的夏天氣候潮濕悶熱,容易流汗,若時常穿著太緊貼的衣物使皮膚長期處於悶熱不通風的環境,或是衣物過度摩擦皮膚造成刺激也很容易有毛囊發炎的情況發生。

毛囊炎好發區域與嚴重程度除了上述毛囊炎的好發原因之外,有些特殊的狀況也會使毛囊炎的發生率大大增加,如:長期大量使用類固醇來治療皮膚發炎的症狀,長期下會造成皮膚逐漸變薄,皮膚保護力下降,可能更容易造成毛囊感染。[6] 罹患糖尿病的慢性病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劑或感染 HIV 的病人,時常伴隨著免疫功能低下的問題,皮膚正常的免疫力不佳,可能導致細菌或黴菌更容易侵入毛囊引起感染。此外要特別留意長期服用抗生素的病人也有可能因為破壞了皮膚正常菌落的保護力,使毛囊感染的風險增加。[1]

雙下肢多處出現紅腫、發炎反應的毛囊炎
雙下肢多處出現紅腫、發炎反應的毛囊炎。Photo Credit:DermaNet New Zealand, Folliculitis, CC BY-NC-ND 3.0 NZ

毛囊發炎的位置可以對醫師診斷疾病成因有幫助,例如時常在大腿或臀部發生的毛囊炎,就可能跟較緊的褲子磨擦有關。在腋下或鼠蹊部的毛囊炎可能跟悶熱、潮濕有關。因此如果長了毛囊炎,雖然會醫師會檢查,但也請務必主動告知醫師身體還有沒有其他部位有類似狀況。

 

毛囊炎該如何治療?要先看是細菌還是黴菌感染!

一般來說在免疫力正常的人身上,毛囊炎通常是會自己慢慢痊癒的。但有時比較嚴重的發炎或感染可能會讓疾病的時間拖長,或是症狀變得惡化,因此若是觀察症狀出現惡化(化膿、更加腫痛)、或是感染的範圍擴大,建議還是要去看醫師,讓醫師診斷出感染的原因對症下藥。通常症狀較輕微者,會先以外用的藥膏或洗劑來治療,若有需要則會加上口服藥合併使用。

毛囊炎較常見的原因是由於細菌黴菌或是蟎蟲侵入毛囊,造成感染引起發炎反應。細菌性毛囊炎常見的菌種有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 MRSA(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但為什麼會是這些菌種呢?當然有原因。[1][3][4]

 

細菌性毛囊炎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是人類皮膚上正常的菌叢,在免疫力正常的人身上不會造成感染,但當皮膚屏障處於抵抗力低下的狀態,或是皮膚出現傷口時,就會發生伺機性感染,也就是偷偷趁機感染你的意思啦!

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 MRSA(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種突變型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主要是因為抗生素的濫用,導致原本一般的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產生了具有抗藥性的變種。這種細菌因為對多種抗生素都有抗藥性,因此在治療上能夠選用的藥物就更少了。

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毛囊炎的感染不同於上述的菌種,通常在泡溫泉洗三溫暖溫水游泳池等使用公共設施後發生,常又被稱為溫泉性毛囊炎(hot tub folliculitis

細菌性毛囊炎治療方式以口服及外用抗生素為主,輕微的細菌性毛囊炎可局部使用外用抗生素藥膏,例如 :[3][5]

  • 學名:mupirocin(常用商品:Bactroban Ointment 2%、百多邦黴素軟膏 Bactermin Ointment、2% 利膚癒康軟膏 Dermasafe、Ointment 2% 膚利舒軟膏)
  • 學名:fusidic acid(常用商品:Fusidic acid cream 2% 褐黴素乳膏、Fucidin Ceram 2% 膚即淨乳膏、Fusidic aicd Ceram 膚得舒乳膏 )
  • 學名:clindamycin(常用商品:Cleonine T 麗歐迅外用液、克林達黴素凝膠、B.B. gel 1% 比比黴素凝膠 1%、Royalsense acne gel 若蘭仙施面皰凝膠)

這些含有抗生素成分的藥膏,可以用一天 2-3 次的頻率薄薄塗抹在患部。除了外用抗生素藥品外,同時可依照醫師的診斷與評估,局部搭配使用其他外用藥物或酸類成分,如 :

  • 抑制患部發炎反應的消炎藥膏
  • 含有殺菌成分之洗劑(chlorhexidine 4%)
  • 抑制厭氧菌生長的過氧化苯藥膏(benzoylperoxide 5% gel)
  • 幫助角質正常代謝的 A 酸、杜鵑花酸或水楊酸製劑

另外較嚴重的毛囊炎,則通常會輔以 7~14 天的口服抗生素療程, 常用的藥物有 [3][5]:

  • dicloxacillin, 250 mg to 500 mg 4 次/天
  • cephalexin 250 to 500 mg 4 次/天
  • doxycycline or minocycline 100 mg 2 次/天
  • ciprofloxacin, 250-750mg 2 次/天

 

黴菌性毛囊炎

黴菌性毛囊炎常見的菌種為皮屑芽孢菌(Malassezia furfur)造成的感染。一般會給予抗黴菌藥物治療,口服抗黴菌藥常見的有 fluconazole 和 itraconazole 這兩種,而 ketoconazole 由於有較高的肝毒性風險故不建議以口服來使用,通常以外用的 ketoconazole 洗劑作為治療方式。在服用抗生素或抗黴菌藥物時需特別注意一定要按照醫囑服用完整個療程,不要因為病情有好轉就自行停藥了。若上述的經驗性療法仍無法改善毛囊炎的症狀則可能為較少見之菌種感染,需進一步進行細菌培養鎖定感染原因,進行更準確的治療。[1]

 

毛囊炎的日常生活保養及預防發作

毛囊炎是很容易復發的疾病,畢竟毛囊炎的發作往往跟個人的體質與習慣有關。雖然體質很難改變,但習慣倒是可以努力改變的。要預防毛囊炎的復發並不困難,遵守以下幾個原則就可以減少毛囊炎發作的機會。針對毛囊炎患者的日常生活清潔與保養上,在文獻中提及了一些建議,我們整理如下。

  1. 適度清潔:建立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肌膚的乾淨是最大的原則。如時常洗手保持手部的清潔。若在醫師評估後認為有需要時可選用具有殺菌效果的肥皂或沐浴乳(但並不鼓勵每個人都用殺菌效果產品來預防,避免抗藥性風險)。定期以熱水清洗貼身衣物及毛巾、床單可以避免貼身用品因長期未清潔而滋生細菌。平常時不要穿著過於緊貼的衣物,選用透氣的材質以減少衣物摩擦皮膚的機會,保持肌膚在清爽乾燥的狀態下就能避免毛囊炎復發。[1]
  2. 正確除毛:建立正確的除毛觀念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是毛囊炎的患者,我們會建議不要過於頻繁的除毛減少刮鬍子的頻率依照毛髮生長的方向來刮除以減少刮傷皮膚的機會,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定期更換除毛的工具。[1]
  3. 慎選保養:在選擇保養品方面,依照自己的膚況選擇適合的保養品,避免使用過度油膩的乳液、防曬產品,頭部產品如髮膠、髮蠟使用後也要適度的清潔,減少毛囊阻塞發炎的機會。
  4. 生活習慣:生活習慣方面避免食用過於辛辣油膩的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作息規律盡量避免熬夜保有良好的睡眠品質,注重自我壓力調適,保持心情放鬆才是根絕毛囊炎復發的最佳方法。

毛囊炎的保養其預防

毛囊炎的苦主遠比你想像的多,不相信的話,隨口問問自己身邊的親友就知道啦!看完這些,相信大家對毛囊炎的治療與預防都有完整的了解啦!


 

(5) 甲溝炎如何根治、保養與預防?擦藥膏有效嗎?醫師完整教學
 

甲溝炎在皮膚科常見疾病中,堪稱是滿清十大酷刑等級的疼痛。急性甲溝炎發作時,整根手指又紅又腫,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感覺真的讓人絕望到想哭。一些慢性的手部濕疹像是富貴手也可能導致慢性甲溝炎。除了疼痛外,甲溝炎的患者也可能因為指甲的弱化與周遭組織的缺損,例如感染香港腳後進而感染黴菌又產生灰指甲的人,也更容易得到甲溝炎。但是甲溝炎到底是怎麼造成的?甲溝炎擦藥膏就會好嗎?如果沒有建立基本的知識,很容易越搞越糟糕,甚至是延誤就醫引發嚴重的感染啊!今天 MedPartner 團隊醫師們就要幫大家完整介紹這個讓人絕望又崩潰的疾病,清楚告訴大家甲溝炎應該如何正確處置,別再隨便相信各種奇怪偏方反而延誤治療喔!

甲溝炎其實就是指甲兩側及後方的甲褶發炎。根據症狀持續時間的長短,可以分為急性甲溝炎(持續時間小於六週)與慢性甲溝炎(持續時間大於六週)兩種類型。兩種雖然都叫做甲溝炎,但是成因跟治療方式有所不同。

手指解剖圖

大家從解剖圖中就可以發現,手指雖然小小的,但是解剖結構卻非常複雜。除了表皮、指甲、肌肉以外,底下的血管分布非常密集,在血液循環好的狀況下很容易就會腫,再加上神經分布非常密集,所以只要發炎、感染或者是腫脹產生壓迫,馬上就可以讓你痛到不要不要的。

 

急性甲溝炎是怎麼發生的?該如何治療?

急性甲溝炎是怎麼發生的呢?當手指有小傷口或接觸刺激性物質後,甲褶原有的屏障保護功能被破壞,就可能使得平常就居住在皮膚上的致病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等)進入指甲週邊的軟組織,進而造成感染發炎。有些人平時有咬指甲或吸手指的習慣的話,也可能被口腔菌叢裡的細菌感染。

至於哪些人容易發生急性甲溝炎呢?通常是指甲修太短,導致傷到指甲週邊皮膚組織、咬指甲吸手指手賤去撕手指末端翹起的逆刺皮的人比較有機會。但急性甲溝炎不會在傷口出現的當下立刻發生,總要讓細菌長一段時間,才能真的感染啊!因此急性甲溝炎常發生在手指出現小創傷的 2-5 天後。當罹患急性甲溝炎時,會感覺到指甲兩側及後方的甲褶發紅、腫脹及疼痛,較嚴重者也可能出現膿皰

某些藥物也可能造成急性甲溝炎,如:化學治療藥物、EGFR標靶治療藥物、抗病毒藥物……等。但這不表示你應該避免使用這些藥物,而是希望各位若不幸需要使用這些藥物時,能知道會有這樣的可能副作用。如果在使用這些藥物治療時感受到任何副作用,還是該盡快與醫師討論。

急性甲溝炎 acute paronychia:近端甲褶紅腫發炎,且有形成膿瘍。
急性甲溝炎 acute paronychia:近端甲褶紅腫發炎,且有形成膿瘍。圖片來源:DermNet New Zealand: Paronychia (CC BY-NC-ND 3.0 NZ)

如果你的手指變得跟上面這張圖一樣,又紅又腫,甚至伴隨著膿瘍的產生時,很可能就是發生急性甲溝炎了。在這種狀況下請至住家附近的家醫科、皮膚科或外科診所求診。

醫師通常會依照感染、發炎的嚴重程度,來決定進一步如何治療。影響決策的關鍵是「有沒有產生膿皰」,以及「有沒有併發嵌甲」。以下把可能的治療方式整理如下:

沒有膿皰的急性甲溝炎:

  • 可使用外用抗生素軟膏。醫生會根據可能的菌種,選用不同的抗生素或抗黴菌軟膏。所以就診時務必向醫師承認你手指承受過的各種害臊事兒,不要因為害羞就跟醫師隱瞞。包括:有沒有吸手指或咬指甲的習慣、有沒有香港腳或富貴手、近期內有沒有接觸什麼不潔淨的地方或刺激性物質……等。這對醫師推測到底是哪種感染很有幫助。
  • 可使用溫水或消毒藥劑泡浴。消毒藥劑可選用優碘(povidone-iodine,不含酒精的那種)或含有 chlorhexidine 的消毒藥水(如沙威隆)。
  • 多數的人只要保持雙手潔淨、乾燥,加上以上療法後,通常可以在幾天內復原。但如果情況嚴重,或是對外用抗生素療法反應不佳者,醫師也可能會考慮開立口服抗生素加強治療。

 

有膿皰的急性甲溝炎:

通常必須由醫師切開引流膿皰,可達到控制感染以及降低壓力的效果。

 

同時有嵌甲的急性甲溝炎(凍甲,ingrown toenails):

  • 嵌甲就是指甲與甲床大小不符,甲床過寬且指甲過小,導致指甲生長時會倒插進肉裡。嵌甲常見的成因為過度修剪、穿不合腳的鞋子以及天生如此(幫QQ),最常發生在大腳趾。
Ingrown toenail
Ingrown toenail. 圖中可見指甲嵌入側面甲溝後,甲溝因為長期的異物刺激而發炎並產生肉芽組織。圖片來源:DermNet New Zealand: Ingrown toenails (CC BY-NC-ND 3.0 NZ)
  • 有嵌甲問題的患者,會因為指甲持續嵌入甲溝軟組織的緣故,經常罹患急性甲溝炎。在這樣的患者身上,除了治療急性感染外,也必須處理好嵌甲的問題,才能避免急性甲溝炎反覆發作。
  • 醫生會根據嵌甲的嚴重程度,安排溫水按摩安裝指甲矯正器指甲切除化學/雷射燒灼甲床整形等針對嵌甲的治療。

 

慢性甲溝炎是怎麼發生的?該如何治療?

慢性甲溝炎並不單純只是因為黴菌或細菌感染所導致,其真正的原因為重複接觸刺激性物質或過敏原所導致的甲溝慢性發炎(如食物、化學藥劑、不潔淨的水…..等)。因此市場肉販、廚師、農夫、醫護人員或家庭主夫/主婦等職業特別容易罹患此疾病。患者之後也可能續發黴菌或細菌感染。

慢性甲溝炎在剛發作時,會出現甲褶發紅與腫脹,以及甲褶與指甲交界處的甲床表皮萎縮消失。發炎反應持續一段時間後,甲褶組織會膨大,以及因為負責指甲生長的指甲基質受損而出現指甲變形。因為慢性甲溝炎與接觸刺激性物質有關,所以通常會侵犯多根手指,也比較會出現在工作的慣用手。慢性甲溝炎在病程中也可能穿插著幾次會紅腫熱痛化膿的急性甲溝炎。

此外,慢性甲溝炎也可能出現在罹患發炎性皮膚疾病的人身上,如:異位性皮膚炎汗皰疹、各種濕疹,或乾癬患者。

慢性甲溝炎
慢性甲溝炎 chronic paronychia:甲褶發紅與腫脹、甲褶與指甲交界處的甲床表皮萎縮消失、甲褶組織膨大、指甲變形。圖片來源:DermNet New Zealand: Paronychia (CC BY-NC-ND 3.0 NZ)

慢性甲溝炎通常是反覆接觸刺激物質或過敏原,所以在治療上就不能只想著使用抗菌或抗黴菌藥物而已,避免接觸刺激物質也是重點。如果你的手腳出現類似上面這張照片的情況,甲褶發紅與腫脹甲褶與指甲交界處的甲床表皮萎縮消失甲褶組織膨大指甲變形等情形,請至附近的皮膚科、外科或家醫科診所求診。通常在治療時會有以下幾個原則:

  • 避免接觸造成發炎的因子。比方說開始在工作時使用手套,並盡量保持雙手乾燥。
  • 第一線治療為類固醇軟膏,透過類固醇抑制發炎反應,避免慢性甲溝炎繼續惡化。臨床試驗指出,單純治療慢性甲溝炎續發的黴菌感染,並無法有效地改善慢性甲溝炎。
  • 如果外用類固醇療法失敗,醫師則會考慮使用手術切除持續發炎的甲溝組織。

 

甲溝炎該如何預防與保養?

了解了甲溝炎的成因,就不難理解甲溝炎到底要如何預防與保養啦!急性甲溝炎常常都是因為微小的傷口發生細菌或黴菌感染。慢性甲溝炎常是因為反覆刺激、過敏或者是其他皮膚疾病引發。所以甲溝炎患者如果要預防發作的話,以下是幾點建議的原則:

  • 避免將指甲剪得太短,傷及指甲下方或週邊的皮膚
  • 戒掉咬指甲的習慣
  • 戒掉吸手指的習慣
  • 避免讓手指接觸到刺激性物質,經常需要在潮濕環境下接觸食物或化學物質者,在工作時應使用手套
  • 保持雙手乾爽
  • 若有反覆有指甲內嵌(凍甲)問題,應考慮至皮膚科或外科求診
  • 不要手賤撕手指上翹起的小皮

至於到底怎麼正確剪指甲呢?其實標準的做法是指甲應水平直剪,並且至少讓指甲白白的地方至少留下 1mm,並避免向兩側甲溝處修剪。以這種方法,剛剪完時指甲應該會呈四角形,如果覺得兩側的尖角過於銳利,可以再使用磨甲器將尖角磨圓。

正確剪指甲的習慣

這樣的做法可以避免指甲兩側前端的肉在沒有指甲覆蓋的狀況下先長出來了,結果之後長出的指甲反而嵌進去肉裡,到時真的會痛到叫媽媽啊!

一開始要戒掉以上的壞習慣真的很難。畢竟翹起那一點點的手皮,真的很容易讓人忍不住想撕掉啊~急性甲溝炎真的開始發作前,輕微紅腫、癢痛的感覺也常讓人忍不住想去咬手指。但為了自己的指甲好,請一定要戒掉壞習慣,養成好習慣喔!
 

(6) 富貴手如何根治、保養與預防?醫師4大關鍵解答
 

富貴手是許多民眾長期困擾的皮膚問題,也常被稱為「主婦濕疹」,或者是更學術一點的名稱像是進行性指掌角化症(Keratodermia tylodes palmaris progressiva, KTPP),各式各樣的名稱常把大家搞得暈頭轉向,但其實富貴手是一種手部的乾燥性濕疹,主要和長期、反覆的手部皮膚刺激有關。之前發過汗皰疹的保養與治療教學後,就不時會收到一些網友們傳照片來問自己的手這樣是不是汗泡疹?其實皮膚疾病的診斷還是要現場看到為準,照片只能參考,我們還是建議大家要直接找醫師現場評估,但卻也意外發現許多網友的狀況其實不是汗皰疹,而是富貴手啊!

上週收到網友傳來一張照片,希望我們告訴他該如何保養或治療。照片的主人是一位單親媽媽,為了獨力扶養女兒,除了白天在工廠的工作外,晚上還兼差到夜市幫忙洗碗,而照片呈現的就是標準的富貴手症狀。其實不只是媽媽或者是女性,許多生活中或工作時手部容易反覆接觸到刺激性物質的人們,都可能是富貴手的受害者,根據國外的研究統計,大約有 10-15% 的人在一生中會遭遇富貴手的困擾。因此今天團隊的醫師們將回顧整理相關文獻,提供大家富貴手的保養與治療知識,也同時教大家如何區分富貴手跟汗皰疹這兩種長得其實非常像的疾病~

 

富貴手有什麼症狀?是怎麼造成的呢?

富貴手的受害者其實不只有媽媽,常戴手套或接觸刺激物質的醫療人員與研究人員、常幫人洗頭的理髮師、還有常要用水清理食物的廚師都常常發生這個疾病。舉凡工作或生活上常會接觸到刺激性物質長時間接觸水的人,都有可能是受害者,因為富貴手主要跟「反覆的手部皮膚刺激」有關。但大家多少都會用手接觸水,到底一天接觸多久的水會有危險呢?在一項針對幫人洗頭的美髮師的研究中指出,在沒有保護的狀況下,一天碰水超過 2 個小時,就是明確的富貴手危險因子了。

但到底多少人有富貴手的問題呢?在丹麥一項針對醫療人員的研究發現,有高達 35% 醫療人員的發生過富貴手,在香港針對美髮業者的研究則發現有 48% 的人曾發生過富貴手。而且只有實際上回報病情的人才會被納入統計,因此這些數字很可能是被低估的,實際的富貴手患者應該更多。

正常的皮膚有天然的皮脂膜以及角質層保護,但當刺激物質反覆接觸、過度清潔了皮脂膜或傷害角質層時,皮膚就可能出現發紅發腫、滲出組織液等狀況,有時候甚至可以發現水泡,這個階段是富貴手的急性期。而受損、發炎過後的手部肌膚角質會變得更不健康,逐漸喪失保濕能力,手部角質會逐漸增厚、出現脫屑甚至是明顯的裂痕,也更容易再受到外界刺激,這個階段就是富貴手的慢性期。在慢性期的症狀出現後,仍然有可能反覆出現急性期的反應,如果沒有做好治療以及保養,症狀可能會一次比一次惡化。

左:富貴手(媽媽手)的濕疹變化,可看到紅腫、發炎、脫屑反應。右:富貴手(媽媽手)發生脫屑反應,並且因為過度乾燥出現裂傷
左:富貴手的濕疹變化,可看到紅腫、發炎、脫屑反應。右:富貴手發生脫屑反應,並且因為過度乾燥出現裂傷 Photo Credit:DermaNet New Zealand, Hand Eczema, CC BY-NC-ND 3.0 NZ

而不管是急性期或者是慢性期的富貴手,都可能會出現發癢或者是刺痛的燒灼感,每一次再接觸刺激性物質都是很痛苦的過程。嚴重的富貴手甚至可能導致指甲的發炎與變形,例如慢性的甲溝炎就常出現在反覆發作的嚴重富貴手患者身上。手指以及指甲的不健康,也使得這類患者進而遭受到黴菌感染,產生灰指甲的機率變高。

富貴手(媽媽手)發生紅腫、發炎、脫屑反應,並且侵犯到指甲,引起甲溝炎
富貴手發生紅腫、發炎、脫屑反應,並且侵犯到指甲,引起甲溝炎 Photo Credit:DermaNet New Zealand, Hand Eczema, CC BY-NC-ND 3.0 NZ

急性及慢性期富貴手的症狀

 

富貴手是如何診斷的?該怎麼治療?

富貴手的患者常會有紅腫、脫屑的情形,但很多手部的皮膚疾病常常都會是紅紅腫腫的樣子啊!那醫師到底是怎麼判斷患者到底是富貴手呢?其實醫師主要是透過詳細的病史詢問、理學檢查,有時還會加上貼膚試驗(skin patch test),必要時再加上皮膚切片(Skin Biopsy)來確認診斷。但多數狀況下,觀察病灶的狀況以及患者手部的接觸情形,如果很像是富貴手,就可以開始治療了,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做到皮膚切片喔。

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手部的濕疹,醫師通常會觀察病灶以及身體其他處皮膚的狀況,再搭配病史來鑑別診斷。例如常見的汗皰疹,通常會在手指上出現一區密集的小水泡,之後才進展成紅腫、脫屑。而乾癬則常會出現大量銀白色的脫屑。如果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通常在小時候就有相關病史紀錄。

汗皰疹
汗皰疹是另一種常見的手部濕疹,特色是一開始會在特定區域密集出現小水泡 Photo Credit:DermaNet New Zealand, Hand Eczema, CC BY-NC-ND 3.0 NZ

如果真的得到了富貴手,醫師會依照病情的輕重程度來給予不同治療。輕微到中度的富貴手,醫師通常會開立局部的外用類固醇藥膏,可以快速達到消炎的效果。如果傷口很癢,醫師也可能開立抗組織胺類的藥物止癢。再嚴重一點的患者會考慮搭配口服類固醇。不適合類固醇的患者,或醫師要避免長期類固醇使用的副作用,可能會使用免疫抑制劑(常見藥物如 topical Calceneurin inhibitor)來搭配治療。有些難治且反覆發作的病人,則可能建議使用照光治療。 醫師會根據臨床的經驗給予不同的治療建議,如果大家對於治療有疑慮,建議要直接跟你的醫師討論,不要隨便自行停藥喔!

但大家別忘了,富貴手基本上是因為「反覆接觸刺激性物質」所引發的疾病,因此光是藥物或照光治療其實只是治標不治本,相關的預防以及保養其實更是重要!

 

富貴手該如何保養與預防?避免接觸、正確洗手、戴手套、積極保濕!

富貴手最重要的就是避免刺激物質接觸!常見的化學性刺激性物質包含清潔劑界面活性劑,常見的物理性刺激物質則包括金屬工具玻璃纖維以及土壤…等等會反覆摩擦手部的東西。實際舉例來說,某些肥皂或清潔劑就會包含強的界面活性劑,工業用的溶劑或是油類、金屬、手套(特別是某些含粉的醫療手套)、化妝品成分等等都可能引起刺激。

但儘量避開這些成分之後,患者還是必須要洗手,還是要碰水啊,那該怎麼辦呢?富貴手患者在洗手時,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1. 避免使用過度鹼性的肥皂洗手,使用溫和的肥皂或不含皂的溫和洗手液
  2. 水溫不宜過高,建議微涼或微溫
  3. 清潔產品不要添加香料
  4. 洗手後用用乾布輕拍擦乾,注意手指間也要擦乾
  5. 洗完手就要立刻使用保濕產品(通常建議偏油性的乳液或油膏類產品)
  6. 避免過度洗手
  7. 如果手部沒有明顯髒污,可以使用酒精乾洗手來取代使用肥皂跟水洗手,降低刺激。(但對酒精過敏或容易產生刺激反應者不適合)

富貴手的預防與保養

正確使用手套也是富貴手預防保養的重要步驟。在醫療的使用上上發現比較多人會對乳膠(Latex gloves)手套過敏,因此富貴手患者建議使用聚乙烯手套(Vinyl gloves)或無粉手套。如果使用手套的時間超過 10 分鐘的話,通常會建議在手套內再加上一層棉質手套幫助吸汗,因為汗水也是個刺激物質喔!所以戴手套的原則就是:內層使用棉質吸汗外層使用聚乙烯或無粉手套防水,內層的棉質手套可以在清洗後重複使用。如果你是家庭主婦或其他工作者,原則一樣是外層防水、內層吸汗。外層的手套只要選用防水的,並且對於你所接觸的物質(無論是水還是其他刺激物)能有效保護的即可。

完整且積極的保濕則是讓皮膚有機會修復的關鍵。雖然富貴手患者很多都是因為過度接觸水所造成的,但並不代表這群人的手很濕潤,相反的因為水帶走了正常的皮脂,過度浸泡角質也造成角質中的天然脂質與保濕因子流失,所以富貴手的患者其實是很乾的。選用潤濕性以及封閉性的保濕劑,可以有效防止水份的散失,有關這部分可以看看保濕觀念錯誤陷阱你也中了嗎?醫師圖文教你保濕關鍵這篇文章,會對保濕成分更加了解。使用乳液、油膏這類偏油的保濕產品,對於富貴手通常比較有幫助。

近期也有一些研究指出,添加某些生理性脂質例如神經醯胺的產品對於富貴手有幫助,但這類的產品售價較高,不一定要一開始就買,如果一般保濕產品使用無效,可以在醫師建議與指導下在選用這類較貴的保濕成分。

保濕產品要什麼時候使用呢?通常建議每天至少用兩次,每次洗手後都要用。在這類的患者手上,通常只有「保濕不足」的情況,幾乎不會發生「保濕過度」的問題。好好積極保濕就對了!

總而言之,避免接觸刺激物質正確洗手戴手套積極保濕就是保養以及預防富貴手的不二法門。雖然許多朋友因為工作的關係,很難完全避免碰水或接觸刺激物質,但是正確使用手套、正確洗手、好好保濕這幾點還是可以努力做到的。另外要提醒的是,角質層的破壞不是兩三天的事,當然也不能期待兩三天它就會好。要把富貴手處理到好,常常需要幾個禮拜甚至是幾個月的時間,請一定要有耐性,在藥物以及保養於房上都好好和你的醫師配合,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喔!雖然是很辛苦的路,但醫療人員會陪你一起走過的!

 

(7) 汗皰疹如何根治和預防?汗皰疹藥膏怎麼選?醫師藥師教你掌握5大關鍵
 

汗皰疹是夏季常見皮膚疾病,發作起來又紅又癢,還帶有小水泡,十分擾人。汗皰疹其實是一種手部濕疹,在台灣的盛行率不低,許多網友都有過手指、手掌反覆出現發癢水泡的經驗。更麻煩的是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汗皰疹在某些人身上常常會反覆發作,卻難以獲得控制。而腳部的汗皰疹和香港腳,以及手部的汗皰疹跟富貴手,這些疾病常常容易讓人混淆不清,也延誤了治療的時程與方向。為了解決大家這些困擾, MedPartner 團隊的醫師和藥師一起回顧了汗皰疹從預防到治療相關的實證文獻,帶大家認識什麼是汗皰疹,有哪些治療方式?又能如何預防?

 

汗皰疹是因為汗流太多造成的皰疹嗎?汗皰疹的命名故事與成因大解密!

汗皰疹好發在溫暖的季節,主要症狀是在手指、手掌或是腳底紅疹、水泡、搔癢等,不但影響美觀也可能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也有患者擔心會傳染而因此不敢和別人握手。

雖然叫做汗皰疹(英文俗名 dyshidrotic eczema),不過汗皰疹其實跟只有一字之差的皰疹( herpes )一點關係也沒有。皰疹是由皰疹病毒所引起的,是一種傳染性疾病,但汗皰疹跟病毒無關,也不具傳染力。而是從英文 dyshidrosis 來的,這個字起源於 1873 年 Tilbury Fox ,用來描述手指和手掌的反覆性皮膚水泡。汗皰疹常常發作於春夏,甚至台灣這種氣候炎熱的國家,到秋天也是不少見,且容易在多汗症病人身上發生。但這個疾病跟汗水多寡並沒有絕對的關係,也不是汗腺構造異常或是汗腺阻塞,不過就這樣得過且過沿用下來了。簡單來說,汗皰疹這個名字名不符實,本身就是個徹徹底底的誤會,以型態來分類應該是濕疹的一種。 Storrs 醫師的研究提出建議,合適的名稱應該是急性反覆水泡型手部濕疹( Acute and Recurrent Vesicular Hand Dermatitis ) [2] 。(這麼長的名字難怪沒有正名成功 XD )

那汗皰疹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研究直到今日,還是無法得到明確的定論,而且發病往往是找不出原因的。過去有許多研究探討許多因素都可能有關,以下列出目前認為可能引起汗皰疹的原因

  • 壓力
  • 異位性皮膚炎病史
  • 金屬過敏
  • 攝取含有鈷或鎳等金屬
  • 皮膚感染
  • 注射免疫球蛋白
  • 多汗症
  • 紫外線

汗皰疹形成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儘量做就是避免過度壓力以及戒菸,還有避免紫外線曝曬。近年來對金屬過敏引起的汗皰疹逐漸被重視,有個假設是汗水會造成對鎳的敏感性,手掌和腳掌的汗腺多,可能累積會有較多經由汗腺排出的的金屬鹽類,例如鎳,造成手掌腳掌為汗皰疹的主要發病部位 [3] 。後續許多探討發病因子的研究,都有將金屬納入研究範圍。以下我們簡單介紹兩個相關研究:

  • 研究以 50 位 20-39 歲汗皰疹病人為研究對象,執行過敏原貼片測試,有 40% 對一種以上的貼片有反應。對鎳過敏者有 14%,鉻為 8%,對苯二胺( PPD ,有些染髮劑裡有)為 8% ,香精 6% ,鈷 4%[4] 。
  • 另有一個研究探討汗皰疹發病原因, 120 位病人中的發病因子,黴菌佔 10% ,化妝品與香精佔 31.7% ,金屬佔 16.7% ,其他藥物食物等佔 6.7% ,並且仍有 15% 原因不明 [5] 。

以上這兩個研究,都認為特定金屬的暴露與汗皰疹有相關性。但別忘了金屬只是可能的發病因子之一,還有許多其他因素都可能導致汗皰疹發作喔!雖然目前造成汗皰疹的機轉尚不十分明確,不過瞭解可能誘發的因素,進而避免,也是很重要的預防措施,在文末我們還會整理建議給大家。

 

汗皰疹的型態:急性期與復原期不同,還可能影響指甲

急性期:汗皰疹一開始發作的時候通常從手掌或腳掌紅疹開始,很快地會冒出小水泡,可能蔓延至手指或腳趾。 70-80% 病人患部只有手部,臨床上也有只有水泡沒有皮膚發炎、或者手指出現水泡的案例。典型的水泡通常是小小的很多,有種形容詞是西米露狀( tapioca pudding lesions ),也有可能合併成大水泡,影響日常生活。急性期通常會癢,也要注意不要抓破水泡以免增加感染風險!

復原期:症狀可能持續好幾週,最後到了復原期呈現脫屑狀。有些個案是新舊病灶並存,也可能同時有水泡或脫屑的情形。

汗皰疹型態圖
Photo credit: Pompholyx: a review of clinical feature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Am J Clin Dermatol. 2010;11(5):305.

以上幾張照片,是文獻中提到的多種汗皰疹形式。左上這張圖,在手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水泡。右上的圖,是手指的側面產生小水泡,但並沒有合併發炎。左下是一位對金屬鎳過敏的女性,在接觸了鎳的貼膚測試後,引發了嚴重的汗皰疹發作,起了許多大小水泡,有些已經破裂。右下這張圖,則是反覆發生的汗皰疹,伴隨著脫皮現象。由以上的幾張照片,大家就可以理解,汗皰疹從輕微到嚴重,從偶發到反覆嚴重發作,其實外觀上會有許多不同的變化喔!

一般汗皰疹患者通常數周內會痊癒,不過少數病人可能常常週期性地發現汗皰疹你怎麼又來了⋯發作的頻率從幾個月一次,或是每年發作都有可能。反覆發作的結果,可能導致慢性皮膚發炎,引發其他黴菌或細菌感染,甚至是伴隨著甲溝炎的發生,進而造成指甲變型凹凸不平

反覆發作的汗皰疹型態
Photo credit: 左圖:Pompholyx: a review of clinical feature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Am J Clin Dermatol. 2010;11(5):305. 右圖:UpToDate: Acute palmoplantar eczema (dyshidrotic eczema)

左上這張圖,這位患者的汗皰疹的態樣,就很容易跟慢性皮膚炎分不清楚。右上的這張圖,大家可以注意看一下指甲,因為汗皰疹反覆發作,已經讓指甲產生變形了。

 

疑似得到汗皰疹了怎麼辦?該如何預防反覆發作?掌握 5 大關鍵

通常越常見、卻不容易治癒的疾病,偏方就越多。坊間常聽到泡醋,抹生薑,塗維他命 C 等偏方,請千萬不要自己嘗試啊!這些做法不但缺乏證據,還伴隨許多風險。通常汗皰疹可能幾周之內會自行痊癒,不過,大多數病人的症狀是有感的話,建議應該接受正規治療。以下是我們建議的 5 大關鍵原則:

掌握就醫時機,勿延誤治療

    • 大家看上面的圖應該可以發現,汗皰疹的型態跟其他皮膚疾病類似,手上可能會以為是富貴手、異位性皮膚炎,在腳上容易誤認為香港腳,一般人要自己判斷是有難度的,更何況你不知道你到底得到的是汗皰疹還是其他具有傳染性的疾病,建議就醫診斷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 若是水泡或泛紅範圍變大,或有傷口,務必盡速就醫

(以下這一小段比較專業,參考即可:)

  • 進行汗皰疹的研究可以用「汗皰疹區域與嚴重度指數 dyshidrotic 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DASI) 」做為疾病嚴重度的表示,綜合考量水泡、紅疹、脫屑、癢的程度,以分數表示做為治療改善程度的指標。不過一般在臨床上沒有這麼複雜,可以簡單區分為輕中度、重度。如果是大的丘疹或水泡影響到生活,或者無法耐受的搔癢或疼痛,即達重度等級。

 

 

避免刺激維持皮膚完整性,並適度保濕

  • 皮膚是抵禦外部疾病的前線戰士,首要重點應該是避免刺激並維持防禦狀態。洗手時避免用過熱的水,使用溫和的清潔產品、洗手後將手擦乾,可使用不刺激的護手產品。但不宜過度清潔。
  • 可使用溫和的保濕成分,在洗手後使用。
  • 另一個重點是不可以抓破水泡,水泡一旦破了可能增加感染風險。

 

降低食物及其它過敏原接觸

  • 若是對金屬過敏者,減少金屬接觸機會(尤其是電鍍金屬)。而且不僅是易發病處要避免接觸,過去研究就有過案例,貼了含有金屬的貼片在身上,還是引起了手部的汗皰疹。
  • 避免其他接觸刺激性物質,例如香精、有機溶劑、酸性食物等,或者使用手套預防。
  • 食物中也可能含有鎳、鈷、鉻等,有篇研究針對鎳過敏的病人,進行低鎳飲食至少 4 周, 61% 病人的汗皰疹情形有減緩,有 40% 病人表示長期改善,持續 1-2 年 [9] 。建議如果對金屬過敏,或者常常發作找不到原因,可以試試看低金屬飲食。
  • 有篇研究低鎳飲食與皮膚建議幾個大原則,簡述幾項重點如下 [10] : (1) 避免高鎳食物,如可可亞、巧克力、黃豆、麥片、堅果、豆莢類。 (2) 避免含鎳的營養補充品、以及罐頭食物(可能有鎳溶出)。 (3) 動物組織通常比植物組織的含鎳量少(但多吃蔬菜還是好事,避開上述的高鎳食物即可)

 

藥物治療降低發炎反應

  • 目前針對汗皰疹的藥物治療主要方向是利用類固醇可降低發炎反應,來進行症狀治療,依疾病嚴重程度決定類固醇的給藥途徑與劑量。
  • 輕中度汗皰疹:可使用高效價的類固醇藥膏 2-4 周。雖然外用類固醇不太會全身性吸收,不過因為長期使用還是有皮膚變薄防禦力降低等副作用,不建議民眾自行長期使用,都還是須要接受醫師診治。
  • 重度汗皰疹:以口服類固醇為主,服用一周後可依治療情形調整劑量與治療時間。
  • 如果治療 2-4 周未見改善或常常復發,也可以用光化學治療的方法改善,也可能須要重新檢查是否有其他長接觸的過敏原或共病(例如沒黴菌感染等)。
  • 除了上述治療方案之外,有些免疫抑制劑如 calcineurin inhibitors 的外用藥膏也有效果(大致等同於中度效價類固醇藥膏),若需止癢也可處方抗組織胺。

 

 

休養生息平靜心靈

  • 汗皰疹常常找不出具體引發物質,這可能是壓力引起的,減少壓力累積定期舒壓,維持作息正常避免熬夜晚睡,都可能可以改善症狀,降低復發機率。

如何預防汗皰疹

看完這篇文章,相信大家對汗皰疹都有完整的理解了!大家應該很驚訝,小小的一個汗皰疹居然有這麼多的學問吧!但其實仔細想想,如果有一個皮膚問題這麼常見,但卻又這麼不容易搞定,相關的學問當然很多囉!截至目前為止,醫學專家們都還是持續對汗皰疹在進行許多研究呢!你身邊絕對還有很多人在用錯誤的觀念或偏方在治療。





For reference only
https://www.medpartner.club/pompholyx-cause-care-treatment/
https://www.medpartner.club/urticaria-treatment-prevention-introdution/
https://www.medpartner.club/folliculitis-care-treatment-introduction/
https://www.medpartner.club/paronychia-treatment-care-introduction/
https://www.medpartner.club/onychomycosis-treament-prevention-introduction/
https://www.medpartner.club/psoriasis-treatment-care-introduction/
https://www.medpartner.club/keratodermia-tylodes-palmaris-progressiva-introduction/




 


  •   asd9595 於 2018-03-03 08:14 1F
  • 感恩您的分享,謝謝您,有長知識了,南無阿彌陀佛..
  • 版主於 2018-03-03 14:10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