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化妝品, 保養品迷思

2018030307:25

(1) 不用防腐劑可以嗎?圖解認識化妝品保養品防腐劑迷思(上)

先講結論:

  • 不使用防腐劑有可能,但多數狀況下很難又很貴。
  • 防腐劑在合理的劑量下,多數是安全的,不需要太過擔心。
  • 不使用防腐劑有沒有比較好?當然好,但就是要付出更高代價。
  • 宣稱不含防腐劑的商家,不要輕易相信。多數是使用高濃度酒精、多元醇或合成油、精油。在法規上這樣就算是「無添加防腐劑」,但實際上對皮膚可能反而產生更多刺激。甚至有可能它說的「無添加防腐劑」根本是在唬爛。

有許多廠商都會說,我們家的產品「不含防腐劑」,別人家的產品含有防腐劑,會傷害皮膚。但事實上,是不是沒有防腐劑就好棒棒,用了防腐劑就好壞壞呢?如果可以不用防腐劑,當然很好啊!!!可不可能做到不用防腐劑,就做出超棒的化妝品與保養品呢?答案是「有可能」,但是需要符合許多條件才有機會做到。

這個問題雖然有點複雜,但絕對值得你把它搞懂!畢竟你生活中的大量產品,都可能使用防腐劑啊~讓我們用幾張圖,輕鬆帶大家來理解這個問題吧~

 

要搞懂防腐,首先你要知道什麼叫做「腐」

一個產品腐敗,主要是指因為微生物滋長或產生化學變化,導致產品跟你原本期待的安全、穩定的狀態不一樣。如果產品變質、酸敗、長菌,那應該是沒人敢用啦~所以多數狀況下,我們會願意接受用少量的防腐劑,來交換產品的穩定性。

為什麼化妝品跟保養品會需要使用防腐劑呢?道理很簡單。隨便舉大家常見的乳液為例好了。

乳液裡面有油、有水、裡面又常有許多營養的成分,加上要使用在人皮膚上,酸鹼度通常不能太酸或太鹼,這樣的成分組成,根本就是頂級的培養基啊!!!(學生物的一定懂在講啥)所以如果一罐乳液沒加防腐劑,擺在一般環境下,很快就不只發霉還長細菌。

 

產品是否會腐敗的 2 大重要因素

這邊要先建立一個觀念,產品會不會腐敗,牽涉到兩個重要因素:

產品本身「性質」上是否容易腐敗?

舉個例子,大家有看過凡士林嗎?那是一種很單純的礦物油。這東西細菌、黴菌根本討厭它到了極點,這種產品根本不用添加防腐劑,隨便在罐子放十幾年都很難壞。

產品所處「環境」是否容易腐敗?

舉個例子,如果把乳液放在外太空,在根本沒有氧氣、沒有細菌、黴菌的狀況下,自然也就不會有腐敗的困擾。但如果是放在你家浴室,那就很容易壞掉啦。

 

完整防腐,要考慮以下 3 個層次議題:防腐劑、防腐相、防腐系

產品最重要的就是「安全穩定」。製造、運輸、儲藏,甚至使用過程都會影響無菌。所以想要不加防腐劑,真的很難。中間所有過程都要控管。

原料本身的特質如果很難長菌,不易變性,那麼就有機會不用防腐劑。但許多化妝品、保養品本身就非常「營養」,因此不用防腐劑幾乎是不可能。使用低劑量、安全性被多方驗證檢測過的「防腐劑」,例如「抗菌劑」、「抑菌劑」、「品質安定劑」,通常是可接受的。

或者是我們換個方向,把原料加上許多很難腐敗的物質,例如「高濃度酒精」、「多元醇」、「合成油」、「粉劑」、「油膏」,這個狀況下,即使原料本身容易腐敗,也會降低腐敗的機率。這個概念就是所謂的「防腐相」,製造一個不容易腐敗的環境。再舉個例子大家一定會更熟悉,鹹菜、火腿這些食物都是這樣的道理,加入大量的鹽或糖,再加上乾燥,就可以讓原料本身更不容易腐敗。

再更高層次,我們可以透過「嚴格選料」、「無菌製程」、「真空裝填」、「自動化生產」、「不回滲壓瓶」、「小包裝」等等方式,完成一個不易讓產品腐敗的「防腐系」。但是化妝品的生產線不會跟台積電的晶圓廠一樣的等級啊!所以大家用膝蓋想就知道,要做到上述的這件事情有多困難啊~~~

防腐劑的成本是最低的,防腐相就會比較高,如果要做到防腐系,那成本往往高得驚人,不是一般消費者負擔得起。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要做一罐乳液,想要不添加防腐劑,行不行?可以啊。只要在原料階段就確保無菌、真空裝填、自動化生產、使用不回滲壓瓶,使用超小包裝,然後使用幾次沒用完就一定要丟掉,或甚至只能用一次。

大家會發現,這可能不只是成本的問題,往往也牽涉到環保。要做到上述的條件,往往會需要增加許多包裝的環保成本。所以生產一個符合我們理想的完美產品,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啊!我自己也一直在嘗試研究各種可行的做法,拿自己的臉做試驗,就這些試驗的心酸血淚,真的只能說,要取得心中完美的平衡,真的是科學、是良心,也是藝術啊!

這篇文章,主要是希望大家瞭解「防腐劑」這個議題,不要聽到所謂的「防腐劑」就聞之色變。下一篇文章,我們會帶著大家認識常用的防腐劑,學習之後,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拿著文章對照喔!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還請給我們留下一個讚,並分享給更多朋友吧!有正確的知識,才有更健康的皮膚跟身體啊~~~

 

以下是常見問題 FAQ 時間,若有適合的提問我們會更新補充:

Q:化妝品過期能不能使用?

A:這問題很像是問泡麵過期能不能吃?常常是可以啦,但是建議還是不要。因為你只要使用出問題,沒有人會負責。

 

本篇文章特別感謝邱品齊醫師與藥妝品研習讀書會的多位醫師協助。

 

(2) Paraben、甲醛、多元醇、鹵化物防腐行不行?圖解認識化妝品保養品防腐劑迷思(下)

開始本文之前,希望大家知道,這篇文章主要是希望寫到「非醫藥化學背景」的人也能大致理解,因此會多用一些比喻,可能專業人士看了會覺得不夠精準,如果有更深入的了解需求,建議可直接閱讀文末的參考書目喔!非相關背景的同學們,請不要害怕,這篇你應該可以大致理解~如果真的不行,歡迎留言,我們會盡力講到讓你懂!如果看到你真的卡住的地方,就勇敢跳過,看你看得懂的部分,沒有人會笑你,但一定要推,不然大家會以為你看不懂XD看完你看得懂的部分,相信也能有一定的收獲!

另外,很多人聽到 Paraben、甲醛這類的名詞,就會嚇得花枝亂顫,雖然他們確實不是什麼很好的東西,但也沒這麼可怕,看完這篇你就會有所理解。

上一集我們介紹了有關化妝品、保養品使用防腐劑的相關觀念與迷思,大家應該已經建立了全面的「防腐系」概念。如果非得使用防腐劑不可的狀況下,大家就不得不好好認識防腐劑了。所以我們今天要進入更進階的課程:認識防腐劑

大家可能會想,為什麼我要認識這些防腐劑?因為你幾乎不可能不接觸啊!化妝品、保養品幾乎都會用到。既然躲不掉,那就好好認識它,了解它。至少要知道接觸的是哪些種類的防腐劑、接觸到的防腐劑可能產生的問題,進而幫助自己挑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化妝品、保養品。

討論問題前,一定要講清楚定義,所以我們先來搞懂防腐劑的定義吧!

 

廣義的防腐劑與法規上狹義的防腐劑區別

「防腐」的目標是維持產品的「安全性」跟「穩定性」。能夠達到以上兩個目標,都可以廣義被認定為是一種「防腐劑」。所以舉凡「抗氧化劑」、「抗紫外線劑」、「螯合劑」和「抗微生物劑」,其實都可以算是「廣義」的防腐劑。這道理很簡單,成分氧化了、長菌了、變質了就不能用啦~

至於化妝品保養品相關法規上的規範,主要是針對狹義的「防腐劑」,也就是「抗細菌」以及「抗真菌(黴菌和酵母菌)」的成分。這裡也就是有趣、弔詭的地方。很多廠商宣稱沒有添加防腐劑,常常是沒添加「法規上」的「狹義」防腐劑,但還是加了其它廣義防腐劑或者是多元醇、合成油這類的物質。這樣並沒有不實宣稱喔~這樣的例子真的是舉不完,例如說宣稱「無添加酒精」的產品其實添加多元醇、宣稱「不含防腐劑」的產品其實添加合成油。這類宣稱的重點就是把某一種物質講得好像很糟,但直接忽略自己添加了另外一種也不是很好的成分。

廣義與狹義的防腐劑

所以學會基礎辨識全成分,就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啦!首先我們就從常見的防腐劑開始學起吧~

 

常見的防腐劑分類:有機酸類、醇類、甲醛釋放劑、鹵化物

這邊又要暫停一下。光是有機化學的命名方式,就複雜到炸,如果要讓大家搞懂就是教科書的好幾個章節~

所以我們的重點在於:

  1. 每類防腐劑,我們舉一個常見的例子,說明該類防腐劑的型態以及作用方式
  2. 機制我們會用專業術語描述一次,然後用比喻讓大家理解
  3. 防腐劑的名稱太多,都寫在這篇文會爆炸,以後我們要是有能力再做資料庫

 

有機酸類,以 Paraben(對羥基苯酸) 為例

 

Paraben 會很紅的原因是因為,之前幾年發生過有醫學研究,發現在乳癌細胞中找到 Paraben 的成分,因此就開始擔心 Paraben 的致癌風險,但其實這是個危險的推理。

例如,我也可以在乳癌細胞中找到鉛(現代人許多人身體內都有超量的鉛),這樣我可以說是鉛造成乳癌的嗎?其實不能這麼簡單去連結彼此關係,還需要科學家進行更細緻的確認。這就是我們之前講的「相關非因果」,但容易引起恐慌。實際上 Paraben 並沒有發現明確的致癌性,最常見的是產生皮膚刺激,但在合法使用的濃度下,多數還算可以接受。

Paraben 這個字可以把它拆開來看,para 在化學上就是在苯環上的「對」,ben 就是「苯」,Paraben 就是「對羥基苯酸」這類的酯類或者鹽類。

 

它主要作用機制是酸解離的氫離子會瓦解細胞膜的蛋白質通道、改變細胞膜的電位,使營養物在膜內外的傳輸與 ATP 的產生被抑制,達到抑菌的效果。

簡單說,Paraben 在特定環境下(通常是不會太鹼),會釋放出氫離子,這東西會干擾微生物細胞,讓細胞沒辦法順利交換養分跟能量,沒養分、沒能量的狀況下,你都吃不飽了,怎麼有辦法順利繁殖甚至是活下去?所以就可以達到抑菌的效果了。

目前國內對 Paraben 這類的防腐劑管制是所有類別皆可使用,但限制該類別防腐劑在總限量 1% 以下。

 

醇類,以 Phenoxyethanol (苯氧基乙醇)為例

 

是一種芳香醚化合物 ( aromatic ether ),具有類似玫瑰的香氣。因此會被拿來當作香精或者是定香劑使用。因為具有抗微生物特性,也不容易揮發,本身性質也安定,所以被廣泛使用在化妝品、保養品以及藥品中作為防腐劑使用。

另外這類防腐劑可能會產生乳化作用,因此可能會對保養品的型態產生影響,但這部分讓配方師去擔心就好,不是一般消費者需要關注的重點。

 

甲醛釋放劑,以 Imidazolidinyl Urea(咪唑烷基尿素)為例

 

 

大家聽到甲醛,可能就會非常緊張,那不是有毒嗎?沒錯,甲醛本身真的是毒性物質,而且在 2005 年就被衛生署公告為「化妝品中禁用成分」。甲醛的水溶液其實就是大家常聽到的「福馬林」,接觸會產生皮膚以及粘膜的刺激反應。

那既然它有毒,為什麼還要使用甲醛釋放劑呢?因為甲醛可以讓微生物的 DNA 變性,產生抑制細菌的效果。但直接添加甲醛是不行的,量如果太多就會造成毒性反應。所以在化妝品、保養品內,常見的做法是使用「甲醛釋放劑」,會以一個緩慢、穩定的速度去釋放甲醛,在產品內維持一個非常低的甲醛濃度,產生防腐效果,但不至於嚴重傷害人體。目前國內有 9 種甲醛釋放劑可以合法使用,並規定以此成分作為防腐劑時,游離性的甲醛濃度不得超過 1000 ppm。

其實甲醛到處都有,在許多發酵反應的過程中,就會自然產生。例如許多人愛喝的天然發酵啤酒,或者放久一點的蔬菜、水果,魚蝦都會產生甲醛。但這種濃度通常不至於對人體產生重大危害。

 

鹵化物,以甲基氯基異唑酮(MCI)和甲基異唑酮(MI)為例

 

鹵化物的作用在於鹵素會氧化細胞壁的結構,也能使整個細胞的蛋白質變性,因此可以產生抗菌效果。

甲基氯基異唑酮(MCI)和甲基異唑酮(MI)是這類防腐劑的代表。它的特色是可以在很非常低的濃度就達到抗菌以及抗黴菌能力,也就是說,只要添加少量,就能產生強效。但 MCI/MI 是化妝品中最常見的過敏原之一,因此多數被使用在短暫接觸後就會洗掉的產品,例如沐浴乳以及洗手乳中。通常不會在會停留在臉上的保養品中發現。

 

防腐劑是不是好東西?不算是。但實際上就是需要取捨和選擇

看完這些,你會知道,世界上很難有理想的防腐劑,都是各種妥協啦。目前有關防腐劑的管理,歐盟算是最嚴格的,所如果是符合歐盟法規的產品,通常算比較可以信任。

另外大家對細菌很害怕,一天到晚抗菌,但大家不知道其實自己身上本來就有超多不同種類的細菌,彼此達成巧妙平衡。亂抗菌其實不一定是好事,而且這些成分洗到下水道,反而增加了環境的風險。

大家看完上面這些落落長的內容,如果沒有完全理解,那至少要記住以下幾點:

  • 防腐劑雖然不是好東西,但合法程度的添加,多數尚可接受。
  • 想要完全不用防腐劑,需要付出高額成本(請見上篇
  • 某些物質雖然聽起來恐怖,但實際上還不必這麼害怕。例如你擔心 100 ppm 的甲醛在保養品內,不如去擔心爆表的空氣污染 PM 2.5 的嚴重程度,那對你身體的傷害很可能更大。

很多網友會拍全成分,要我們幫你看這個成分到底可不可以用。這要我們幫忙解讀,會有幾個問題:

  1. 沒時間。真的沒時間幫大家一個一個看。
  2. 我們沒檢驗過,誰曉得他是不是真的如實標示
  3. 給了全成分,但是不知道濃度也無法準確判斷。

所以我們期待的是:

  • 取得一定的資源,將來建立一個大家看得懂,知道怎麼用的全成分資料庫。
  • 要求政府對全成分揭露外,對於產品的 pH 值、濃度也要一定程度揭露。
  • 政府加強對各種不實宣傳以及誤導民眾的話術的監管。
  • 民眾能強化自身的常識,避免輕易上當。

這條路真的很漫長啊,也很難走啊!希望眾多網友能多給我們一些支持鼓勵了~至少現階段,可以多幫我們分享,讓更多人搞懂這些問題,這樣我們辛苦整理知識,就比較有意義了。

這篇文章真的要跟大家說聲不好意思,因為有機化學真的是很專門的科學了,如果沒有足夠的基礎,實在難完整掌握。所以最好的狀況,還是由專家建立好的資料庫,讓民眾可以查詢。但截至目前為止,國內還是缺乏正確度高,且對一般民眾參考價值也高的化妝品保養品全成分資料庫。這類資料庫輸入後,常常看到的就是一堆警告,但實際上到底你能不能用,還是搞不太清楚…希望之後如果有機會,能透過大家一起齊心協力,做出一個更棒的查詢網站,讓大家買產品的時候更清楚自己買了什麼。


 

(3) 如何挑選「無動物實驗化妝品」相關品牌?各國相關檢索系統整理
 

先前的文章,我們提到了「兔耳實驗」,這是一種化妝品的動物實驗方式。但動物實驗真的有效且必要嗎?其實不一定是這樣。

 

化妝品與保養品的動物實驗是怎麼進行的?化妝品做動物實驗有效嗎?

人類使用動物來實驗各種化妝品、保養品的歷史已經非常悠久,會這麼做的理由很簡單,就是避免人類自己承受實驗的相關風險。

這些實驗怎麼做的呢?最簡單的就像是評估「致痘性」以及「致粉刺性」的兔耳實驗,在兔子耳朵抹上某成分,然後看看兔子耳朵的組織學變化。但也有一些其實挺殘忍的實驗方式,例如「德萊茲測試」。

「德萊茲測試」是美國 FDA 毒理專家 H·德萊茲(H. Draize)和雅各·M·史派斯(Jacob M. Spines)於1944年設計的「急性毒性試驗」,最初就是用在測試化妝品。做法是把少量的測試物質抹到一隻有意識的動物的眼睛或皮膚上一段時間,然後洗掉,再記錄反應,連續觀察 14 天。接著檢測動物的皮膚有否或發紅、腫脹、出現分泌物、破潰、出血、或者眼睛是否混濁或失明。最常被拿來測試的動物是兔子,另外狗之類的動物也會被拿來試驗。

有些人可能會說,這些動物的犧牲,可以確保人類的安全性。但實際上,所謂的「確保」安全性,其實頂多只能說是「提高」安全性。因為人類跟動物的基因相差很大,看似相同的結構也有許多差異,身體的代謝機轉也有各種不同。有些對人體有毒的物質,對動物卻是完全沒有影響,而有些對動物有毒的物質,對人體也沒啥影響。

我們舉個例子好了,你跟貓狗一樣,都有嘴巴、胃腸系統、肝腎系統,但是你自己可以吃很多巧克力沒問題,但是你的貓狗如果吃了一大口巧克力,事情可就非常大條了。

之前也有多起案例,說明了許多通過動物試驗的物質,後來在人體試驗或實際長時間使用過程中,仍然出現問題。因此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是否仍然應該在化妝品產業使用「動物實驗」?事實上科學界也一直在努力研究避免動物實驗的替代實驗方式,現在也確實產生了一些可模擬皮膚組織的非動物實驗模式。

在醫藥界,動物實驗雖然有道德上的爭議,但醫藥界在實務上整體評估,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性,因此現在的做法是,透過規範盡力降低動物實驗的需求。而化妝品界,其實現在以各方面的綜合效益評估,進行動物實驗實在非必要。

我知道這很是個很爭議的說法,因為大家覺得的必要與非必要,其實取決於「每個人對動物生命價值的看法」,禁用動物實驗某種程度上有點像吃素跟吃肉的爭議,但就目前先進國家的主流思潮,以及人道的角度,盡力避免,甚至是禁用動物實驗,確實是應該努力的方向。

 

我國有關化妝品動物實驗的法令現況

動物實驗本身有很大的倫理爭議,加上有效性也不一定高,因此近年來,越來越多先進國家都開始禁止在動物身上做化妝品、保養品的相關實驗。台灣在 2016 年底立法院三讀通過《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修正案,預計法案正式在 2019 年實施,在此之後台灣業者不得再就化妝品成品或原料,進行任何的動物實驗。

而這項修法,讓台灣成為東南亞第一個禁止進行化妝品動物實驗的國家。但目前的修法,只就「國內」業者做管制,但有做動物實驗的國外產品,仍然可以合法進口。我們也該思考,是否就國外產品也做出相對應的管制?否則管制國內,卻不管制國外,也有種為德不卒的感覺。

但要怎麼買到「無動物實驗化妝品」呢?以下我們從網路上幫大家搜尋了一些品牌的查詢方式。

 

各國「無動物實驗化妝品」相關品牌的查詢方式

目前國內其實缺乏專門在調查的組織,因此以下找到的資料,我們謹就一些動物保護團體的網站,提供大家檢索查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政府是要求所有國外廠商都必須提供「動物實驗測試」,才能夠准予進口,所以只要是能進得了中國的品牌,都是做過動物測試的。基本上這個做法跟整個世界潮流背道而馳。近年中國的相關法令似乎有在修改的趨勢,但中國市場的龐大利益,在市場上出現了有趣的現象。有些廠商為了抵制動物實驗,拒絕在中國的銷售。也有廠商為了迎合中國政策,增加了動物實驗。而台灣人要選擇哪個方向呢?我想大家心中應該各自有一把尺吧。

以上的幾個連結多數是原文,建議大家可以使用 Ctrl+F 來搜尋你使用的品牌關鍵字即可。這些檢索的工作很辛苦,也很容易疏漏,如果有任何異動,還請網友不吝告知。希望大家在幾年後,台灣使用的產品都可以讓你不用再擔心!但在這之前,我們就辛苦一些啦⋯⋯


(4) 如何正確選擇無致痘性(acnegenic)或無致粉刺性(comedogenic)的化妝保養品?

粉刺是許多朋友長年的困擾,有關粉刺的預防以及治療,我們在之前已經寫過多篇文章介紹,其中也提到一些可使用的成分。在臨床上,我們可以發現許多成年之後的粉刺、青春痘問題,可能是因為化妝品、保養品使用不當造成。在國內的化妝品成分資料庫內,也可發現常會標註「致粉刺性」的危險程度。

但真的有所謂「致痘性」和「致粉刺性」的成份嗎?或者真的避開「致痘性」「致粉刺性」的成分,就真的能不長青春痘和粉刺嗎?

事情絕對不是憨人所想的那麼簡單啊!首先你要知道,這些資料庫是怎麼決定哪些成分會「致粉刺」的。

 

「致痘性」和「致粉刺性」成分是怎麼被檢驗、評估的?

化妝品業到底怎麼評估什麼成分會致痘或致粉刺?最簡單也最直觀的方式,就是做動物實驗。以往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兔耳實驗」。也就是抓一些實驗用的兔子,把某個成分抹在兔耳朵上,然後觀察兔耳上的毛囊接下來的組織學變化。如果兔耳接下來產生接近青春痘的組織學變化,這個成分就被認為有「致痘性」。如果產生接近粉刺的組織學變化,這個成分就被認為有「致粉刺性」。

But,兔耳最重要的就是這個But

  • 第一,兔子的耳朵不是你的耳朵,那只是模擬接近人體狀況的方式。
  • 第二,抹上去的是某個「單一物質」,但實際用在你皮膚上的是多成分的混合物。
  • 第三,已經修法規定 2019 年之後台灣不能在化妝品產業使用動物實驗。

所以即使在兔耳上沒發現長痘痘或粉刺,也不代表在你臉上就不會長。這種指標僅能「參考就好」。但要如何知道某個產品對你是否會致痘或致粉刺呢?

 

要如何知道這個產品對你是否會致痘或致粉刺?

因為不同的產品,會有不同的成分組成、濃度、劑型、酸鹼值、接觸時間、使用方式、還有你自己的膚質狀況等等因素交互影響,所以仿間很多的產品宣稱自己的成分「不致痘」或「不致粉刺」,這種說法大家其實看看參考就好。或者大家去看一些化妝品成分資料庫,一個一個去檢查自己使用的成分是不是「致痘」或「致粉刺」也沒太大意義。

舉個例子,很多網站會說凡士林有「致粉刺性」,但實際上,工業用等級的凡士林跟醫藥化妝品用等級的凡士林,導致粉刺的程度就差很多!另外,你薄薄擦一層,跟厚厚擦一層,結果也差很多。還要考量你自己皮膚的狀況,很乾的人跟很油的人擦了,結果也會不同。

目前比較有意義的檢測方法,只有「自行測試」。

 

自行測試產品是否對自己有致痘性或致粉刺性的做法

這個道理跟臨床上如何檢測你是否對某個物質過敏的概念是完全一樣的。如果你擦了某個東西,皮膚就開始又紅又癢,接下來你就停止使用這個東西,觀察一下,如果就真的不紅不癢了,這時候你還不能確定這的東西就是兇手。你必須「再一次」使用,如果真的又發紅發癢,那就 bingo 恭喜你對這東西過敏。

青春痘和粉刺的成因很複雜,因此不一定會因為你「接觸了」某個物質就「一定」會導致某個結果。希望大家有空再回去看一下痘痘粉刺全攻略,理解一下成因。一般來說,成分偏油,或者是乳霜類的產品致粉刺的機會比較高,但實際上,你可以照著以下的方法做看看。

標準測試致痘性與治粉刺性的做法是:

  1. 跟商家索取試用品,或購買小包裝。特別是比較偏油或乳霜類的產品,特別需要這麼做。
  2. 測試建議在耳前臉頰的一小塊區域,按照產品上的建議使用方式做使用。
  3. 觀察一個禮拜,如果都不長粉刺也不長痘痘,那你大概就可以安心使用了。

其實許多化妝品保養品的「宣稱」,真的就是看看就好,網路上網友們的回饋意見,也就是「個人」對某個產品的使用經驗,實際上一定是要自己實際測試,才能知道到底自己是不是適合某個產品喔!


 

(5) 控油產品到底是控什麼油?產品銷售話術破解!
 

「這個產品的控油效果好嗎?」在網站上常會有人來問這個問題。控油氣墊粉餅、控油蜜粉也是網路上常被討論的產品。但其實我每次都想先回他一句:「施主,這個問題要問問你自己啊!」

為什麼要這樣問呢?因為到底什麼是控油,沒有明確的定義,每個人的想像也都不一樣。如果搞不清楚大家在講得是不是一樣的事,那就無從討論起。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要帶領大家了解到底什麼是真的「控油」,並且認識一些常被拿來當「控油」話術使用的成分喔!

 

你想像的「控油」是什麼呢?讓臉暫時不要太油好上妝?還是控制皮脂分泌?

在化妝品、保養品產業中,所謂的「控油」通常講的是:讓你臉上的油不要太失控,好上妝。

在專櫃常會有人把你的手或臉抓去試用,擦了當下,馬上還真的會有變得比較不油膩的感覺。專櫃的銷售人員就會跟你說 「我們家的產品控油功能特別好」這類的話,接下來你就會覺得對喔馬上不太油了好像有效喔,然後乖乖買單。

這是怎麼做到的呢?這邊我們要介紹大家辨識幾個常見的成分。很多控油產品會加入一些粉體,某些粉體會具有吸油或吸水的效果,所以擦了之後,油自然就感覺變少了。

 

常見的粉體原料介紹

常見的粉體原料我們整理如下,大家可以拿出自己的產品來對照看看:

二氧化鈦 Titanium Dioxide :超常使用的粉劑。白色無臭無味,不太會刺激皮膚,是化妝品常用的遮蓋劑。素顏霜、BB霜、防曬產品,或擦了會讓你變白的產品中幾乎都少不了這個成分。

氧化鋅 Zinc Oxide:無機不透明的粉體,跟二氧化鈦應用範圍很接近。

高嶺土 Kaolin :主要成分是含水的矽酸鋁,有吸水吸脂的效果。眼影、爽身粉、粉餅這類產很常用。

澱粉 Starch 最常見是玉米或小麥做的。可以吸附水分跟油脂,但會結塊。所以現在用的都是不會結塊的變性澱粉為主。

碳酸鹽類 Carbonates:作用類似高嶺土,是偏鹼性的粉體,附著性好但延展性差,最常用的是碳酸鈣跟碳酸鎂。

滑石粉 Talc :就是白色的天然矽酸鹽,主要是含水矽酸鎂(Magnesium Silicate),吸收性跟遮蓋性比較差,主要用在爽身粉、香粉這類產品中。

絹雲母 Sericite :鱗片狀結晶的細粉,因為有絹絲光澤得名,是一種白雲母。無刺激性及毒性,常用來當作滑石粉的替代品。

氮化硼 Boron Nitride :有好的附著性、延展性與分散性,可運用於蜜粉、眼底、眼影、唇膏與護膚配方。

基本上,這些粉體使用上都算安全,但就是吸油,不是「控油」。如果你的期待是「抑制皮脂分泌」,那這些成分會讓你的期望落空,但如果只是希望擦了暫時不會油光滿面,可以好上妝,那這些產品還行。

 

如果要真的抑制皮脂,可以怎麼做?

別用熱水洗臉

我們從最簡單的開始講起。首先「不要」用過熱的水洗臉。大家應該都有經驗,夏天臉很油,冬天臉變乾,因為溫度對於皮脂的分泌影響很大,如果用熱水洗臉,容易刺激皮脂腺分泌,使用冷水或至多溫水洗臉就可以。想知道怎麼正確洗臉,可以看這篇洗臉全攻略

正常作息

皮脂分泌跟內分泌攸關,所以熬夜、抽菸、喝酒這類會影響內分泌的不良習慣,要儘量避免。

防曬

日曬也會刺激皮脂腺的分泌,如果沒做好防曬,臉部油脂分泌很難減少。

上面三點日常生活中可做到的,如果都做了,但還是沒效果的話,你可能需要進一步「抑制皮脂腺分泌」,在這篇文章中,就有提到多種可以抑制皮脂分泌的成分,多數是酸類。如果真的很嚴重的話,可以考慮去看醫生,一些口服或外用藥物對於異常皮脂分泌會有幫助。

這篇文章,不是要告訴你「粉體」這類的成分就不能用,或者是不好,而是希望大家學會辨識這類的成分,並了解到底這是真的「控油」,還是暫時性在「吸油」而已。每個人都不希望被騙,如果你預期的是控油,但結果只是「吸油」,那不是虧大了嗎?

上面提到的這些物質,基本上都是可合法使用,安全性也算高的物質。如果在成分中看到它,也請不要恐慌,只要科科笑一下,知道自己認出它了,不會被銷售人員的話術唬爛就好啦~~

祝福各位朋友「控油」之路順利!

 

(6) 保養品過期了還能用嗎?你會看開封後使用期限嗎?專家完整解密!

保養品過期是大家超常見的問題。特別是每次打掃房間時,化妝品跟保養品應該是會莫名出現的神秘物品排行榜前三名(第一名應該是髮夾?)。但這些意外又被挖出來的化妝品和保養品,可能當你翻過來看到保存期限時,都已經過期了⋯⋯在網路上我們看到不少文章在講保養品過期了還可以用,甚至還有看到有人在教學如何使用過期化妝品,這看在醫生們的眼裡可真的是心驚驚啊!

保養品的保存期限是一件很重要的議題,這牽涉到使用保養品的安全性,不可不慎。甚至不只是保存期限,保養品另外有「開封後使用期限」這個議題需要你注意。今天團隊醫師和配方師將會整理好相關資訊,讓你一次通通搞懂!

 

保養品過期了還能用嗎?

保養品過期了還能不能用?這個問題真的是超常被問,每個禮拜都有人問。答案是:完全不建議。

保養品在製造前會先經過許多檢測,例如產品的安定性的測試、針對微生物的挑戰性測試、溫度的虐待測試等等。例如微生物測試就會取出一些保養品,單獨對產品加入常見的細菌和黴菌,檢查產品的抗菌能力。這個實驗在之前檢驗 Fancl 的產品時我們就做過一次,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檢驗結果。另外像是乳液類的產品常會做溫度的虐待測試,簡單說就是把一個產品連同包裝,丟到一個可以調節溫度的烘箱類,連續用高溫、低溫交替一段時間的過程,來模擬產品在生活中可能遭遇的情境。經過一定的檢測後,業者就會標出一個保存期限。

但這個保存期限有沒有法定的統一標準呢?目前是缺乏第三方或官方的驗證機制的。政府不會一間一間去確認每項產品到底有沒有完整通過相關的測試,也不會去檢查到底產品是不是真的能存放到標示的保存期限都沒有問題。但多數狀況下,應該是沒問題啦。

如果產品在標示的保存期限內,你打開時看到已經油水分離,或者是出現怪色、怪味的話,那就代表這個產品有問題,可以向業者回報,或者是向消費者保護機關提出。

但有沒有可能產品在超過保存期限過後,還是看起來很穩定,也不長細菌、黴菌,實際上還可以用的情況呢?答案是有的,但還是不建議你這麼做。因為你用眼睛看真的不準確,另外如果真的出了什麼問題,是你自己要使用過期產品的,就算你去找廠商也求助無門。

 

開封後使用期限是什麼?只要在期限內就可以用嗎?

如果產品的有效期限是 30 個月,我在出廠的第一天就打開使用,那我可以把它擺在桌上使用 30 個月嗎?答案是不行的。因為產品打開之後,就有機會接觸外界的空氣、細菌、黴菌,導致產品氧化或者是長細菌、發霉。

例如歐盟針對保存期限超過 30 個月的產品,在開封後的保存能力,就有另外一套準則叫做 PAO ,是 period after opening (開封後保存期限) 的簡稱。通常會在包裝罐底部或側面有一個看起來像是罐子被打開的符號,如果符號上寫著像是 6M 這樣的文字,就代表這產品開封之後可以安心使用 6 個月( month )的意思,如果寫 12M 那就代表可以用 12 個月囉!

開封後保存期限的標章,PAO(Period-After-Opening)
開封後保存期限的標章,PAO(Period-After-Opening) Photo credit: Kennedy – Own work, CC BY-SA 4.0

這個 PAO 的數字也不是亂標的,它也需要經過微生物挑戰性測試、安定性測試等等,還會考慮產品的使用部位以及包裝方式⋯⋯等因素來綜合考慮。

但產品如果在 PAO 的時限內就一定可以安心使用嗎?答案也是錯的。即使在 PAO 的時限內,但當你看到產品出現品質不穩定(例如油水分離)、變色、出現怪味等狀況,還是不能傻傻地用啊!!!這樣用還是會出事的!

 

保養品要是過期或變質了該怎麼處理?

如果化妝品過期了,請不要隨便把它丟到垃圾桶。建議參考這篇保養品廢棄物要怎麼處理好好正確處置,請用工具或紙巾這些內容物刮除、裝到專用垃圾袋內,再交給清潔隊員,送到焚化爐去進行焚化處理。

如果是在保存期限或者是開封後保存期限內就出現以下的問題:

外觀異常

  • 顏色
  • 氣味
  • 結塊
  • 異常分層
  • 有雜質/異物
  • 其他

包裝瑕疵

  • 外滲
  • 破損
  • 無法操作
  • 其他

如果有以上的情形,可以向全國化妝品不良通報系統進行通報,讓食品藥物管理署去做進一步的調查喔!

保養品過期問題總整理

看完這篇,大家應該都搞懂怎麼搞清楚化妝品、保養品還能不能用了吧?

 

(7) 過期或廢棄保養品、化妝品要怎麼處理?
 

過期或者是你已經不想再用的化妝品、保養品該怎麼處理呢?大家可能都是隨手丟進垃圾桶,或者是沖到馬桶、倒進水槽之類的,但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做法!可能毒害自己,更是傷害環境喔!

以下簡單介紹過期或廢棄化妝品、保養品的處理方式,我們可以簡單把它分成「容器」跟「內容物」來處理。玻璃、塑膠相關「容器」可以依照一般回收方式處理。目前資源回收車、便利商店、許多藥粧品店,或者設置有容器回收設施的機構,都可以協助你進行回收。

「化妝品」、「保養品」這些「內容物」,被歸類為「一般廢棄物」。但因為是化學物質,所以不適合直接倒進馬桶或水槽進入我們的下水道系統,或者是自然的水資源系統,會產生過大的污染。

所以要請大家用工具或紙巾這些內容物刮除、裝到專用垃圾袋內。交給清潔隊員,送到焚化爐去進行焚化處理。

台灣是一個很小的國家,卻住了兩千四百萬人。這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你的一些小動作,就可以讓我們的國家更好。我們是一個小國家,但可以是一個值得世界尊敬的國家。這一切就從正確處理過期保養品跟化妝品開始吧!





For reference only
https://www.medpartner.club/acnegenic-comedogenic-myth/
https://www.medpartner.club/animal-experiment-free-product-brand/
https://www.medpartner.club/cosmetics-care-product-preservatives-introduction/
https://www.medpartner.club/oil-control-cosmetics-myth/
https://www.medpartner.club/cosmetics-care-product-preservatives-myth/
https://www.medpartner.club/cosmetics-expired-my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