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心臟衰竭最常見的原因是「缺血性心臟病」,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心絞痛、心肌梗塞,另外還有心律不整、高血壓、瓣膜性心臟病等。 心臟瓣膜的功能是讓血液朝一定方向推進,倘若瓣膜打不開,或者瓣膜關不攏,皆會影響心臟功能。 所謂的心臟肌肉病變,是心肌纖維化導致心臟無力收縮,例如擴張性心肌病變,心臟變成很大顆、很無力
最近容易累?比較喘?竟是心臟功能出狀況
心臟像馬達一樣,持續把血液打出去供全身器官使用。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黃世忠醫師表示,心臟衰竭的定義就是,從心臟打出去的血液供應不足,無法滿足全身器官的需求。這是一個供需的問題,供需失衡就會出現各種問題。
造成心臟衰竭最常見的原因是「缺血性心臟病」,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心絞痛、心肌梗塞,另外還有心律不整、高血壓、瓣膜性心臟病等。心臟瓣膜的功能是讓血液朝一定方向推進,倘若瓣膜打不開,或者瓣膜關不攏,皆會影響心臟功能。所謂的心臟肌肉病變,是心肌纖維化導致心臟無力收縮,例如擴張性心肌病變,心臟變成很大顆、很無力。先天性心臟病、高血糖、高血脂、嚴重貧血、甲狀腺機能亢進、或者有心臟疾病家族史,都可能造成心臟衰竭。
為什麼心臟變大顆卻反而沒有力量呢?黃世忠醫師解釋道,正常時候血液從心臟打出去,然後由靜脈系統回流到心臟,要把血液打出去之前心臟要先放鬆,放鬆到要收縮前的狀態,叫做舒張末期,心臟內的血液若是100c.c.,用力收縮把血液打出去後可能只剩下30c.c.,也就是一次把70c.c.的血打出去。一般人正常心跳大約每分鐘70跳,每一分鐘的心輸出量就是70 X 70 = 4900c.c.。
當一個人的心臟沒力之後會代償,舒張時有更多血液回到心臟,比如說現在心臟擴大了,可以容納120c.c.血液,每次收縮還是打70c.c.出去,心臟裡留下50c.c.,我們會計算一個心臟功能的指標,叫做「左心室射出分率」,射出分率的意思就是原來100c.c.把血打出去後剩下30c.c.,射出分率就是70/100 = 70%。心臟擴大以後,同樣打出70c.c.,射出分率就變成70/120 = 58%。
雖然心臟變大顆,但是心臟功能卻愈來愈差,射出分率漸漸從70%、60%、50%,變成剩下20%。因為心臟變大顆是把心肌纖維撐開,收縮力道比原來差很多。
心臟衰竭初期通常有哪些表現?
黃世忠醫師指出,心臟衰竭症狀常見的有幾種,一個是呼吸困難。呼吸困難的程度不同,初期是休息的時候沒事,但是活動的時候會出現困難。原來爬三層樓不會喘,現在爬三層樓會喘,因為活動的時候身體需要較多血液供應,來不及供應就會喘,活動受限制。
心臟衰竭導致肺部積水的時候患者沒辦法躺平,要坐起來比較舒服,叫「端坐呼吸」。有時候是已經睡著了但在半夜喘醒,這叫做「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若肺部積水很嚴重,患者連坐著不動也會喘。肺部積水還可能造成持續性咳嗽,尤其是夜間咳嗽,患者的痰通常比較稀,甚至出現粉紅色帶點血液,跟肺部感染、肺炎、感冒那種濃稠的黃痰不一樣。
患者會出現體液滯留,多餘的水分就滯留在體內,最常見的是下肢水腫,壓下去就會凹陷,有時候不只下肢水腫,還會往上腫到大腿、會陰部、腹部。如果水分滯留於腹腔內,可能造成腹水、肚子會脹,腸子也都腫腫脹脹,胃口就不好。當一個人出現水腫,體重會明顯增加,可能超過4-5公斤,就是4000-5000c.c.的水分。我們會請病患每天量體重,如果體重多一公斤,隔一天又多一公斤,通常都是水分滯留,長肉不可能長這麼快。如果已經出現水腫,就表示已有4-5公斤的水在體內。
因為心臟要推動全身血液循環,心臟衰竭時病患會疲倦無力,很容易累。當心臟血液供應不足時可能會出現心絞痛,若腦部血液供應不足,還可能神智不清。
心臟衰竭患者的死亡原因通常有兩個,一個就是心臟衰竭持續惡化,最後死於心臟衰竭,另一個是心律不整,他可能突然出現心室顫動或是心室頻脈,心臟就停掉,造成猝死。
究竟是老了體力差?還是心臟衰竭?
黃世忠醫師提醒道,容易感到疲倦或走路會喘時,很多人會覺得自己老了、體力變差,其實我們可以由幾點來區分,第一是呼吸,如果是端坐呼吸、躺下去容易喘、睡覺時枕頭要墊很高、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這些較像心臟衰竭。下肢出現水腫也不是老化的現象。
心臟衰竭患者晚上睡覺會比較頻尿,因為心臟輸出量不足,白天腎臟製造的尿量比較少,到了晚上平躺睡覺,腎臟血流量增加,尿量就會相對增加。然而夜間頻尿跟攝護腺肥大的症狀相似,所以要綜合幾個症狀來評估。
心臟衰竭分四級
黃世忠醫師表示,美國紐約心臟學會把心臟衰竭分成四個等級,這是依照身體活動會不會受到限制來分級。
心臟衰竭第一級,身體活動幾乎沒有受到什麼限制,從事日常活動不會引起疲倦、心悸、呼吸困難、心絞痛等症狀,心臟衰竭第一級幾乎沒有症狀。
心臟衰竭第二級,活動輕微受到限制,從事日常活動大概沒有什麼問題,譬如說爬一、兩層樓梯、掃地、吃飯、洗澡等都沒有問題,但是做劇烈運動的時候,就可能出現呼吸困難、疲倦、心絞痛等症狀。
心臟衰竭第三級,活動受到限制更嚴重,只要從事日常活動可能都有困難,但是他休息的時候可以緩解,只要不動休息,症狀可以緩解。患者可能連刷牙、吃飯、洗澡都會有症狀,只能躺著休息。
心臟衰竭第四級,患者連在休息狀態也會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心絞痛這些症狀,幾乎沒辦法做任何活動。
心臟衰竭第四級的患者通常都會住院,至於第一級的病患常常自己不曉得,因為不太有感覺,而不會就醫。
好好治療,心臟功能有機會進步
黃世忠醫師回憶道,曾經有位患者因為喘、腳水腫去就醫,這才發現心臟功能已經很差,射出分率大概只有20%,心臟很大,可能要考慮心臟移植,然而換心不容易,器官來源非常有限,所以他覺得沒什麼機會。
其實,心臟衰竭的治療近年來有長足進展,這位患者在接受幾個月的治療後,他的心臟射出分率就從20%漸漸增加到30、40、50%,我就告訴他說應該不用換心了,他也可以回到日常活動,從原來心臟衰竭第三期到第四期,回到大概第一期,看起來跟一般人沒有兩樣。
貼心小提醒
黃世忠醫師再次強調,若有躺著會喘、半夜突然喘醒、半夜一直起來尿尿、咳個不停等症狀,可能要考慮是心臟衰竭的問題,務必盡早就醫,盡早接受治療。
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20/02/heart-failure-function.html
爬個樓梯就累,動一下就喘個不停,你知道自己的心臟健康程度在第幾級嗎?這些症狀不只代表缺乏運動,還可能是心臟被腫脹的血管擠壓導致的「心臟無力」,也就是「心臟衰竭」。雖然症狀看起來很輕微,頂多就是喘、累、胸悶,但只要進入第四級,一年的致死率就達到50%,所以又稱「心臟的癌症」。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說,心臟是我們身體的馬達,收縮時可以把血流打到全身,提供身體養分、氧氣,擴張時可以回收血液,讓血液中的廢物能代謝掉。 所以只要心臟的肌肉沒有訓練,沒辦法收縮,血液就打不出去,就會容易喘。但現代人很常「久坐不動」,沒有鍛鍊心肺功能,等於讓心臟的肌肉慢慢「萎縮」,自然就變得越來越無力;而又因為運動容易喘,就更不喜歡運動,肌肉萎縮的更快,變成惡性循環。
心臟衰竭第一級:剛起床就覺得累,一早會胸悶 第一級幾乎不會有明顯的症狀,日常生活也幾乎不會受到影響,但這時,身體的氧氣量已經開始漸漸不足,所以會覺得總是睡不飽,或是一早起床的時候胸悶。
心臟衰竭第二級:爬3層樓梯也會喘,做家事一下就累 台北市立醫院陽明院區胸腔重症主治醫師蘇一峰說,正常應該要爬到6樓以上才覺得喘,6樓以下會喘代表肺功能下降;而如果爬1、2樓就會喘,表示肺功能可能只剩一半,除了肺部本身的疾病之外,這就是代表心臟功能下降,在休息的時候不會有什麼感覺,但「爬樓梯」就可以完全現形。
心臟衰竭第三級:晚上睡覺時呼吸困難,需要把枕頭墊高才能順暢呼吸 這時候心臟的功能已經明顯不好的,只要動一下就覺得很累,懶洋洋的,但坐著休息的時候又不會有什麼症狀,所以常常被忽略。不過,進入到這個階段,在平躺時會容易覺得呼吸不順、需要把枕頭墊高、或是坐起來。
心臟衰竭第四級:四肢開始水腫,連坐著都會胸悶、疲倦 到了這時候,才是大多數人會選擇就醫的階段,因為一早起來可能累到起不了身,或是晚上根本呼吸困難到睡不著,連坐著都很累、疲倦無力,而且胸口的悶、痛一直沒停過,同時四肢開始出現明顯的水腫。
心臟衰竭更要動! 看完心臟衰竭的症狀,一定可以發現,心臟衰竭是「一步一步慢慢惡化」的,從覺得喘、開始不運動、心臟肌肉萎縮無力、心臟衰竭;所以想要逆轉、或是改善心臟衰竭的惡化,最重要的就是「運動」。
雖然有些人會疑惑,「一活動就會喘,是要怎麼做運動?」不過對於心臟科醫師來說,想要讓身體充滿氧氣是很重要的,因為「充足的氧氣可以減少日常活動對心臟的負擔。」
而運動的方式當然還是要以適合自己身體的方式為主,比如爬樓梯已經會覺得喘,就不要做太劇烈的運動,反而會對已經無力的肌肉造成更大的負擔;應該是按照「自己有點喘」的運動強度,持續至少20~30分鐘以上,才會有最好的效果,再按照自己的進步,慢慢的加重運動的份量。
動一下就喘不停,小心肌肉萎縮造成心臟無力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72586
心臟無力 愈來愈喘 – 心臟衰竭(懶人包)
像是機器失去了自己的節律,不按照正常節拍運轉,那機器壞掉的機會就高了。例如造成心跳變快速且不規則的心房顫動,就可能會引發心臟衰竭。
-
文/白映俞 醫師
我們常說心臟像是個幫浦,能推進血液到全身各處。然而當心臟無法足夠推進血液時,可能就是「心臟衰竭」了。
對年紀大於65歲的人而言,心臟衰竭是最常見的住院原因之一。
心臟衰竭可分成兩型態,收縮型心臟衰竭是指心臟無法從心室擠出足夠的血液供應全身需求。舒張型心臟衰竭起因於心臟肌肉無法在心跳之間放鬆,導致血液停滯於心臟腔室及血管中。
無論是收縮型或舒張型的心臟衰竭都會導致水腫,讓液體堆積在肺部及身體其他各處。這時,心臟會試著彌補功能的不足,而讓心臟腔室逐漸擴大,或讓心臟壁越來越厚。
心臟衰竭是個慢性病,但症狀及徵兆可能是突然出現的。
- 運動時喘不過氣
- 躺平的話很難呼吸
- 在夜晚突然因為喘不過氣而醒來
- 疲倦勞累或虛弱
- 下肢或足部腫脹
- 肚子有腹水堆積而腫脹
- 半夜常需起床上廁所(夜尿)
- 因為水腫而體重上升
- 心律不整(感覺自己的心跳很快或是不太規則)
任何會破壞心臟的狀況都可能造成心臟衰竭,因此危險因子如下:
- 高血壓絕對脫不了關係,血壓持續升高,心臟就要更努力做工,這個幫浦也就更容易壞掉。
- 罹患冠狀動脈疾病時,就像是機器管線阻塞及鏽蝕,當冠狀動脈血管變細,能獲得的動脈血變少,心臟肌肉就不夠強壯有力。
- 心臟梗塞會損害部分心臟肌肉,部分心肌壞死後就像機器的一部分壞了,運轉就無法順利。
- 呼吸中止症代表睡覺時沒法好好呼吸,就像會突然當機一樣。血液中的氧氣含量變少,心跳節律也不正常,都會影響心臟的功能。
- 心臟瓣膜疾病:大家可以想像成機器的控制閥出了問題,幫浦功能就受到影響。
- 心律不整:像是機器失去了自己的節律,不按照正常節拍運轉,那機器壞掉的機會就高了。例如造成心跳變快速且不規則的心房顫動,就可能會引發心臟衰竭。
除了以上原因外,使用菸草、過量使用酒精、病毒感染,也都是會讓我們心臟幫浦壞掉的原因。下一次,我們會繼續介紹心臟衰竭的治療,敬請期待!
https://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3991
認識心臟衰竭的『喘』氣人生│
(圖/文:家天使編輯團隊)您家長輩是否常抱怨全身無力、感到疲倦,走沒幾步就開始喘?或是一躺平就感到呼吸困難,需要坐起來才舒服?要注意可能是心臟衰竭找上門!家天使整理「2016年歐洲心臟醫學會」的心臟衰竭指引,一起來多認識心臟衰竭的這項疾病,身體健康多當「心」!
心臟衰竭:全世界都視為危險的疾病
心臟衰竭於全球都是嚴重的疾病。一份澳洲的研究顯示,確診心臟衰竭的民眾,一年內的死亡率為20%(註1);美國的研究更指出:心臟衰竭的患者有10%機率於30天內死亡(註2)!而在台灣,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心臟疾病在一年內帶走將近5萬人,在國人十大死因中高居第2位;一年內有將近7萬人因心臟衰竭住院,而心臟衰竭病患的5年死亡率更高達5成!
到底什麼是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指的是:當心臟肌肉受到損傷或負荷過度,使得心臟無法輸送足夠血液給身體,心臟輸出量減少心內壓力升高,因而導致的症狀或徵象。容易喘、腳踝腫、頸靜脈壓升高、呼吸肺部出現雜音、周邊肢體水腫等,都是典型的心臟衰竭可能出現的樣貌。
造成心臟衰竭的原因
造成心臟衰竭的主要原因就是心臟肌肉因各種原因受損,主要有幾個原因:
1. 既有慢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
2. 相關心臟疾病: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肌梗塞、血臟瓣膜受損或硬化、心包膜腔出現問題、心律不整、心跳過快或過慢等。
2. 攝取有害物質:藥物、毒品、輻射、重金屬等。
3. 免疫與發炎:自體免疫疾病、感染等。
4. 基因異常:基因造成的心肌病變、擴張性心肌病變等。
5. 代謝異常:賀爾蒙失調、營養失調(例如:維生素B1缺乏)等
心臟衰竭容易觀察到的症狀
1. 容易喘氣、呼吸困難
『喘』是心臟衰竭患者最容易看到的現象,呼吸費力且有喘鳴聲。一開始是走路喘,到了最後甚至連坐著、躺著休息都在喘;嚴重心臟衰竭者,呼吸模式會呈現「漸強→漸弱→沒有呼吸→漸強→漸弱……」的現象。
2. 端坐呼吸(orthopnea)
這是心臟衰竭長輩很常發生的現象。嚴重的心臟衰竭,平躺時就感到呼吸困難,像吸不到氣一樣而睡睡醒醒;到了末期甚至必須要坐著才能睡覺。
3. 容易咳嗽
由於呼吸困難,且有大量液體蓄積在肺分枝內,刺激黏膜,可能導致乾咳、或咳出大量有泡沫或血絲的痰。
4. 活動耐力下降、容易疲倦
長輩稍微活動一下就開始喊說受不了,感覺有種使不上力的感覺。這並不是長輩在偷懶,而是因為心臟功能真的負荷不了,這時也不要勉強長輩。因為心臟輸出量不足,所以也容易感到疲憊。
5. 下肢水腫
當心臟輸出降低時,代表血液回流也跟著降低,就容易累積在下肢,造成水腫。最常出現在下肢腳踝部。
6. 肺水腫
長輩可能肺部出現異常的聲音,像是鳴聲、囉音等。
7. 腦部缺氧
由於心輸入量不足,導致大腦功能受抑制。腦部缺氧導致的腦部血流不足,也會使得長輩在情緒上有焦慮、頭暈、失眠、記憶力受損等症狀。
預防心臟衰竭的惡化:照顧注意事項
(1) 血壓控制:控制收縮壓在120mmHg內
在2015年的SPRINT trial(註4)研究中,推翻了過往認為「75歲以上長輩不用積極控制血壓(低於150mmHg)」的概念。該研究比較2組平均年紀68歲的長輩,一組積極控制血壓(小於120mmHg),另一組則不這麼積極(小於140mmHg)。結果顯示,如果積極將血壓控制在收縮壓120mmHg以下,可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風險!
(2) 飲食攝取須知
確診心臟衰竭的長輩,要均衡飲食,多吃新鮮食物,避免油炸、油煎的食物。每天的水份攝取避免超過1,500cc。也應避免食用如滷味、醬瓜、泡菜、醬油等高鹽或醃製的食物,以及乳酪、火腿、加工果汁等高鈉食物。
(3) 糖尿病長輩,可使用恩格列淨(Empaglifozin)
根據研究(註5),糖尿病患者若患有心臟衰竭時,搭配使用恩格列淨(empagliflozin),可以降低心臟衰竭住院或死亡的機率。
(4) 如果長輩愛喝酒,恭喜他:偶爾可以喝個"一杯"
根據研究(註6),適量飲酒者,每個禮拜最多七次喝酒,有助於預防得到心臟衰竭。不過若是過度飲酒,反而會增加心肌壞死的機率喔!
(5) 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規律運動可降低心臟疾病風險,及改善三高與心肺功能。可先從最容易的步行開始,走到有點累即可,不要做會憋氣的運動,若真的喘不過氣也不要勉強;若是臥床的長輩,可協助進行簡單的肢體伸展運動,多翻身、協助長輩做深呼吸運動,使肺部擴張,避免肺炎。
(6) 戒菸
有心臟衰竭的長輩,勸他戒菸吧!吸菸是造成冠狀動脈疾病的危險因子,更造成心臟很大的負擔。
(7)觀察有無惡化狀況
若有呼吸急促、咳嗽、下腹腫脹、下肢水腫、無法以半坐臥姿休息時,就要當心是心臟衰竭的惡化,需立即就醫治療!
照顧心臟衰竭長輩,你還能:
心臟衰竭末期的長輩是非常痛苦的,他會不停的喘、全身疲乏無力、甚至連想躺下來好好休息一下都沒辦法。因此家屬平常就應當陪伴長輩,讓長輩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針對心血管已經出現問題或是罹患糖尿病的長輩要努力協助他們控制病情,避免進一步惡化。而已經罹患心臟衰竭的長輩,家屬更要鼓勵長輩積極配合醫生治療,避免遺憾的事情發生。
No commercial valued, For reference 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