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心臟病?心臟病的種類及預防, 為什麼會得心臟病?

2021082105:27



心臟病是常見疾病,也是重要的死因。 心臟病常常是突發性、陣發性、沒有明顯誘因或預警。 ... 心臟病導致的呼吸困難常在活動或運動後發生。 

心臟病因素包括:缺血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心臟衰竭、肺心臟病等;
非心臟病因素包括:氣胸、慢性肺病、肺炎、肺栓塞、貧血、焦慮等

認識心臟病

  心臟病是常見疾病,也是重要的死因。心臟病常常是突發性、陣發性、沒有明顯誘因或預警。心臟病最可怕是突然心臟病發猝死。很多心臟病在靜態或休息狀態下亳無症狀,但活動或刺激後才發心臟病,所以一般健康檢查並不容易查出心臟病,故此心臟病需心臟科醫師檢查治療。

 

心臟病的症狀

 

1. 胸痛:常見心臟病症狀。
心臟病因素包括:缺血性心臟病、心包膜炎、主動脈剝離、肺栓塞等;
非心臟病因素包括胃腸病,肺炎,創傷,肌痛等。

 
2. 呼吸困難:常見心臟病症狀。
心臟病導致的呼吸困難常在活動或運動後發生。
心臟病因素包括:缺血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心臟衰竭、肺心臟病等;
非心臟病因素包括:氣胸、慢性肺病、肺炎、肺栓塞、貧血、焦慮等。
心臟衰竭引致的呼吸困難特徵是端坐呼吸及陣發性晚間氣喘。

 
3. 心悸:常見心臟病症狀。
心臟病因素包括:心律不整、尖瓣脫垂、缺血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等;
心臟病因素包括:運動或情緒過盛、甲狀腺病、貧血、慢性肺病等。

 
4. 疲倦:常見心臟病症狀。
原因包括心輸出量過低,心臟衰竭等。

 
5. 四肢水腫:常見心臟病症狀。
心臟病導致血液循環減少 -> 減少腎臟血流量 -> 減少水及鹽分由腎臟排出體外 -> 四肢水腫。
此外,非心臟病如腎臟病,內分泌失調等亦可造成四肢水腫。

 
6. 頭暈/昏厥:常見心臟病症狀。
因心臟病如缺血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肺心臟病或心律不整 -> 血液循環減少 -> 減少腦部血流量 -> 頭暈/昏厥。
此外,非心臟病如低血糖,腦神經疾病,貧血等亦可造成頭暈/昏厥。

 

 

心臟病的種類

 

1. 高血壓心臟病:
長期高血壓可引致缺血性心臟病、心臟肥大肥厚、心臟功能異常、心臟衰竭等。
高血壓心臟病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心臟病(原因不明)及繼發性高血壓心臟病(原因為腎動脈狹窄、主動脈狹窄、荷爾蒙疾病等)。
大部分高血壓心臟病病人無明顯症狀,有時會頭痛、暈眩、臉部泛紅、盜汗、胸部不適、呼吸不順等。

 
2. 缺血性心臟病:心臟主要由心臟肌肉組成。心臟是由主動脈分支出來的左右冠狀動脈來供應血液(氧氣和養分)。

當心臟血管(冠狀動脈)硬化狹窄阻塞,或由於高血壓心臟病、心臟瓣膜病、心肌肥大、貧血,活動或運動過劇,吸煙等等因素時會引起心肌氧氣和養分供應不足的現象(心肌缺氧現象)。

當心肌缺氧嚴重時會引起胸痛(狹心症),抑制心臟收縮(a心臟衰竭),損害心臟傳導系統(a心律不整)等,稱之為「缺血性心臟病」或「冠狀動脈心臟病」。

當有缺血性心臟病時,一般是前胸有壓迫感或不舒服感,亦可發生在下巴、左肩、左臂、上腹等部位,通常是短暫(約數分鐘)的,特別是在活動過劇、情緒緊張、天氣轉變、抽菸等後發生。休息或口服舌下硝酸甘油片後症狀會緩解,稱之為「穩定型心絞痛」。

若心絞痛強度及頻率增加,小活動或休息時也會發作時,稱之為「不穩定型心絞痛」。若是持續半小時以上的劇烈胸痛,併呼吸困難,冒冷汗,嘔心嘔吐,暈眩,虛弱,臉色蒼白等,稱之為「心肌梗塞」(心臟血管完全阻塞導致心肌壞死)。

不穩定型心絞痛或心肌梗塞患者需馬上就醫,否則在短時間內可能心臟病情惡化,休克而致死。

 
3. 心臟瓣膜病:因感染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或後天性心臟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缺血性心臟病、肺心臟病等造成心臟瓣膜病變(狹窄或閉鎖不全)及心臟功能異常。

心臟瓣膜病症狀包括氣喘、心悸、頭暈、胸痛、疲勞、活動量下降、咳血、聲音嘶啞、下肢水腫、心臟衰竭等。

 
4. 心臟衰竭:因感染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或後天性心臟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缺血性心臟病、肺心臟病等造成長期的心臟負荷,損害心臟幫浦、心臟擴大、心臟肥厚、心臟功能異常(末期心臟病)。

非心臟病因素如肺病,甲狀腺病,貧血,酒精,毒物,藥物等亦可引致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症狀包括氣喘、端坐呼吸、陣發性晚間氣喘、胸悶、心悸、下肢水腫、疲倦虛弱等。

 
5. 心律不整:當心臟搏動生成或傳導異常,或心臟傳導系統阻礙引起,而導致心跳不規則。 
心律不整的原因及種類很多。心臟病因素如:缺血性心臟病、高血壓心臟病、心臟瓣膜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變等;

非心臟病因素如:甲狀腺病、新陳代謝藥物、毒物、電解質失衡、感染、肺病等。症狀可以從輕微的心悸、頭暈、胸痛、氣喘、疲倦,以至致命的心臟衰竭、休克、腦中風、昏迷及猝死。

 
6. 肺心臟病:因慢性肺病或肺血管病引致肺高血壓,右心室肥厚擴大及心臟衰竭。肺心臟病症狀有頭暈、呼吸困難、疲倦、水腫、腹痛、胸痛、心臟衰竭、發紺等。
 
7. 心肌病變:因細胞毒性、新陳代謝、免疫、遺傳、感染等機轉引致心臟肌肉損害病變及心臟功能異常。

可分類為擴張性心肌病變,限制性心肌病變及肥厚性心肌病變。症狀包括:氣喘、胸悶、頭暈、心悸、疲倦、水腫、心臟衰竭等。

 
8. 心臟發炎:因感染造成心包膜炎、心肌炎、心內膜炎或心臟瓣膜炎及病變。亦可由藥物、化學品、放射線、免疫反應等造成。

心臟發炎症狀包括:胸痛、肌肉痛、關節痛、腹痛、發燒發泠、疲倦、心悸、頭暈、心臟衰竭、猝死等。

 
9. 風濕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原因為急性風濕熱感染引致心臟受損病變。
急性風濕熱是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引起免疫反應,主要侵犯心臟、關節、皮膚和腦部組織。
風濕性心臟病常引致心臟發炎(心包膜炎、心肌炎、心內膜炎)及心臟瓣膜病變如:二尖瓣、主動脈瓣狹窄或閉鎖不全等。

 
10. 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是心臟形成及發育受到阻礙引起的先天性畸型,通常在懷孕4至8週已形成。引致先天性心臟病原因很多,如遺傳因素、子宮感染、放射線、藥物等。 先天性心臟病最常見的徵象是心臟雜音。

其他症狀如呼吸困難、生長發育遲緩、四肢水腫、發紺(嘴唇及/或四肢指甲發黑)、心悸、心臟衰竭等。先天性心臟病可分為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及非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非不治之症,需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心臟病的種類

以下心臟病的危險因素可引起心臟病/危害心臟病: 高血壓、糖尿病、吸菸、肥胖、高血脂、遺傳、家族史、酗酒、年老、停經婦女、生活壓力緊張、情緒激動、缺乏適當休閒活動、過度操勞、缺乏休息睡眠、飲食習慣(過多鹽分、熱量、油脂類食物等)、感染、其他系統疾病、環境毒素(如:鉛、廢氣、輻射、微波等)、避孕藥、荷爾蒙、濫用藥物等等。

 

心臟病的預防

 

1. 首先是避免上述心臟病危險因素。
2. 以下方法亦可減輕心臟病/預防心臟病:
 
(1) 低鹽飲食、低熱量飲食、低脂肪飲食、多吃蔬菜水果、限制水分。
 
(2) 適當運動、控制體重、均衡飲食健康生活方式、睡眠均衡,不過日夜顛倒夜生活,早睡早起。
 
(3) 定期健康檢查、心臟病復健計劃、按時服藥,配合檢查,遵從醫囑。
 
(4) 不抽菸、不酗酒。
 
(5) 控制高血壓、控制糖尿病、控制感染、控制其他系統疾病。
 
(6)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濃茶等。
 
(7) 保持生活愉快,避免過勞及情緒緊張,保持快樂心態,人際關係,平衡心理。
 
(8) 保持大小便暢通。
 
(9) 安寧環境、保持適當溫度、冬季保暖。
 
(10) 良好生活自然環境、良好衛生習慣、良好社會環境等等。
 
https://www.jah.org.tw/form/index-1.asp?m=3&m1=8&m2=362&gp=361&id=139

心臟病
一、 何謂心臟病
1.定義:心臟的跳動可以將全身所需的氧氣和養分,經由血液送達全身,當心臟 的血流因組織構造異常或是阻塞等因素而造成不足甚至得不到血流,心臟得到的 氧氣不敷所需,部份心臟肌肉就會缺氧甚或死亡,而影響到全身的功能運作。

2.症狀:頭昏、心悸、胸部不適或胸痛、呼吸短促、 心律不整、四肢發冷、發紺、 意識不清、臉色蒼白, 嚴重時心肌缺氧而有生命危險。

二、 為什麼會得心臟病
1.先天性:在孕期中因為某些特殊的外力或內在的因素,使心臟形成及發育受到 阻礙,就會引起畸型,即所謂的先天性心臟病。

2.性別:男性比女性容易發生,停經後女性因體內動情激素的降低,罹病率會增 加。

3.年齡:年齡越大越容易發生。

4.家族史:近親中曾發生中風、心肌梗塞、 高血壓、糖尿病的人較易發生。

5.高血壓:血壓高會使動脈硬化,使冠狀動脈疾病發生的機率增加。

6.高血脂症:血液中的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偏高者較易發生。

7.A 型人格特質者:凡事追求完美或成就,總是過度工作讓自己處於一種緊張狀 態。

8.糖尿病:因脂質代謝異常而易導致動脈硬化。

9.肥胖:超過理想體重百分之二十以上者較易罹患。

10.抽菸:因尼古丁會影響心肌功能,且抽菸時所產生的一氧化碳會使血小板凝集 而引起血栓。

三、心臟病的控制及預防
(一)、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1.生活宜規律,每天至少有 6 到 8 小時的睡眠,避免熬夜及過度勞累。

2.生活中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生氣、緊張、興奮的情況。

3.嚴禁抽煙及喝酒。

4.定期量血壓,每日量體重。

5.避免感冒及預防感染的發生。

6.隨天氣變化增減衣服,注意保暖。

7.遵照醫師的指示服藥,以維持並保護心臟功能,切勿自服成藥或自行停藥。

(二)、飲食注意事項
1.採低鈉飲食及避免過鹹的食物,例如罐頭或醃漬類的食品。

2.低膽固醇飲食,避免油炸烹調方式,多採用清蒸、水煮、及涼拌等方式,少食 用動物性油脂,以植物油為宜,限制高膽固醇食物,如蛋黃,海鮮等。

3.多食用蔬菜水果以預防便秘。

4.減少茶、咖啡等刺激性的食物,或是刺激性的調味料,例如: 辣椒。

5.肥胖者應採低熱量飲食來逐漸減輕體重,以減少心臟負擔。 

(三)、活動與運動注意事項
1.運動形式:以使用大肌肉群、韻律性的有氧運動為宜,如慢跑、快走等。

2.運動時間:運動前後需做暖身及緩和運動各十分鐘。

3.運動頻率:每次運動至少 20~40 分鐘,每週三次以上。

4.運動量:以達到最大心跳數(年齡-200)的 85%為最佳運動量。

5.運動前:測量脈搏若比平常高出 20 下/每分鐘或有不適症狀,則勿進行運動。

6.運動中:若有胸悶、呼吸困難、頭暈等不適症狀,應立刻停止活動並休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mTVGgmhY4
http://budget.sa.uch.edu.tw/sao/health/%E5%BF%83%E8%87%9F%E7%97%85.pdf
No commercial value 無商用 若侵權 告之速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