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 老人癡呆症, 阿茲海默症, 妄想症, 巴金森氏症, 躁鬱症

2019032815:17

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 
 
很多人都以為老人家忘東忘西是正常的,而忽略了失智症的早期徵兆。阿茲海默症是很典型的失智症,能夠有效控制的重點在於早期發現,因此不要輕忽長輩心智的變化。

有人說失智症最辛苦的不是患者本人,而是照顧者,在送藥到民眾家中就時常能深刻地體驗這個道理。失智症照顧者往往處於一種身心俱疲的狀態,我們也透過到患者家中服務,了解民眾的困境,進而媒合各種社會資源,來為失智者家庭分憂解勞。以下是一個簡易的評估測驗,希望能找出被忽略的失智前兆。

>> 心智功能評估測驗

記憶力衰退是阿茲海默症前兆

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約有三百萬人,依台灣失智症協會估算,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數約有24萬8000人,30-64歲失智症人口數約有1萬2000人其中,有輕微認知障礙 (MCI) 的人口更高達56萬人。輕微認知障礙為正常老年人與失智症患者之間認知功能變化的過渡時期,會出現記憶力、學習能力變差的情況,亦有可能演變為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
 

簡單認識失智

屬於腦部疾病的一種,除了導致記憶力逐漸退化,還可能影響許多認知功能,如語言能力、判斷力、計算力、空間感等等,另外個性與情緒方面也容易出現重大轉變,使個人生活能力受到影響。失智是一種必須重視的疾病,它常被認為只是單純老化,而忽略就醫檢查、測試的必要性。
 

什麼是阿茲海默症?

又稱老人失智症、老人癡呆症,是一種大腦神經退化的疾病,也是最常見的失智類型。患者對周圍人、事、物的辨認出現障礙,產生多種認知問題,發病過程十分緩慢,會隨著時間持續惡化,且疾病的發展是不可逆的。阿茲海默症不會直接造成死亡,多數是死於其他的併發症。

究竟造成失智的成因是什麼?人體的正常功能又為何發生障礙?一切將從腦部變化開始說起。
 

阿茲海默症的腦部變化

患者的腦部會出現神經細胞死亡及腦部組織的損失,並且腦部的體積會逐漸萎縮,進而影響所有功能。

腦細胞的變化

第一,神經細胞及神經突觸數目遽減,進而影響環境感知的能力。
第二,神經細胞間出現斑塊,它主要是產生於細胞間的不正常蛋白質。
第三,出現神經纖維纏結,主要是由一連串不規則的蛋白質在細胞內所組成。

科學家尚不能確定腦細胞死亡與腦組織流失的原因,但相信與斑塊及神經纖維纏結的出現有莫大關係,隨著病情的發展,斑塊與神經纏結會逐漸擴散到其他區域。

腦部受影響的區域有:

海馬迴

主要控管人類短期、長期記憶與方向定位,也是患者萎縮特別嚴重的區域。

皮質區

負責人類的認知功能,如學習、語言、情緒、情感等等,或空間訊息、視覺訊息的整合。患者的皮質區容易受到嚴重破壞,使認知功能大受影響。

腦室

腦部充滿液體的空間將變得更大,佔據與壓迫大腦的其他區域。

萎縮、受損、擴張都是阿茲海默症可能造成的腦部變化

腦部的變化會隨著時間擴大影響區域,進而出現不同程度的症狀,接下來將介紹阿茲海默症的病程發展,以及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情況。
 

阿茲海默症的病程發展

初期

症狀較輕微,常被誤認為單純老化而延誤就醫。

類別 症狀
記憶力 記憶力明顯衰退,日常打理時間拉長,忘記重要的飯局或行程。
語言能力 言語表達變得困難,說話不再流暢。
個性與情緒 變得孤僻、多疑、暴躁,容易發脾氣。
飲食 常在用餐後還想再吃東西,或需要他人協助。

中期

生活自理能力持續下降,需他人協助。

類別 症狀
記憶力 記憶的衰退更為嚴重,忘記吃過飯、洗過澡,對於人事物、環境的辨認更加困難。
語言能力 言語表達的字句變少,說話變得不連貫、缺乏邏輯性。
個性與情緒 發脾氣的次數頻繁,容易與他人起衝突,甚至出現大吼大叫等激動行為。
飲食 已無法自己備餐,重複要求吃東西的情況更為嚴重。

晚期

此期須完全依賴他人照護。

類別 症狀
記憶力 漸漸遺忘長期或短期的記憶,甚至忘記孰悉的家人,連自己是誰可能都不知道。
語言能力 可能無法與他人應對,變得完全不說話或自言自語,也無法理解他人的談話。
個性與情緒 自我感知的能力喪失.情緒的表達更加困難,常因無法表達而生氣。
飲食 已無法自行進食,或出現拒絕進食、吞嚥困難的情況。
 

患者的行為表現將隨著時間有不同變化

罹患阿茲海默症的警訊

記憶力衰退

容易忘記重要的聚會,需要依賴記憶輔助工具(便條紙、手機等);重複發問一樣的問題,剛講過的事情一下子就忘了。
 

執行或解決問題的能力

無法依照指示完成任務,如依照食譜做菜、閱讀使用說明書等等;在數字或理財方面容易出錯。簡單來說,較無法專注地完成一項事情,也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
 

熟悉的事物變得陌生

例如忘記一般家電的使用方式,熟悉的菜餚忘記如何料理;熟悉的通勤路線也會迷路。
 

對時間或地點感到困惑

今天是幾年幾月幾號?我怎麼會在這個地方?患者會容易忘記時間,或對當下的所在地充滿疑惑。
 

視覺與空間概念出現障礙

鏡子裡面的人是誰?患者可能無法理解鏡子裡的人就是自己,對環境中的人事物存疑。另外,在閱讀方面也可能出現理解困難。
 

說話與書寫出現困難

與他人談話時可能多次停頓、不知該如何繼續,自我表達能力不足;在文字書寫上的用詞也會出現詞不達意的狀況。
 

無法物歸原處,找不到收納物品

物品一經收納總是找不到,或者將物品放在不合適的位置,如食物放在衣櫃、衣服放在鞋櫃等等。當找尋不到物品時,甚至指控他人偷竊。
 

判斷力變差或減弱

決定的能力變差或失去價值判斷的能力,最典型的狀況是面對推銷時,可能會支付大筆費用給對方;在個人衛生方面,也可能忽略日常清潔。
 

排斥社交活動、自我隔絕

對原本熱愛的活動或興趣失去熱忱,甚至排斥參加社交活動,對於人際互動變得較為封閉。
 

個性與情緒的變化

原本開朗的個性可能轉變為不安、低落、害怕、懷疑等等,情緒方面也容易波動或失控。與不熟悉的人接觸時,情況可能更為嚴重。
 

十種可能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前兆

該如何預防阿茲海默症?

雖然沒有藥物能完全治癒阿茲海默症,但多從事能刺激大腦運作的活動,可有效降低罹患失智的風險。
 

培養興趣

參與課程、定期閱讀、繪畫、園藝、打麻將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也可以安排旅遊活動,持續接受新知。另外,聆聽音樂也能舒緩患者的情緒,藉由樂器的操作或演奏,促進與患者的語言溝通,達到延緩病情的目的。
 

運動習慣

每週可維持二到三次以上的運動習慣,對失智症或阿茲海默症都有預防作用,如健走、爬山、跳舞、游泳、太極拳等等。
 

飲食攝取

可採用地中海型飲食,以蔬果、五穀雜糧為主,多吃豆類、堅果、橄欖油,肉類部分以魚類、海產為主,適量食用牛奶與奶製品補充蛋白質與鈣質。研究證實,地中型飲食除了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能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
 

人際互動

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如社區活動、公益社團、朋友或同學聚會、當志工、下棋打牌等等,都有助於促進大腦運作,降低患病的風險。
 

降低三高

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是增加患病機率的高危險因子。研究顯示糖尿病可能造成記憶或認知的衰退,穩定控制血壓也能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當血液收縮壓>160mmHg,且未接受治療者,發病機率是一般正常人的五倍。
 

避免頭部受傷

頭部曾受到嚴重創傷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四倍以上,頭部受傷是患病的高危險因子,平時騎乘單車或機車時應確實戴上安全帽,降低受傷的機會。
 

睡眠跟阿茲海默症有關?

除了上述六種預防方法,睡得好也能預防阿茲海默症?2013年發表於《美國醫學會神經期刊》的研究結果指出,失智風險與睡眠品質是相關的,睡眠品質較佳者,未來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較低;而睡眠品質較差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就明顯升高。
 

由於阿茲海默症是大腦類澱粉斑的大量沉積所致,經動物實驗發現,睡眠有助於清除基因轉殖老鼠腦內的類澱粉斑,相反的,被剝奪睡眠的老鼠其腦內類澱粉斑就明顯增加。所以有學者推測,良好、充足的睡眠能夠降低或延緩失智的發生。

所以,睡不好可能是阿茲海默症的前兆之一,如果有長期失眠、睡不好的狀況,尤其是家中長輩,就應該就醫檢查並定期追蹤。
 

阿茲海默症就診問題

許多人也許會有疑問,阿茲海默症該看哪一科?如果懷疑家人有失智問題,可以至神經內科接受診斷,不論選擇哪一科就診,主動就醫才是正確的決定。

此外,阿茲海默症也常與帕金森氏症混淆,兩者是完全不同的疾病,前者是認知功能與記憶力受損,後者則是肢體動作協調發生問題。

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每個人、每個家庭都可能面臨失智的問題,雖然無法完全避免失智的出現,卻能透過活化腦力的方式降低風險。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持續學習能讓大腦不斷接受刺激,讓腦胞持續保持活躍,使美好的記憶永存在腦海裡。


https://www.ihealth.com.tw/article/%E9%98%BF%E8%8C%B2%E6%B5%B7%E9%BB%98%E7%97%87/
 


2. 失智症不只有阿茲海默症!五種常見失智症的類型、症狀介紹


失智症除了常見的阿茲海默症,其實還有發病位置及症狀個不同的失智症類型。
為您介紹五種常見失智症及病徵,並針對發病為製作簡單介紹。

近年來有許多電影的題材是以「阿茲海默症」為主題展開的,許多人對於「忘了心愛的人也忘了自己」的失智症感到驚訝。但你知道嗎?我們從電影上所看到的故事,許多都是失智症中的阿茲海默症,實際上,會引起失智症還有其他病因,而後的症狀也不盡相同。

失智症包括了阿茲海默症、血管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巴金森氏症失智症等。因為病因不同,病變部位也不相同,所以不同的失智症,不見得是用同一種療法。


▍  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佔了失智症中六到七成的成因,是一種發病進程緩慢、卻隨時間不斷惡化的持續性神經功能障礙。

在早期的病徵中,患者的記憶力會出現衰退,並對時間、地點和人物的辨認出現障礙,因為阿茲海默症初期,便是以掌管記憶的海馬迴,以及掌管人格特質的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發生病變退化。


患者會在熟悉的街道上迷路,忘記經常使用的詞彙,甚至逐漸忘記自己的家人以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症狀:迷路、健忘、認知功能衰退、情緒不穩、行為改變等。


▍  血管性失智症

失智症病患以退化性的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 disease)最常見,而第二名就是血管性失智症了。
 
「血管性失智症」顧名思義,是由於腦血管疾病後所導致的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的症狀較為複雜,受其受損的腦部位和受損程度而定。症狀與其他失智症的症狀可能略有不同。

血管性失智症的退化速度,取決於中風次數與中風發生的位置,有其三大合併症,分別是:感染、跌倒和再度中風。根據研究,血管性失智症病人的死亡率,較其他老年失智症患者來得高。

症狀:日夜時序混亂、出現精神症狀、情緒憂鬱、小步行走、記憶衰退等。

看更多介紹>血管性失智症-盛行率第二名、死亡率卻最高的失智症 
 
 
▍  路易氏體失智症
 
路易氏體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縮寫為 DLB)是退化性失智症中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第二常見的失智症。該失智症除了有認知功能障礙外,在病程早期就可能出現身體僵硬、手抖、走路不穩,以及重複無法解釋的跌倒現象。

喜劇演員羅賓威廉斯一度傳出他因憂鬱症而輕生,但他的遺孀出面洗清他無法戰勝憂鬱症的說法,表示他是被比阿茲海默症更可怕的「路易氏體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DLB)」纏身,致使他無法承受而走上絕路。

症狀:認知功能減退、反覆出現幻覺、顫抖、步履不穩等。
 
看更多介紹>擊垮喜劇演員羅賓威廉斯的不適憂鬱症,是路易氏體失智症


▍  額顳葉型失智症
 
額顳葉型失智症(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 簡稱FTLD) 則是腦部額葉、顳葉漸漸萎縮的一種腦部退化性疾病。
 
額顳葉型失智症是形成早發性失智症最常見的原因,影響人的語言能力、判斷力、溝通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主要症狀包括早期人格變化、不合常理的行為(例如該安靜時卻一直講話)、語言表達不流暢,或者一直重複某些動作,例如來回走到某個地點、重複讀同一本書、不停開關抽屜等,平均好發年齡在五十歲以後,比阿茲海默症早,且早期較難被周遭的人發現。 
 
而與阿茲海默症較大的不同是,疾病的初期,並不會出現神智混亂或是健忘的症狀。
 
症狀:言語退化、判斷力出問題、人格改變、出現違反社會規範的行為等。
 
看更多介紹>不易早期察覺的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
  

▍  巴金森氏症失智症

巴金森氏症是神經退化性疾病,因腦部黑質細胞凋亡,造成多巴胺系統逐漸失調。巴金森氏症不是失智症,但有3到4成的巴金森氏症患者,會出現失智症的症狀。

通常失智的現象是帕金森氏症診斷兩年以後才漸漸產生的,當巴金森氏症的病人罹患失智症後,他會對於解決問題、計畫和回憶事情發生困難。

他們有常有注意力、視覺空間技巧、睡眠的問題,但是帕金森氏症失智症有幻覺和妄想的比例比阿茲海默氏症多。

帕金森氏症失智症病人的幻覺常是視幻覺,唯有早期確診,及早用藥,才可延緩神經退化,對改善患者生活品質絕對有幫助,因此千萬不可以輕忽。

症狀:手腳顫抖、四肢僵硬、動作遲緩、注意力變差等。
 
另外失智症並非老人家的「專利」,電影《我想念我自己》《明日的記憶》所要表達的,就是「早發性失智症」了!

看更多介紹>失智症非老人專屬,小心「早發性失智症」

看更多介紹>家人有失智症,難道我就一定會得?醫師告訴你,遺傳學沒那麼簡單

許多人會開玩笑的說:「現在記性越來越差,不知道是不是有失智症啊?」別自己嚇自己,但也別過於輕忽,不妨做以下測驗幫助你更了解現在的身心狀況:

【快速失智檢測】只要三分鐘!10題SPMSQ小測驗,看自己有沒有失智症

如果你做了以上測驗,懷疑有失智症要看哪一科?臺灣各地現在已經有「記憶門診」,或是可洽老人醫學科獲得近一步的諮詢。

當然最好的方式,絕對是預防勝過治療,想要預防失智症,現在就可以從「飲食」、「運動」、「情緒」等多方面來平衡自己的身心靈。


http://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1400
 

3.老人家怎麼會這樣想?──談五種老人妄想症狀
 

開設老年身心門診一年多,遇過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帶著老人家來看診,其中最讓人感到擔心的精神症狀之一:就是「妄想」。家屬常常擔心的說「他怎麼會這樣想呢?是不是精神異常了?」以下舉的是常見的五種案例:
 

最 常見的,莫過於『被害妄想』了。「我媽常常胡思亂想,認為別人要害我們,我去倒垃圾跟鄰居聊天一分鐘,她就衝出家門當著鄰居的面叫我立刻回家,不要跟壞人 講話,害我每次都很不好意思,而且每天晚上天剛黑,我媽就一定要把家裡的門窗全鎖上,弄得房子又悶又熱,我們勸她不要這麼早關門,她就緊張兮兮的說會有壞 人進來家裡傷害我們,怎麼跟她解釋都不信,最近放暑假,孫子孫女都回到家裡,我媽居然懷疑他們會食物裡下毒,不敢吃東西,這該怎麼辦才好呢?」

老人家無緣 無故認為別人要害自己,整天疑神疑鬼,這就是典型的『被害妄想』,出現這個症狀,老人家可能已經有失智症、譫妄症、老年期精神病、或嚴重的憂鬱症。

 

還 有一種是讓家人常常很難啟齒的『嫉妒妄想』,白話的說,也就是老人家莫名其妙認為配偶有外遇。「我媽都已經七十歲了,我爸爸卻老是懷疑她,連她出門散散步 都認為是去找男朋友了,根本不可能嘛!現在他們天天為了這件事情吵架,昨天我爸為此打了我媽一巴掌,我哥去勸架,我爸居然懷疑我哥就是我媽的男朋友,天 啊!他是不是瘋了?」通常面對老人家的『嫉妒妄想』,家人都是無助又無奈,這更常常是造成老人家暴力攻擊的原因,會出現『嫉妒妄想』的疾病有老人失智症、 酒癮症、或巴金森氏症的患者,有些巴金森氏症患者在服用治療顫抖的藥物後,『嫉妒妄想』會更加嚴重。
 

另外一種常見於失智老人的妄想,稱為 『被偷妄想』,這是許多失智症患者家屬共通的負擔,失智老人因為記性差,忘記自己把東西放在哪裡,於是就認為「被偷了!」像抓狂一樣的拼命尋找,也會要求 家人一起找,沒有找到不肯善罷甘休,就開始懷疑外傭、媳婦、或某個特定的家人偷走了那樣東西,被懷疑的人百口莫辯,也常常因此造成家庭衝突,更糟的是,老 人家因為擔心東西被偷,又常常自己把值錢的東西藏起來,藏了以後自己又忘記放在哪裡,家人更難找出來,惡性循環的加深『被偷妄想』的嚴重度。
 

『錯認妄想』則是讓人不寒而慄的一種妄想,舉例來說:有『錯認妄想』的老人家,會突然冒出一句話說「二叔站在客廳裡」,甚至拿水果出來想要招待,但事實上這家 人的二叔早就已經過世,嚇得小孩子或較膽小的家人害怕不已。有些時候,有『錯認妄想』的老人家會認為配偶是別人冒充的、自己的家不是這個已經住了六十幾年 的房子而每天吵著「要回家」,甚至把鏡子裡面的自己錯認成陌生人,一樣常常造成家人的困擾與不安。
 

最後還要提到的是常見於老人憂鬱症的 『自責妄想』,這些老人家過度的認為自己「拖累家人」、「對不起兒孫」、「兒女的行為是自己當年教育失敗」、「罪惡感」等,其實家人並不見得這樣怪罪老人 家,但老人家卻自責不已,如何勸解都無法寬慰,『自責妄想』是老人憂鬱症的警訊,如果沒有治療,恐怕會造成老人家「自我了斷」的危險!
 

一旦家中的老人家,出現了上述的妄想症狀,輕則造成糾紛困擾,嚴重時可能引起暴力或輕生,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務必及早就醫。目前有不少藥物可以治療老人家的妄想,醫師也會依據診斷,指導家屬如何與老人家應對相處,以減輕衝突,還給有妄想老人的家庭平靜、快樂的生活。

(以上所舉真實案例都已經過改寫,以保護病患隱私。)

(陳宇盈醫師)
http://blog.eroach.net/?p=49

 

4. 失智症有幾類

在失智症的分類上,大致分為兩類:退化性、血管性,但患者有時會存在兩種或以上的病因,最常見的則是阿茲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症並存(又稱為混合型)。
 
一.退化性失智症


大部份患者都是屬於這類型,其中又以下列三者最常見
 
(1) 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 
1906年由德國Alois Alzheimer醫師發現,因此以其名命名,是最常見的失智症。


早期病徵最明顯的為記憶力衰退,對時間、地點和人物的辨認出現問題,為兩種以上認知功能障礙,屬進行性退化並具不可逆性;為神經退化性疾病,其腦部神經細胞受到破壞,醫生透過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判斷,主要是因為阿茲海默症初期以侵犯海馬迴為主,往生後腦解剖可發現異常老年斑及神經纖維糾結,美國前總統雷根即罹患此症。臨床病程約8-10年。

 
 
(2) 額顳葉型失智症 (Frontotemporal lobe degeneration): 
腦部障礙以侵犯額葉及顳葉為主,特性為早期即出現人格變化和行為控制力的喪失,常常會有不合常理的行為舉動;或是早期就出現語言障礙,例如表達困難、命名困難等漸進性退化現象。平均好發年齡五十歲以後。
 
 
(3) 路易氏體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為第二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特性為除認知功能障礙外,在早期就可能會伴隨著身體僵硬、手抖、走路不穩、重複地無法解釋的跌倒現象。此外則會有比較明顯的精神症狀,例如:鮮明的視或聽幻覺、情緒不穩或疑心妄想等症狀發生,平均好發年齡七十歲以後。
 
(4) 其他還有像是亨廷頓氏症(Huntington’s Disease)等等所造成的失智症。
 
二.血管性失智症 


是因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腦細胞死亡造成智力減退,是造成失智症的第二大原因。一般有中風後血管性失智症、小血管性失智症。中風之病人若存活下來,約有5%的病人會有失智症狀,追蹤其五年,得失智症的機會約25%。其特性是認知功能突然惡化、有起伏現象、呈階梯狀退化,早期常出現動作緩慢、反應遲緩、步態不穩與精神症狀。
 
 
常見臨床特徵:
(1) 情緒及人格變化(憂鬱症)
(2) 尿失禁
(3) 假延髓性麻痺(吞嚥困難、構音困難、情緒失禁)
(4) 步履障礙(失足跌倒)
 
三.其他因素導致之失智症


有些失智症是由特定原因所造成,經過治療之後可能有機會可以恢復,這類型失智症的病因有:


 
(1) 營養失調:如缺乏維他命B12、葉酸等營養素。
(2) 顱內病灶:如常壓性水腦症、腦部腫瘤、腦部創傷等。
(3) 新陳代謝異常:如甲狀腺功能低下、電解質不平衡等。
(4)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如梅毒、愛滋病等。
(5) 中毒:因藥物、酗酒等。
(6) 其他
 

失智症患者中,大概有90%以上的患者會出現問題行為,這些問題可能不會同時出現在一個患者身上,且依病患的病程不同會有嚴重程度的差異。下列症狀為台灣臨床失智症患者最常見精神問題行為,並非涵括所有的內容;實際上從(表1)中可看到失智症長者的 一般特性,其中因個人的性格、生活史、照顧者的協助態度、生活環境等錯綜複雜的要素,使得個別差異明顯。

表1. 失智症長者的一般特性

基本症狀

記憶力衰退 ,時間、場所、人物等定向感障礙,計算能力減退,認知力減退,理解力,判斷力衰退。

日常生活能力的障礙

穿脫行為障礙,飲食攝取行為障礙, 排尿、排便行為障礙(失禁), 入浴行為的障礙,步行障礙(臥床不起)

行為異常(問題行為)

遊走、吼叫、日夜顛倒不分、攻擊行為、撕衣行為、不潔行為、弄火行為、收集癖、色狼行為

伴隨的精神症狀

過食、異食、自傷、自殺企圖、不眠、興奮、譫妄、抑鬱、躁症、幻覺 、妄想、情感失控、人格變化

身體症狀

運動障礙、構語障礙、吞嚥障礙、攝食障礙

 

茲就其明顯的症狀表現及如何對應,簡單陳述如下:

【一、 妄想錯覺】
現實中未曾發生過事件、常見於中、重度失智症患者的症狀,它是一種「不實,但令患者深信不疑的想法」。妄想的內容非常多元,歸納為有人偷他的東西、認為自己房子不是自己的房子,吵著要回家、覺得被遺棄或被害… 等。因此在照護上重要的是了解患者的需求,同理他的感受,然後以他感興趣的事物試著轉移他的注意力。

 

【二、 幻覺】
路易氏體、血管型失智症或阿茲海默型的失智症患者到了中、重度時,產生幻覺的機率相當大, 尤其是路易氏體型的患者,發生幻覺的情況特別普遍且強烈。

失智症患者的幻覺與精神病患的有些不同,精神病患是以「聽幻覺」為主,但失智者通常會發生「視幻覺」的現象 。其幻覺內容相當多元,可能包括看到熟人、已逝去的親人、陌生人、小孩、動物、昆蟲、蛇等 。

幻覺雖然是一種假象,但對於病患而言,對他所經歷的幻覺,他通常以為是真實的,患者通常對這樣假象相當堅持。因此,在照護上若是反光造成的問題,可用窗簾把窗子蓋起來,或把玻璃換成毛玻璃或白霧玻璃;加強夜間室內的照明,也可減少幻覺的發生。

 

【三、 情緒障礙】
情緒問題包括:情緒低落、憂鬱 、焦慮及恐懼、害怕落單、嚴重依附照護者,因此在照護上儘量安排住民有興趣的、能參與的活動,以減少重複的頻率,可考慮到日照中心參與活動。

躁動的行為包括攻擊別人(踢人、抓人、咬人、吐口水)及重複性的行為(講同樣的話,問同樣的問題)。通常這些行為 出現在失智症較為嚴重時,當住民發生此類問題行為時,照顧者須注意避免環境的吵雜。

 

【四、 遊走及走失】
遊走指的是失智症患者一種漫無目的的走動行為,使得患者走失或迷路,甚至進入不安全的環境, 對自己造成傷害。遊走的現象會發生在各個類型的失智症患者身上,有將近六成的失智症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遊走行為,因此在照護上減少環境中噪音與混亂的狀況,若環境許可,可設置一個 循環性的、安全的遊走通道,並用窗廉或屏風將主要出入口遮蔽起來,以免患者看到門就想出去 ,而門窗應加鎖,或採用不易打開的鎖閂裝置,或在出入口加裝風鈴或感應器。 

有的遊走行為似乎是沒有目的,有些似乎有某種特定的目的,可能是想尋找食物、喝水、上廁所或者想回以前的家、找老朋友或家人或者在不熟悉的環境中想尋找熟悉的人或物,需要照顧者花費時間細心觀察,嘗試尋找原因再做因應。

 

【五、 不適當的行為】
包括一再重複之活動、不適當地收或藏東西和不適當的性行為。言語或行為的重複據國內統計約佔62.8%,而言語重複是發生在失智症早期,有時會重複說說過的話,有時是連續好幾天問相同的問題;到失智症中期重複頻率增加,使照顧者不勝其煩。行為重複則較常出現在中期之後,患者會重覆買相同的東西、重覆要求吃飯、或重覆一些無目的地的動作,如:開關抽屜、翻箱倒櫃、開關房門等。

當住民發生此類不當行為時,照護工作人員不要有太激烈的反應,應以溫柔而堅定地態度轉移他的注意力。

 

【六、 暴力或攻擊行為】
住民會出現暴力行為,通常是因為被勉強或被阻擋做某事,感覺受挫而產生的反應。尤其到了中後期喪失對社會行為及是非判斷的能力、無法接受負面的感覺或挫折、容易誤解別人的語言及行為而變得易怒、激動或因為幻覺而有暴力行為。

照顧者應避免在聲音或行動上讓住民有生氣或不耐煩的感受,應以正面、接納的表達方式安撫 。

 

【七、 拒絕行為】
住民到了病程後期往往會成為「永遠的反對黨」,不想吃飯、不想洗澡、不想散步…,什麼事都不想做。此時需要照顧者更多的耐心及愛心去包容,嘗試用各種可能的辦法引導住民參與一些活動, 或在照護上可營造氣氛良好的環境,讓住民較願意去做照顧者要求的事,也可了解住民的背景文化及喜好,針對他所在乎的事物來引導他…等方法。

 

【 八、 不潔行為】
失智症住民可能會忘記廁所的位置、忘記身體要上廁所的感覺與訊號,或不知如何以言語表達其上廁所的需要,而造成失禁或隨地大小便情形。 

掌握住民想上廁所訊號,住民想上廁所時,可能會坐立不安、走來走去像在找什 麼、或是拉扯下半身衣服等,可引導如廁、或將廁所位置明顯標示。

 

【九、 日落(黃昏)症候群】
最近有些學者將日落症候群當作另一種BPSD,認為可能和日夜節律的破壞有關係,他們指出日夜節律的調節中 樞是在上視交叉核,而失智症腦部的退化可造成上視交叉核的病變,導致日夜節律的破壞,形成夜間體溫振幅較低,體內活力反而增加的不同步調情況而造成。 

白天可以接受日曬或燈照,有研究顯示失智長者伴有躁動行為者如在早上接受一小時光照可增加晚上的睡眠時數。白天時段可以安排適度的活動或運動,以消耗過多的體力,並幫助夜晚的睡眠;傍晚時,可以播放輕音樂,讓住民適度的紓解情緒。

 

【十、 特殊夜間問題行為】
常見的夜間困擾包括:睡眠障礙、跌倒、尿失禁等,照護相關注意事項分述以下:

照護問題 可能原因 處理原則與建議

睡眠障礙 
斷續睡眠
日夜顛 倒

白天活動量不足 
環境干擾 
工作人員執勤或其他住民造成的干擾

*規劃整天規律的生活作息,儘量簡單清楚規律 
*每天提供二次、每次十五分鐘的日光浴活動,可以改善生活節律與憂鬱情緒 
* 佈置夜間的休息情境,照護者放低音量、配合調整光線 
*給予長者現實導向 告知是夜間情境
*分析無法入睡原因,依原因給予協助

 

跌倒

服用鎮靜安眠藥物夜間起身移位時眩暈致跌倒
環境設施起身移位扶手與照明等

*服藥後至入睡前需特別留意長者動態 
*採集中照護原則,儘可能讓長者保持在工作人員視線內 
*對於跌倒的高危險群,可嘗試於長者床旁設置離床感應器或可發出聲響的感應器,以利提升工作人員警 覺性 
*床旁擺設足以支撐長者起身移位的扶手或重心穩固的椅子等,以協助長者起身時使用
*加強夜間探視頻率與記錄

 

尿失禁

熟睡而忘了如廁 
來不及如廁 
泌尿道感染 
睡前進食與喝水量較多

*減少睡前的液體攝取量
*適時調整如廁的方便性,就近備妥活動馬桶坐椅或簡易尿壺,以備不時之需
*記錄夜間如廁情形,就醫時可提供作為參考 
*注意室內温度,避免因起床如廁之温差,引起長者不適
*如長者熟睡不易叫醒,勿予勉強,但應加強巡視,如擔心來不及如廁尿溼床單,可於床上加舖橡皮中單防護

 

當遇到患者的問題行為時,請照護者或家人記得一個口訣:「順勢、轉彎」,只要好好地利用這個口訣,通常就能化解一些 難處理的狀況。

如果硬要與患者爭辯,只會收到反效果,反而壞了病患及家屬的情緒。當然如果遇到患者的暴力或不恰當行為時,就不能「順勢」了,而應馬上改變身段、用溫和的方式轉移他的注意力才是。


http://www.cfad.org.tw/attantion.php?s=2

 

5. 不只是老番癲--談老人癡呆症的精神問題

又發生老人家殺害親人的事件,同樣的情形在安養院及榮民之家也出現過。當老年人有精神異常、暴力或不當攻擊行為時,破壞性及傷害性較其他精神疾病高很多;其原因為何?依個人臨床經驗,家屬常認為那只是老了而已,才會比較疑心、亂說話,根本不當做一回事;或不知道是生病了;或許心理上也不太能接受敬愛的長輩得了精神病,也可能恥於求醫,致病情延誤。再加上可能外觀或身體孱弱,不具威脅性,使得旁人(特別是照顧者或同居者)失去戒心。所以才會一發不可收拾。

當老年人患有嚴重身體的、神經的、或精神疾病常會使得家人、朋友或照顧者心力交瘁,(其實對患者也是)。在疾病及心理的影響下,老年人逐漸失去了對自我行為的控制能力,而出現激動、嘶吼、遊蕩(特別是晚上),焦躁不安或攻擊行為。在精神疾病大致上有六類會出現

慢性器質性精神異常,
特別是癡呆症
譫妄或急性意識混亂
晚發型精神分裂異常
妄想性精神病
慢性化早發型精神分裂異常
情感性精神疾患

 

 

偏執妄想中以被偷竊妄想最多,國外統計約三成患者會有,國內統計更高,且推測如有此妄想,幾乎就可認定是癡呆症了。其主要內容可能是認定外人進入家中偷竊財物,或是認識的某人偷了特定物品;因此患者會將東西藏起來,但記憶又差,找不到時,更加強妄念,甚至控訴他人。

其他會出現的妄想則包括:『這裡不是我的家』,不認得自己的家,常吵著要回家;『嫉妒妄想』,認定配偶有外遇;家人已不是原來的人,『是壞人假扮的』;『被家人拋棄…』…等。依一般社區老人精神妄想的發生率約4%來說,癡呆症的妄想發生率是頗高的。分析其因素,會有妄想的患者多是有經濟困難、未婚、鰥寡孤獨者;特別在認知能力或感覺(視力、聽力、…)已受損者,更易發生。所以在治療精神病時,也須一併改善視力、聽力或社會經濟壓力。

 

約二成多的患者會出現錯認症候群。有些是實際沒人,卻肯定有親人、逝去的人或陌生人在家中,患者會為他們準備餐具或因此而害怕、激動。或認不出老婆小孩,以為是陌生人;甚至於認不出鏡中的自己,和鏡中人講話,或把鏡子當門,要開門讓他進來。或者現實感更差,已不能辨別電視中的人物不是真實的,討厭電視中的人看到他沒穿衣服,而到別的房間更衣,也有覺得劇中情節就發生在旁邊,以為有人要殺他呢!  
 

幻覺約兩成到三成的患者會有,最多的是幻視,次之為幻聽,大多是片斷及短暫的,患者常受幻覺影響而激動、害怕或攻擊;有時改善視力或聽力,或許也可減少幻覺。憂鬱是最早會出現的症狀,甚至在癡呆尚未很明顯時即發生,或許是發現能力退化而心情惡劣、憂心未來;也可能是腦部退化所致。患者會害怕獨處或懷憂喪志,逃避人群,變得很膽小的樣子。
 

最讓家人或照顧者受不了的是睡眠異常障礙,患者日夜顛倒,白天熟睡、但夜間睡眠片段、淺眠易醒;家人短期間就累倒了。安眠藥可能反而幫倒忙。
 

台灣的癡呆症收容機構數量遠不及實際需要。所以照顧的重擔幾乎全落在家屬的肩上,社會及政府能給的支援極為有限。幸與不幸只能全憑運氣而已?癡呆症出現的精神及行為問題,治療雖不一定能完全改善,但至少會有些效果。

今天將討論癡呆症之精神異常,癡呆症有許多病因,但以老人癡呆症及血管性癡呆症佔絕大多數。當人變老,得到癡呆的危險也跟著升高,在智力及認知能力減退後,即會導致對現實的誤判、失定向感、混亂和嚴重的記憶障礙。這些障礙及症狀使得他們沒有能力自我掌控,造成或加重行為問題。尤其老年人如果視力或聽力不好,加上嗅覺或觸覺也不靈的話,更易訊息統合失誤而造成誤會、衝突。許多藥物也會造成精神障礙,不適老年人服用。
 

照顧癡呆症患者最困難的就是它的行為問題。一九八八年一研究於回顧127位老人癡呆症的門診病患,發現有八類特殊的行為問題如:失禁、衛生問題、激躁不安、遊蕩(特別是晚上)、幻覺、跌倒、疑神疑鬼、和無法安靜。前四項的發生率隨癡呆症的嚴重度而增加;如在輕度癡呆症,遊蕩的發生率是18%,中度是22%,重度則是50%。後四項則和癡呆的嚴重度沒有相關連。
 

行為問題的數目多寡也和癡呆的嚴重度有關:72%的輕度患者的問題總數為二個或更少,而88% 重度患者則為三個或更多。這些行為問題或許都可以有效的控制或處理,但必須深入探索整個背景及原因,才能處理,而非照本宣科,以治療原則就可以的。
 

接著就是精神問題了,研究發現老人癡呆症會有明顯的人格變化,特別是變得很被動、易激躁、或過度的自我中心。此外,精神病症狀在輕度癡呆有25%的發生率,隨著病情變化,在重度癡呆其發生率更近五成。有學者推論,越早出現精神症狀即代表其癡呆會越快惡化;可能是越早期發生精神病,代表著患者腦部的認知及判斷能力已經受損了,所以會退化得更快。
 

精神症狀的呈現是很多樣化的,有一研究評估百餘位老人癡呆症患者,發現55%有精神症狀;其中的62%只有一種症狀,27%有二種症狀。症狀大致上歸納為三類:偏執妄想、錯認症候群、和幻覺等。
  

 

失智症的病程

失智症是一個進行性退化的疾病,從輕度時期的輕微症狀,逐漸進入中度、重度、末期症狀,疾病退化的時間不一定,有個別差異。瞭解疾病的病程與症狀,可以幫助患者、家屬預做準備,以因應疾病帶來的生活變化。


失智症的病程,可分為輕度知能障礙、輕度(初期)、中度(中期)、重度(晚期)。 


輕度知能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為正常老化到失智症開始出現徵兆之間,存在著一個過渡區域。MCI在臨床上每年約有10%-15%會發展為失智症,面臨較為複雜的工作任務或社會環境下會有問題,但簡易之日常生活並無影響。 


以下針對失智症病程的發展列出可能會有的行為症狀。

項 目

初 期

中 期 

晚 期 

症狀輕微,常常被忽略而延誤就診。 生活能力繼續下降,對日常生活事物的處理上變得更為困難。 幾乎完全依賴他人照顧。

遺忘

  • 常忘了東西放在哪裡。
  • 時常在找東西。
  • 忘記跟別人之間的約會。
  • 忘記別人跟他講過的事情。
  • 比較不能記住最近發生的事情。
  • 弄不清楚現在是幾年幾月幾日。
  • 忘記已發生過的事情,例如:是否吃過飯、洗過澡。
  • 重複問同樣的問題。
  • 對於辨認人物、認識環境和區分時間等更加困難。
  • 遠期和近期的記憶減退,日趨嚴重。
  • 忘記身旁熟悉的人、事、物,甚至包括一些長期記憶。
  • 記憶嚴重喪失,不記得生命中重要的事情。
  • 可能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

誤認

只有在光線照明不佳陰雨、夜間才容易發生誤認現象。
  • 時空錯亂,分不清早晨與黃昏與季節。
  • 誤以為自己的家人或配偶是別人偽裝的,因而想趕走照顧他的配偶或家人。
  • 以為目前所處的環境並非自己的家,常會吵著『我要回家』。
  • 現實感消失,例如把電視裡播放的戲劇誤認為真,甚至會去攻擊電視機。
  • 看到鏡子、反光物、窗戶中自己的倒影,會誤以為是別人,與之對話

情緒轉變

情緒起伏比以前大,例如:會因遍尋不著想要的東西而生氣。

同左 
部分可能會有激動的行為,胡思亂想,突然發怒、大哭大叫等。

  • 可能會因無法表達或聽不懂意思而生氣。
  • 情緒表達困難。

個性

  • 變得猶豫不決,對事情難以下決定。
  • 變得多疑、猜忌。
  • 變得膽小、內向。
  • 變得孤僻、暴躁、愛發脾氣。

同左,但因對事情和語言的理解力、情緒控制力薄弱更容易發脾氣、受到挫折。常常與家人或照護者衝突。

變為更為依賴,認知、記憶功能持續退化,個性表達不明顯。

言語表達

  • 言語表達出現困難,講話不如以前流暢。
  • 想不起來要講什麼或想不起來某件物體的名稱。
  • 說話字句變少,內容貧乏。
  • 言語表達不連貫,缺乏邏輯性。
  • 慢慢失去閱讀及語言能力。
  • 幾乎不說話或只重複某句固定的話。
  • 語言能力下降,說話無法理解或不相關,無法與他人應對。

迷路

  • 在不常去的地方會迷路。
  • 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會下錯站。
  • 在住家附近或熟悉的地區也會走失。
  • 搞不清楚方向,無法自己出門搭車,容易迷路。

幾乎已無法自行外出。

妄想

  • 懷疑配偶不忠。
  • 憂心會被家屬遺棄。
  • 被迫害妄想,認為鄰居會傷害他或偷他東西。

同左,除頻度較高外,更容易因妄想引發繼發性的語言與肢體暴力。

無法表達/無此反應

視幻覺

看到房間裡有人,可能是熟識者、已死去家屬或不認識的人。有時會看到昆蟲、蛇等令人感到不愉快的東西。

看到房間裡有人,可能是熟識者、已死去家屬或不認識的人或小孩。有時會看到昆蟲、蛇等令人感到不愉快的東西。可引起繼發性妄想。

無法表達/無此反應

漫遊或躁動

  • 坐立不安,不停走動。
  • 想要離開家裡到外面去。

同左,但嚴重度較高。受阻時容易發生衝突。

肢體功能減退,容易跌到發生意外。

不恰當行為

  • 重複動作,例如不斷地把東西收進櫃子又拿出來等。
  • 同樣問題重複問很多遍。
  • 亂藏東西,把一些沒用的東西,甚至垃圾藏起來,或者把脫鞋放進棉被裡等。
  • 可能因為妄想的內容或照護者不適當的回應,而被激怒,產生言語恐嚇,甚至暴力行為。
  • 缺乏判斷力和理解力,在公共場所出現不適當的舉動。

完全依賴他人照顧,無不恰當行為之反應。

睡眠障礙

日夜顛倒,夜間起來遊走或從事其他活動

日夜顛倒,可能整夜不睡,白天嗜睡。

日間節奏紊亂,白天睡眠次數時間更長。經常打盹,睡眠能力與清醒能力退步。

行動能力降低

  • 變得不愛出門。
  • 對之前從事的活動顯得興趣缺缺。

無法順利出門到達目的地,甚至在家中開始找不到廁所、自己的臥室。

  • 行走困難。
  • 需藉助輪椅行,甚至臥床不起。
  • 無法坐立、站立。

飲食問題

  • 吃過了之後還表示要再吃東西。
  • 飲食方面可能需要別人協助。
  • 無法備餐,需他人協助。
  • 飲食不正常:重複要食情形較嚴重。
  • 無法自己進食。
  • 拒絕飲食。
  • 可能會有吞嚥困難。

生活障礙

  • 對於複雜的生活功能發生障礙,例如錢財管理出錯、烹調能力下降等。
  • 對器物的使用能力下降。例如時常打錯電話等。
  • 判斷力和工作能力逐漸減退。
  • 很難獨自完成煮飯、清潔、購物等。
  • 失去使用日常用具的能力,例如洗衣機、冷氣機、遙控器等。

完全無法獨立生活,失去自我照顧能力。

穿衣及個人衛生問題

在選擇衣服上顯得猶豫不決。

  • 個人清潔衛生處理變差,如上廁所、洗澡等需要他人協助。
  • 無法適當的穿衣或處理衣物,例如天氣很冷時只穿了一件短袖、髒衣服當乾淨衣服穿等。
  • 可能會開始偶有失禁的情形。
  • 大小便失禁。
  • 穿衣無法自理。


http://www.tada2002.org.tw/About/IsntDementia
 

6. 老年癡呆症的10 個早期症狀

1.)記憶力的變化
第一個最常見的警告是失去對日常生活的記憶力,例如重複詢問同樣的問題、越來越依靠筆記或家人,以及越來越難以記住近來發生的事件或資訊。但是,如果只是偶然忘記汽車的鑰匙放在哪裏,不算記憶力的變化。

 

2)退出日常活動
對周圍的人和活動毫無興趣,不再參加這些活動。例如:不再關心力挺的體育明星或團隊,不再喜歡和珍愛的孫兒輩一起消磨時間,放棄編織或木工,不去參加和好友每月一次的聚會等等,都可能預示早期的癡呆症已經到來。如果只是覺得責任太多,需要一個長點的假期,這是正常的,不是癡呆症的預警。

 

3)弄不清時間和地點
如果你從深度睡眠中醒來,弄不清楚日期、時間和自己在什麼地方,你就知道這是什麼滋味了。將這種情況加倍,就是阿爾茨海默氏症的預警,包括無法判斷年代、季節、所在地點,以及自己在某地的原因。隨著症狀加深,患者會不知道自己的年齡已經增加,因為不知道時間已經有了變化。不過,忘記日期,到日曆上去查看,這種行為不算預警。

 

4)難以識別視覺空間
難以識別視覺空間是老年癡呆症的另一個預警信號,包括弄不清深度和距離、不認識熟悉的面孔或物件,以及錯誤詮釋自己看到的圖像。比方上樓梯、 進浴缸、回到家中或讀一本書,都可能變得越來越困難。然而,眼睛發生黃斑病變或白內障,這種情況不算。

 

5)書面或口頭溝通能力下降
你沒有經常找不到正確的字詞,只好用別的字詞馬馬虎虎的代替過去,希望別人能懂的經驗吧?例如:想不到「爐子」這個名詞,只好說 ,「你用來煮東西的那個,你知道的……」,或者你的寫作能力很強,近來卻發現無法將思緒完整的寫在紙上。溝通的能力突然下降,這些是老人癡呆症的預告之一。不過,偶然無法找到正確的字眼,沒有關係,不用擔心。

 

6)解決困難和計劃的能力減退
也許你的記憶力似乎還好,但是近來發現平衡支票本、準時支付賬單變得越來越困難;又或者你的廚藝一向很好,近來卻似乎越來越弄不清做菜的步驟,甚至連早餐的咖啡都需要好一會才能弄清楚沖泡的步驟。這些都涉及執行的功能,而執行的功能一般都是隨著癡呆症的進展而衰退。當然,在做算數題目的時候,出現一、兩個錯誤是不算的。

 

7)個性和情緒發生變化
你那脾氣一直很好的父親是不是最近變得煩躁和恐懼,比方你替他清理房子,他卻認為你利用機會拿走他的錢,或者偷走他的珍貴物品?又或者你帶他去超市買食品,發現他要買的東西不在原來的地方,被店員放到另外一個走道的貨架上,就大發脾氣?如果他本來就是喜怒無常或者故意刁難的人,這樣的反應很可能和他的認知功能無關,但是如果一連幾個月他的情緒和行為都和平日有差距,就要找醫生檢查是否患上老人癡呆症了。不過,如果他是喜歡穩定,討厭變化,就不要緊。

 

8)經常亂放東西
你認識的人中,有沒有東西亂放,要找的時候找不到的傢伙?如果患了老人癡呆症,這個麻煩會加倍。不但如此,尋找回來的過程也會加倍的困難。患者也許會因為「有人」將他的眼鏡放到冰箱裡面的冷凍層,或者「偷拿」了她的錢包而沮喪。患者不但找不到鞋子,也不記得鞋子為什麼會在烤箱裡面。不過,如果丟失了鑰匙,後來又記起將鑰匙放到鋼琴上面去接電話,就沒有關係,不算預警。

 

9)判斷力下降
如果你注意到你親愛的人近來一段時間判斷力飛速下降,就要趕快找醫生了。也許是重複的被電話中的人詐欺,送出錢財,或者平常很整潔,現在經常看起來披頭散髮需要洗澡,並且穿著服飾也不適合季節之類。不過如果是他/她本來就不同意的事情,做出來的錯誤判斷不算。

 

10)難以完成日常做的事情
比如從超市回家的路上迷了路、忘記怎樣做一份已經做了20年的工作,或者很難做好你的出名的烤奶酪,都是老人癡呆症的早期病象。注意的是:這些都不是指學習新事物的能力,(例如學習新的電腦系統),而是指完成你以前能夠輕易完成的事情的能力。如果是弄不清楚怎樣使用新電視機的遙控器,就不用擔心。

http://www.epochtimes.com/b5/15/7/19/n4483767.htm
 

7. 失智長者精神行為症狀

失智長者精神行為症狀的出現,往往讓家屬感到困擾、不知所措!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為什麼變得無理取鬧?這也常是讓家屬感到無力,不解之處,甚至是家屬會想將長者送往機構安置最常見的原因!以下將就失智長者精神行為的症狀與處理方式進行介紹,希望能對照顧者有所幫助,以提升照顧品質緩解照顧負荷。

失智長者精神行為症狀介紹

在失智長者裡,約有九成以上的長者會出現精神行為症狀,患者的精神行為症狀分類如下:

妄想

被偷妄想:為失智患者最常見的妄想內容。患者會因東西找不到而懷疑東西被偷走,如:錢或存摺不見,但其實是不存在的事情。被懷疑對象常見為主要照顧者。

被害妄想:患者會覺得有人要害自己,但其實是不存在的事情。

嫉妒妄想:懷疑配偶不忠與他人有染,有時甚至配偶已過世也認為還在外遇中。

幻覺

視幻覺:為失智患者最常見的幻覺。患者可能會說看到前面有小孩子在玩或有動物或昆蟲出現等症狀。

聽幻覺:患者有時會說有聽到親人在叫自己或耳邊有人在跟自己講話,但其實是不存在的。

錯認症狀

錯認不存在的人在房子裡

錯認現在住的房子不是自己的家

錯認親人或配偶是別人或偽裝者

錯認電視上的事實是真實

錯認鏡中的影像是別人

睡眠障礙:患者可能會出現日夜顛倒情形

重覆現象:重覆做同一件事情〈重覆行為〉與重覆講同樣的話或問重覆的問題〈重覆言語〉

攻擊行為:常見在長者被制止某些不適切的意圖或行為時,因而產生。

迷路:患者的認知功能退化,不記得回家的路或家裡的電話或地址,求助警察幫忙的能力下降。

漫遊:有目的〈如:找家人、肚子餓或要上廁所〉或沒有目的〈如:太無聊或孤單〉的一直走來走去。

飲食改變:如貪食、口味改變、吃飯時要人提醒或協助、不會準備餐具、將不能吃的東西放在嘴巴、將吃剩的跟還沒吃的飯菜混合在一起、吃過飯卻說還沒吃

病態收集:如收集垃圾或用過的衛生紙,或者將吃剩的食物藏起來

情感

症狀

憂鬱症狀

焦慮症狀


失智長者精神行為症狀處理方式

1.處理造成行為精神症狀(BPSD)的次發性因子:
要先排除引起行為精神症狀的次發性因子,如:飢餓、口渴、焦慮、失眠、膀胱脹、脫水、電解質不平衡、疼痛等先排除後,才能確認行為精神症狀純粹為失智症造成,如:找家人、孤獨感或以前的職業背景等,造成行為紊亂。可透了解長者的病史、藥物使用狀況或照顧經驗等做判斷。


2.找出目標症狀並評估頻率,嚴重度及治療目標:
行為精神症狀多半無法完全消除,照顧的目標應放在找出導致的原因並加以避免再次產生。如:患者想上廁所時因語言表達能力退化,沒辦法告知照顧者想上廁所,而出現坐立不安、走來走去或拉扯褲子情形。此時照顧者若能及時發現或提早定時帶長者去如廁,那麼將可避免掉長者因此出現遊走情緒躁動或因上廁所來不及而尿失禁情形。


3.非藥物介入:
包括精神治療(如:行為治療)及生活環境改善(如:建立安全活動環境,規律生活習慣,輔助器材使用)。由於不具副作用,順序上可優先於藥物治療,若效果不彰再合併藥物使用。另外非藥物的介入也可減少藥物用量及避免藥物誘發的副作用(如: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因藥物鎮靜的副作用長者因而跌倒或吞嚥困難)。其他如:懷舊治療、舞蹈、藝術、音樂及寵物治療或使用玩具與運動等輔助治療方式。


4.其他方法
(1)當長者出現精神行為症狀時,可透過重複、安心、轉移焦點的照顧技巧。透過重覆給予提醒,加上適當保證給予安全感並透過活動安排以轉移長者的注意力,改善精神行為症狀。另外對於憤怒或侵犯攻擊應先轉移注意力,而非動之以理。
(2)照顧者應接受失智症教育訓練課程並參加家屬支持團體,以緩解照顧負荷。
(3)進行活動或治療前先用簡單的言語解釋,一次只說一件事並告知長者要怎麼做,取代“不行或不要”。
(4)簡化工作或將複雜工作分步驟執行。
(5)使用日曆及時鐘使患者有時間感,適當使用燈光以減低夜間焦躁及混亂。
(6)給予每日常規作息行程安排,按時運動、用餐、睡覺及如廁;減少過度刺激如噪音。
(7)封閉式問答可減少困擾及壓力:例如以”喜歡榖纇早餐嗎?”而非”想吃什麼早餐?”
(8)移除環境中危險物品,如:刀子,製造安全的環境。預防走失並避免個案使用門的機會,如:在門上掛大型海報或掛曆、加裝暗鎖或警示鈴或鈴鐺,另外申請愛心手鍊與至各轄區派出所完成指紋捺印建檔。
(9)若需使用到藥物治療,請帶長者就診精神科或神精內科,有任何用藥問題需與醫師討論做用藥評估與調整,切勿自行替長者投藥或增減用藥。


http://hlm.tzuchi.com.tw/eld/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517&Itemid=928&lang=zh


8. 失智症的症狀與照顧

什麼是失智症-(老年痴呆症)
    因智能有障礙與減退,顯著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情況者。其所呈現之症狀為記憶力減退,判斷及抽象思考以及其他腦高度機能均呈失常,至於行為及性格亦有變化。
 
* 初期病徵
‧對於剛發生的事情全部不記得。
‧忘了自己把東西放在那裡,忘了關水龍頭、瓦斯。
‧無法做一些複雜的事情(如準備晚餐、逛街挑選東西、處理金錢、旅遊)。
‧尚能到熟悉的地方,但在不熟悉的地方易走失。
‧常否認自己忘了,而會講出許多根本沒有的事。
‧可自己處理生活起居。
‧注意力變差。
‧情緒較低落或易怒。
‧初期的癡呆症表現出病態的健忘,例如完全不記得自己剛吃過的東西。

 

*

中期病徵
‧近程及遠程記憶障礙(無法記得以前就讀的學校、家中地址、電話號碼)。
‧定向感障礙(不知道星期幾、季節)。
‧日常生活需人協助(洗澡、穿衣)。
‧尿失禁。
‧生活起居不正常,有時會日夜顛倒。
‧產生妄想、幻覺、甚至暴力。
‧社會退縮。
‧變得漠不關心。
‧話變少或反覆問同一件事。
‧癡呆症第二期又稱為混亂期,易產生誤會、妄想、幻覺、意識混濁…等症狀。

 

*

後期病徵
‧喪失時間、地點的辨識能力、逐漸喪失認人的能力。
‧喪失與人溝通的能力(只能說得出幾個字,內容不連貫也不相關)。
‧大小便失禁。
‧生活完全依賴他人照顧。
‧活動力減低。
‧變得幼稚。
‧有時會有不適當之行為(吃肥皂、異物、玩糞便)。
‧最終失去體力,永久臥床,最後更陷於靜呆狀態。
‧癡呆症進入第三期時,逐漸喪失認人的能力。

 

* 照顧失智症患者有下列可遵行
 
* 儘量保持病患的健康
  注意居住環境的整潔,規律的日常生活,便於使用的浴室設備,對於失禁問題的老人要指導他們定時上廁所,平時注意患者是否已攝取充份的水份,以免發生脫水現象,給予容易吃,有營養食物。勿食糕餅有粘滯性防窒息。

 
* 瞭解病患的行為源自疾病,而非故意搗蛋
  患者最常出現的精神症狀為被偷竊的忘想。而往往責怪家中某個人,碰到這種情形,最好不要與病人爭辯,而是要好好的安慰他一番。

 
* 簡化環境、簡化日常活動、簡明扼要的溝通
  不要一下子說太多複雜的事情,可利用貼標籤的方式將一些要點傳達給老人知道,並訂定一個固定日常作息表,隨時注意其安全。

 
* 患者外出時,要讓其攜帶有家中聯絡方式的卡片
 
* 避免批評、拒絕、責罵的情緒反應
  病患在受到批評、拒絕、指責之下,會產生不安的情緒甚至會對那些不耐煩的人表示怒意,所以照顧者應以穩定、溫和的態度來對待病人。

 
* 陪伴患者欣賞他們喜歡的電視節目、音樂及談他們過去事情,強化記憶
* 照顧者需要投入愛心、耐心、恆心

  一般來說初期症狀約二年時間後進入中期症狀,中期症狀約四年時間後進入未期症狀,而未期症狀可維持六年時間或者更久,但各期症狀的持續時間會因人而異,每一期所出現的症狀也會因人不同。由於病程長且為進行性的退化,因此對於患者的照顧需要投入大量的愛心、耐心和恆心。

 
* 照顧者要有喘息機會
家庭成員共同分擔責任彼此支持與鼓勵,及尋求凱旋醫院服務。

https://ksph.kcg.gov.tw/walking02.htm

9.老人失智勿輕忽 注意8大前兆

「大多數人都誤以為,罹患失智症無藥可醫,只能坐以待斃。」宋兆家表示,除了不可逆的腦部退化病因,如老年失智症、額顳葉退化症、帕金森症,無法真正改善之外,部分的失智症只要找到背後病因,對症下藥、治療,確實可以遏止惡化、改善病情。
 

例如血管性病因的腦血管疾病造成的腦梗塞、腦內出血或是蜘蛛膜下腔出血而導致的失智症,或是可治療性的病因,如慢性腦膜炎、腦炎、硬腦膜下血腫、代謝性腦病變、水腦症及甲狀腺、肝腎功能出問題,早期發現治療,就有痊癒的機會。
 

宋兆家說,以下為八大失智症前兆,民眾可自行評估,也能觀察家中長輩有無以下症狀:一是記憶力漸漸喪失?常常找不到東西、有些事漸漸地想不起來。二是對活動和嗜好的興趣降低?以前本來很熱衷的事物,現在都興致缺缺。三是解決問題的判斷能力出現困難?和以往的判斷力相比,現在常常做出錯誤的判斷。
 

四是別人說您一直重複說同一件事、重複相同問題?說話一直在繞圈圈,忘記曾經說過的話、問過的問題。五是學習使用工具、設備和小器具上有困難?如撥打電話給友人、忘了怎麼使用遙控器、洗衣機等電器產品。六是忘記正確的日期、約會、聚餐的時間?忘記正確的日期,甚至是年齡,也會忘記約會的時間。
 

七是處理複雜的財務或計算上有困難?進行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帳單繳費、購物付款出現問題。八是情緒或人格改變?本來是好好先生、小姐,脾氣突然大變,或是個性暴躁的人性情大轉為溫和。
 

宋兆家強調,如果有超過兩項以上,建議盡快就醫,對於想要預防失智症的民眾,平時一定要常常動腦有助大腦健康,培養閱讀、下棋、旅遊等活動,以及每週3次規律的運動,勇於學習新事物、參加社區活動、做志工,更要維持均衡飲食和正常作息,遠離危險因子,避免高油、高鹽的飲食及戒菸。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199133

 

10. 老人痴呆症是無藥可救的嗎?失智症的治療現況

 


一、失智症是可醫治的病症

老人失智症(俗稱老人痴呆症)至今仍被大多數人誤以為是無藥可醫的,甚至連許多醫療工作者也有這種誤解。事實上,這十年來,對於失智症的治療有許多的進展。簡言之,失智症是有救的,而且要早一點救!
 

在台灣的失智症研究統計結果:呈現失智病症的老人中,近百分之十的病因與病況是可以治癒的;另有百分之三十五是由腦中風所引致的血管性失智症,也可經治療而遏止惡化或改善病情的;其餘約百分之五十五的阿滋海默氏病雖是會不斷惡化,但仍然是可以醫療的,尤其是在早期或中期更見療效。因此,醫師在診斷出病人罹患失智症的同時,便應積極找出其病因以尋求最適當的醫療。
 

二、治療失智症的四個層面

(一)病因治療:找出病因以對症治療,失智症(Dementia)的治療依其病因而不同,所以應先找出造成失智症的疾病,而對症治療。如果是可治療的失智症的疾病,則對症治療就有可痊癒的機會。如硬腦膜下腔出血常壓性水腦症,則應開刀。如果是維他命B12缺乏,則應補充維他命B12。
 

(二)認知功能與行為異常之症狀治療:目前已有數種藥物能明顯改善認知功能障礙,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減輕家屬的照顧負擔。其次,約半數失智症病患會有焦慮、憂鬱、焦躁不安、妄想、幻想等精神行為症狀,須以行為改善方式或藥物來治療。
 

(三)支持治療:一般支持性照顧,減少意外發生,如跌倒導致骨折,肺炎或尿道感染等。
 

(四)家屬諮詢:讓家屬了解病情與病程,將來可能面對的情況,以便及早準備,並減少焦慮。
 

三、阿滋海默氏病的治療

病況的症狀治療,在行為異常方面,如憂鬱、幻覺、妄想、暴力行為等精神症狀方面,給予精神藥物控制,有約七成的療效可以明顯改善病人的行為並減輕家屬及照顧者的負擔。而對於病人的認知功能(如記憶力、判斷力、理解力等)的障礙,近五年來才出現具有明顯作用的藥物問世。

目前歐美各國已有幾種針對阿爾滋海默氏病的特效藥,如塔克寧(Tacrine)、愛憶欣(Aricept)及憶思能(Tacrine)等,在國外臨床研究中顯示約有六至七成的療效。這些藥物已在本院進行過臨床試用評估,並已列為健保給付藥物,改善不少失智病人的生活品質。

目前歐美許多研究單位與大藥廠正進一步研發可遏止或預防阿滋海默氏病的藥物。已露出希望曙光且可被醫師臨床引用的有:女性荷爾蒙、維生素E、抗發炎劑、單胺抑制劑,這些藥物被認為有可能會延緩病情惡化的速度。

另外也有藥物也已進行初步的臨床試驗,包括抑制類澱粉質生成的藥物以防止腦細胞死亡。另一方面,也有研究以胚胎腦組織移植到失智病人腦中的方式來治療,不過成效遠不及巴金森氏病的腦移植治療。

 

四、血管型失智症的治療

值得國人重視的是腦中風後所引起的血管性失智症,這不僅是可以遏止的,有許多證據顯示部分是可以恢復的。反之,若不積極治療者,在一年內死亡的比率高達五成。

治療時首先針對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菸癮等進行控制,再加上預防中風的藥物,大多數都可呈現可觀的智能進步。

初期血管型失智症的病人更有近三成可明顯進步到脫離失智病況。目前也有數種藥物使用在慢性血管性失智症的病人,可稍微改善其智能狀態。

最近,有數種可能更有效能改善腦血流的藥物如Melantia、愛憶欣及憶思能也已進入大規模臨床試藥。本院也受邀參加與先進歐美國家同步進行這些國際性合作的臨床試用計劃,將可提供本科病人更多治療的機會。

 

老人失智症的嚴重性正隨著社會高齡化而逐年增加,而老人失智症的治療正是新興蓬勃的階段,我們在此呼籲:老人失智症是可以醫療的,請及早就醫!(作者為失智症小組召集人)

神經科主任 劉景寬教授(90年9月)
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9009/4789.htm


11. 失智症

過去醫學界和一般人都認為失智症的早期警兆只有失憶,根據24日多倫多「阿茲海默症協會國際會議」的報告,早期線索應該增加行為或性格改變。

 

專家在會議上提出,「輕微行為能力受損」(MBI)症候群是阿茲海默等失智症的先聲,並且理出一份症候清單供醫師與相關家庭使用。
 

對平日最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比平時容易焦慮、多侵略性、事事疑心,突然經常在公共場合動怒爆粗話?
 

負責整理症候清單的加拿大卡加利大學教授伊斯梅爾說,「這些症狀一向被視為心理或精神毛病,或者老化的過程」,但這些症狀其實可能是失智症的先期徵兆。
 

稱為「輕微認知能力受損」(MCI)的初期失憶,後來可能發展成失智症。但現在須增加一個新觀念:MBI。

這個新詞指的是:主管記憶以外任務的大腦區塊可能已開始退化,這些是至少維持六個月,不屬短暫現象,也不能用心理診斷或家有喪事等問題來解釋的症狀,包括冷感、對日常作息焦慮、無法控制衝動、挑戰社會規範、對食物失去興趣,例如,曾有一個68歲患者突然吸起古柯鹼來。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5/1850488
 

 

12. 精神分裂、嚴重躁鬱症或妄想性精神病

一般觀念裡,精神病人猶如不定時炸彈,隨時有爆炸的可能。

事實上,並不是每一名精神病患者都會傷害人,病人也不是時時刻刻都充滿危險。

他們所以會產生攻擊行為,主要是妄想症狀所控制。


一、症狀
妄想是指對某些事情作錯誤解釋,而且深信不疑。
懷疑先生不老實,擔時有人奪自己財產,這些病態的擔心或懷疑,即使以事實澄清證明,病人仍不會相信。因此天天和妄想對象接觸,便容易產生摩擦。


一般精神分裂、嚴重躁鬱症或妄想性精神病都會有這種症狀。值得一提的是,和三、四十年前比較,這些精神病人妄想色彩似乎越來越濃厚。不過社會現代化和妄想之間,是否存在著因果關係,目前仍不很清楚。在所有精神病中,症狀以妄想為主的,首推妄想性精神病。

和精神分裂以及躁鬱患者比較,這類病人外觀上並沒有明顯的差異,
日常生活以及工作處理能力也和正常人一樣,因此很難區分。

二、病因
截至目前,妄想性精神病病因仍不十分了解 。
目前僅知部分妄想性精神病可能和 遺 傳 有關。另外,部分器官毛病、藥物或酒精中毒時,也會引起妄想。像甲狀腺機能亢進、長期使用安非他命或類固醇,即會產生妄想症狀。在原發因素去除後,這類妄想也會隨時消失。妄想性精神病通常在中年後才發病。

 

原因和壓力、遷徙等社會、文化、環境因素有密切的關係。

一般而言,患者社經地位和教育程度較低,而且女多於男。
妄想性精神病又可分為妄想病和妄想狀態兩種。
 

前者妄想內容較為固定,而且有系統、條理、符合邏輯,除妄想外,沒有其他明顯精神症狀;後者妄想的內容較廣,不如前者有條理,偶而也會出現幻覺。除非觸及病人妄想內容,這兩種病人工作、求學都不成問題。
 

妄想病的妄想型態常見的有妄想性嫉妒,或稱為病態的嫉妒。病人對配偶持懷疑態度,認為對方不老實,有外遇或和同事發生性關係等,因此常常產生摩擦,甚或發生暴力行為及殺人事件。


誇大妄想也是常見的妄想型態。

病人相信自己是偉人第二,擁有超人能力或財力雄厚,因此胡亂投資或做些超乎能力的事。因為擔心別人侵佔財產或自己太偉大而被人謀害,也因此發展出被害妄想。

 

通常老人的妄想比較傾向財產和性,擔心別人會搶錢財或侵佔房子,覺得別人批評他的性生活不軌,常聽到有人在罵他。

 

另一種妄想型態則以被害妄想為主。

病人總覺得有人要對他不利,因此再引發其他症狀。部分人也會有誇大妄想,或偶而出現幻聽等幻覺。在妄想性精神病中,以這類病人較多。


另外一種妄想性人格異常,雖非精神病,但症狀類似。

這種人生性敏感、疑心病重、有優越感,
喜歡批評別人,好打小報告、好打官司,人際關係惡劣。


妄想性精神病剛發作時,妄想症狀並不明顯,病人可能埋怨同事打他小報告、上司有偏見、和同事發生衝突。

在家也常嫌鄰居找麻煩、挑小毛病和家人吵架、
直到病人不肯吃飯擔心有人下毒,症狀才爆發出來。


三、處置
這類病人大多由家人送醫。也有部分患者因其他疾病由醫師發現,再轉診治療。目前藥物治療對妄想狀態效果較好,
不過妄想病的療效則不佳。

 

除了藥物治療外,對於容易引起妄想的環境應儘量避免,以防加重症狀。

 

如果病人妄想情形明顯,除了就醫,家屬應注意下列事項:

◎說話簡短扼要,減少病人誤解。

◎不在病人看見但聽不到的地方,討論病人事情。

   為患者做事時,最好加以解釋。

◎避免隨意翻動病人物品。必要時在日常用品上寫上名字,增加他的安全感。

◎勿隨意觸摸病人身體,尤其病患妄想對象的言行舉止更應留意。

此外,妄想性精神病患雖然較容易有攻擊行為,

但自殺的機率反而比傷害別人要高。

同時,傷害對象也常以家人為主,較少攻擊陌生人。

四、預防
妄想性精神病無從預防,只能在病發早期用藥控制病情穩定。

 

尤其是病態嫉妒暴力行為發生率較高,病人應持續服藥,避免再發生傷害。


如果發現病人想法、待人處世不同以往,而且持續一段時間,便要留意是發病。


有時家長會認為病人受刺激或神鬼附身,而循民俗療法,反而延誤治療時機。



另外,部分父母過份順從病人,結果病人生活散漫,整日睡覺,反而無益。其實病人生活仍應保持規律。


轉載自 精神科 廖以誠 醫 師
http://clearmind630.pixnet.net/blog/post/24709612-%E5%A6%84-%E6%83%B3-%E7%B2%BE-%E7%A5%9E-%E7%97%85-%E4%BA%BA-%E9%9C%80-%E8%A6%81-%E5%AE%89-%E5%85%A8-%E6%84%9F%E3%80%8C%E6%BE%84-%E5%BF%83-%E8%A8%BA-

 

13. 老年妄想症

 很多老人被認為「番顛」,老說些虛有的事,有些更誇張地疑神疑鬼,擔心被人加害。提醒家屬注意,如果老人有異常妄想症狀出現,要擔心是否老年妄想症造成,儘速治療,以免造成悲劇,因為時有所聞老人在妄想發作下,殺害親友。

由於妄想症狀的形成往往需要一段時間運作,所以在臨床上出現明顯的妄想症狀,多半都要到中老年之後。因此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黃正平醫師,帶您認識妄想症。

 

 老年妄想症是指在老年期持續地出現某些不利於患者,且又不存在或不確實之事件的想法。患者對這種想法採堅信的態度,而旁人不能用勸告或說明解釋的方式去改變它,造成一種頑固及錯誤意念之結果。
 

 此類患者通常都會費盡心思,從各種不同之小地方或蛛絲馬跡,去尋找他們所謂的「證據」,來支持與強化他們自以為是的想法,久而久之即形成固定不變的妄想。
 

項目符號 老年妄想症常出現的症狀

 老年妄想症最常出現的症狀是被害妄想,懷疑有人會對其不利,例如妄想有人在晚上敲門窗、天花板,想進屋來抓他、害他或殺他,患者因而感到恐懼害怕,而出現緊鎖門窗,或不敢外出,甚至拒絕讓任何人進屋之情形。

有些患者則是懷疑別人在飯菜下毒害他,而出現不吃不喝或只吃自己煮的食物。此外,對宗教較迷信之老年患者,有時也會出現妄想有人下符咒害他,使他頭暈、心神不寧、不能入睡等。

 

 嫉妒妄想是老年妄想症較次要的症狀,例如患者懷疑配偶有外遇,只要配遇出門和異性鄰居說話,患者就堅信配偶與人約會,久而久之則堅信配偶與人有染,而常強迫配偶承認或說出外遇對象之名字,嚴重者還會對配偶出現攻擊行為。
 

項目符號 令人擔憂老年妄想合併症

 有些老年妄想患者因妄想被人迫害而有防禦行為,如退縮、不出家門、不與人接觸,過著與世隔絕之獨居生活。有些患者因有被毒妄想而不吃不喝造成營養不良。

有些患者則是因被害或嫉妒妄想而騷擾家人及鄰居,甚至有攻擊暴力行為。另有些患者則感覺生活在草木皆兵的環境中,不如自己結束生命,因而出現自殺行為。

 

項目符號 家人如何協助患者就醫

 發現家中老人有妄想症,最好及早送至老年精神科診療,因為這類患者通常認為自己沒病,所以對他人都是採取不信任及敵視的態度。

在初期,患者會把妄想內容講給他最信任的家人及親友聽,如果家人表現出不同意的觀點並向患者說教勸說,反而易導致患者的不信任感,並拒絕和家屬談話,造成家庭緊張的氣氛。

 

 此時,家人應採取中立不批評、不作判斷或去解釋的態度,應以聆聽或詢問等好奇而關心的方式來對待患者,患者可能在疾病的早期接受家人之建議而就醫。如果患者病情嚴重到有暴力攻擊行為出現,家人可能帶不動患者就醫,此時應聯絡當地警察或119強迫患者就醫治療。
 

項目符號 老年妄想症的治療

 治療方式多以抗精神病藥物投予口服或注射治療,依患者合作態度而定。等到急性妄想症狀消失後,患者出院後還需要在門診繼續維持藥物治療,因為老年妄想症是一種易復發的慢性精神疾病,一旦隨意停藥,妄想症有再出現之可能,不可不慎。

http://www.ch.com.tw/index.aspx?chapter=AIA890901

For reference only
取自網路, 若侵權, 請告之 速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