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剝離是什麼?4 大原因增主動脈剝離風險
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動脈血管,負責供應含氧的血液至全身各部位,主動脈的結構包含內、中、外3層,當內層有破裂使血液跑到中層及外層之間,血流便會將主動脈撕裂剝離成2個腔室,也就是所謂的「假腔」。當血管內壁破裂,血流衝進內層,患者會因為大量失血出現心因性休克、腦部及下肢壞死,須立即急救,延誤就醫每拖1小時,死亡率就增加1%。
主動脈剝離目前是根據Stanford分類法加以分類,A型是指主動脈剝離後假腔的血液流入主動脈弓及升主動脈,危險性較高。B型則是指假腔血液侵犯降主動脈的情況。
主動脈剝離症狀有哪些?
主動脈剝離最典型的症狀就是強烈胸痛,疼痛感會順著血流剝離向下延伸,從前胸轉移到上背痛,接著是下背痛,也有些人會出現肩痛或腹痛,再加上血液無法順利流動到其他組織,還會出現器官組織缺氧的狀況。
除了疼痛以及組織缺氧外,還會合併全身性症狀如活動力下降、注意力無法集中、頭暈以及呼吸系統相關症狀如呼吸困難及聲音沙啞等。
主動脈剝離原因、
高血壓是主動脈剝離最主要的風險因子,高血壓會加速血管老化,破壞血管結構,增加主動脈血管內壁破裂以及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高達6成以上的主動脈剝離患者有高血壓病史,此外吸食古柯鹼也可能使血壓升高,有更大的機率誘發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疾病也是造成主動脈剝離的重要因子,例如主動脈瘤、主動脈瓣膜缺損或是先天性的主動脈窄縮等。此外,某些遺傳疾病也會提高主動脈剝離的風險,例如馬凡氏症患者因為結締組織脆弱,主動脈的中層容易出現異常,就可能併發主動脈剝離,透納氏症患者常合併先天性的心臟異常如雙葉主動脈瓣或主動脈狹窄,也是主動脈剝離的高危險群。
除了疾病外,胸部的外傷、懷孕以及高強度的重量訓練也有併發主動脈剝離的風險,需格外注意。
主動脈剝離預防6招
主動脈剝離來的又急又快,不同於冠心病能透過硝化甘油片暫時自救,唯有妥善預防致病因子,才能免於主動脈剝離的威脅。
控制血壓:尤其是高血壓的患者應妥善控制血壓,且每天量測血壓,出現嚴重胸痛時需立即就醫。
- 體重控制:高血壓患者可採得舒飲食,控制鹽分攝取,避免高油、高鹽、高糖分的食物。
- 運動:各種有氧運動對控制血壓都有幫助,重量訓練部分,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兼任主治醫師林杏青指出,目前沒有明確證據可以證明重訓和主動脈剝離的直接關聯,「之前有假設,因為有些人重訓會在靜態姿勢使力、閉氣,會導致血管壓力上升,已經脆弱的血管壁會進一步受傷,這就是很常聽到的『努責效應』,不過實際上沒有辦法明確證明這和主動脈剝離有直接的關係。」但努責效應確實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建議重訓時不要力竭、不要閉氣就能降低風險,又能獲得重訓帶來的效益。
- 戒菸戒毒:香菸的化學成分可能會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血管硬化等問題,提高主動脈剝離的風險,至於古柯鹼等毒品不碰為妙。
- 定期檢查:若有誘發主動脈剝離的相關疾病(例如馬凡氏症、透納氏症或主動脈瘤等),建議與主治醫師密切聯繫,定期檢查,以免發生憾事。
- 注意保暖:氣溫下降容易引起血管收縮進而使血壓升高,這也是冬季主動脈剝離患者增加的原因。
主動脈剝離如何治療?
通常患者送醫時需立即做急救處置,包括插管及心臟按摩,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兼任主治醫師李源德指出,內科治療用在降主動脈剝離(B型)病患,過去主要是以藥物控制血壓、心跳,現今多以血管支架來撐開動脈管壁壓迫並使剝離部位粘合。
升主動脈剝離(A型)必須採行人工血管置換術。開刀方式和開心手術相同,需阻斷主動脈血流,採超低溫(或中低溫)體外循環,才能換血管,但有併發出血、中風、腎衰竭或肺臟衰竭的風險。
主動脈剝離會有後遺症?
主動脈剝離預後不佳,且術後併發症也多,通常需要手術治療的主動脈剝離已十分嚴重,因此治療結束後的長期存活率也較差。建議有主動脈剝離病史的人,盡量維持血壓穩定,定期門診追蹤,此外精神狀態以及保暖措施也非常重要,以免因為情緒激動、驚嚇、寒冷引發血管過度收縮,血壓飆升進而使主動脈剝離復發。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5266
什麼是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形狀如同拐杖,是全身最大的動脈,直徑約2.5-3.5 cm,升主動脈連接於左心室,經過有三條往腦部及上肢的主動脈弓,向下為降主動脈直至骨盆腔分成髂動脈,為體循環動脈系統的主幹,當心臟收縮時,它將充滿氧氣的血液運送至全身,因此主動脈承受心臟壓力衝擊的第一線。主動脈壁的構造分成三層包括血管內皮內膜層、富含彈性纖維及平滑肌的中膜層、以及延展性極佳的外膜層,當主動脈內壁破裂時,血液衝進中膜層及外膜層之間,血流的壓力便會將主動脈中膜層及外膜層之間鬆散的結締組織撕裂開,而行成一個新的假腔,這就是「主動脈剝離」。
根據史丹佛分類法(Stanford Classification),剝離假腔影響的範圍有侵犯升主動脈的稱為甲型主動脈剝離(type A aortic dissection),未侵犯升主動脈的稱為乙型主動脈剝離(type B aortic dissection)。
主動脈剝離症狀
主動脈剝離前兆「強烈胸痛」。急性主動脈剝離的典型症狀為突然發生的胸、背如刀割般的劇痛,有可能由前胸痛至後背,也有可能由背後痛往胸前,甲型主動脈剝離患者有可能會突然昏倒及休克,其原因是併發急性的心包膜填塞、急性主動脈瓣逆流或是冠狀動脈剝離造成心肌梗塞,而侵犯主動脈弓及降主動脈的病患,則可能因剝離後造成動脈阻塞,而造成各種不同的症狀,例如頸動脈阻塞造成中風、下肢動脈阻塞造成下肢疼痛或跛行、小腸動脈阻塞而造成急性腹痛等等不典型的症狀,需要醫師仔細的鑑別診斷。
主動脈剝離原因有哪些?哪些人是好發族群?
近年來在台灣主動脈剝離有年輕化的趨勢,但一般來說有下列疾病的患者發生急性主動脈剝離的機會比較高:
- 高血壓:慢性高血患者及血壓有劇烈的變動,例如情緒波動生氣或身體不適造成的高血壓。
- 血管硬化:動脈粥狀硬化與血管中層鈣化。
好發族群:
- 慢性高血壓患者
- 冠狀動脈疾病
- 抽菸
- 主動脈瓣疾病
- 主動脈瘤
- 家族病史(有主動脈剝離遺傳病史)
- 懷孕(因懷孕造成荷爾蒙改變,使心血管負荷增加)
- 施用非法藥品:例如可卡因(Cocaine)、搖頭丸、甲基安非他命擬
- 太過劇烈的重訓
- 外傷
預防主動脈剝離,建議做好以下7點
- 控制血壓
- 體重控制
- 保持適度運動
- 戒菸戒毒
- 定期檢查
- 注意保暖
- 均衡飲食
主動脈剝離如何治療?圖文解析手術說明
▲ 僅進行升主動脈置換
約三分之一的急性甲型主動脈剝離患者到院前就死亡了,因此急性主動脈剝離在心臟外科是一個搶救生命的急症。主動脈剝離的病人來到急診後,需要先以藥物降低及控制血壓,在允許的狀況下接受電腦斷層造影的檢查,確定剝離的影響範圍。
▲ 心臟外科醫師經常需要配戴手術放大鏡已看清楚血管吻合
甲型主動脈剝離決大多數都需要進行緊急手術,將裂開的升主動脈修補或置換,近年來由於手術及血管支架的進步,在主動脈弓或降主動脈近端有血管內壁破裂病灶的病人,可以複合式手術同時以血管支架及人工血管來進行升主動脈及全主動脈弓的修補手術,手術的成效良好,且能降低降主動脈殘存主動脈剝離假腔的機會。
▲ 慢性甲型主動脈剝離合併主動脈血管瘤及主動脈瓣膜逆流,進行升主動脈置換及主動脈瓣膜置換
乙型主動脈剝離,通常可以採取保守治療,使用降血壓藥物控制血壓,並且追蹤觀察主動脈假腔的變化,但是乙型主動脈剝離如果有造成重要血管分枝的阻塞及器官壞死,比如腦中風、腸缺血壞死、腎臟梗塞、下肢缺血等等,才需要積極的以手術或是導管方式來打通及重建血管血流,避免器官壞死。
▲ 一位慢性甲型主動脈剝離合併升主動脈血管瘤、主動脈瓣膜逆流、二尖瓣膜逆流及主動脈弓動脈瘤,接受主動脈瓣置換、二尖瓣修補、升主動脈及全主動脈弓置換手術。
https://ck.ccgh.com.tw/department_listDetail1467.htm
、什麼是主動脈剝離?
這是一種複雜而致死率很高的心血管疾病,它是起因於主動脈血管壁的中層因各種原因(如高血壓或結締組織缺陷)受損後,加上血管壁內膜破裂,血流經由內膜的裂孔,進入血管壁中,將血管內膜和中層撕開,而血流可以在此撕裂開的空間中流動,形成所謂的『假腔』。由於『假腔』的形成,主動脈的管腔一分為二,而假腔往往會壓迫所謂的『真腔』,可能會造成身體各處的血液供應不足,形成肢體或腦部的缺血現像,又由於假腔的外圍不是完整的血管壁結構,因此較為脆弱,容易破裂造成大出血或心包填塞死亡。因此緊急及積極的治療是避免死亡的唯一方式。
依據統計,急性主動脈剝離若是不處理,至少50%的病人在發生後48小時內會死亡,也就是以1小時約百分之一的速率增加,因此診斷及治療是與時間賽跑一般,約71%的人會在2個月內死亡,89%的人在3個月內死亡,而91%會在6個月內死亡。
二、會誘發主動脈剝離的因素:
- 高血壓—約2/3的患者都有高血壓的病史。
- 先天性主動脈窄縮。
- 馬凡氏症候群(Marfan症候群)屬於先天結締組織疾病—容易造成昇主動脈破裂。
- 懷孕、胸部外傷。
三、常見症狀:
-
胸痛(有90%的病人會有):主要以突發性像似肌肉被撕裂般的疼痛,也可能轉移到頸、下背部等等如果胸痛僅在前胸,有可能為升 主動脈的剝離;如果疼痛有延伸至頸部或者下顎,有可能為主動脈弓的剝離;如果疼痛延伸至下背部,有可能為降主動脈的剝離。
-
通常伴隨著高血壓。(有60%的病人有合併高血壓症狀)
-
因血管剝離導致有血管阻塞、器官缺血或梗塞情況,如:休克昏迷、中風癱瘓、心肌阻塞、腸阻塞、肢體缺血等。
-
心臟方面:主動脈瓣閉鎖不全(似門關不緊)、血胸、心包填塞(體液聚積於心包膜內,導致心臟無法有效的跳動),最後容易引發休克與心臟衰竭的情形。
-
心跳增加、臉色蒼白、活動力減低、注意力無法集中、焦慮、冒汗、頭昏眼花、咳嗽、呼吸困難、聲音沙啞 等。
1. 身體檢查:
醫生會檢查您的四肢脈搏、心跳速率、血壓是否正常、有沒有心臟雜音、呼吸有沒有異樣。
2. 胸部X光檢查:
看看心臟主動脈、氣管、縱隔腔是否有移位或其他變化—肺部積水。
3. 心電圖:
是否有心室肥厚、心肌梗塞的情形。
4. 電腦斷層掃瞄檢查:
可以評估主動脈剝離、及動脈瘤的範圍;是否有心包填塞、血胸的情況。
5. 核磁共振攝影檢查:
可以更精準評估主動脈剝離、及動脈瘤的範圍與血液流動情形,是確立診斷極高的檢查項目。
6. 超音波檢查(心臟超因波、經食道超因波):
藉由此兩種超因波的檢查下,可以方便釐清主動脈剝離的位置是否涵蓋到降主動脈、目前心臟的功能如何、真假管腔以及血液流動的狀況作整體性評估。
五、治療:
急性主動脈剝離的治療分為內科藥物及外科手術治療。選擇何種方式依據主動脈剝離的區域而定。一般而言,若剝離的區域有包含升主動脈及主動脈弓時均要以手術治療,因為此型的主動脈剝離容易破裂出血及心包填塞死亡,而以內科方式治療結果極差,但若是剝離區域僅為降主動脈時,並且沒有其他併發症時,以內科方式治療效果良好,因此不必於急性期手術,可持續以藥物治療,但需密切追蹤治療,一旦剝離的區域逐漸變成血管瘤時就要接受手術。
六、預防方法:
高血壓患者平日要注意服藥控制血壓,以免發生主動脈剝離,如此預防才是上上之策。
急性主動脈剝離是一種不常見,但卻可能致命的重症,每年全國發生率估計至少在兩百例以上,若未施以適當治療,患者發病後每小時即可增加百分之一的死亡率,兩天內死亡率即提升至百分五十;因此愈早診斷愈早治療是可以降低死亡的機率。
主動脈剝離是一個非常急促且危險的病症。患者通常以「強烈撕裂性胸痛」為主要症狀,並且延伸到背部或脖子,造成喘不過氣、頭暈、半身麻痺甚至休克昏迷,嚴重者會引發腦中風、急性心衰竭等重大併發症。 臨床統計,急性主動脈症候群患者如果沒有即時治療,有50%的病患在48小時內死亡,91%會在6個月內死亡,因此如果有撕裂、刀切感的疼痛,即便還可以忍耐,也不應延誤,要儘快就醫。
中高齡年男性為好發族群!4大原因讓風險提升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導管室主任蘇峻弘表示,主動脈剝離大多好發在50到70歲男性,但有研究顯示這個發生率十萬分之三的疾病,仍有一成機率會發生在40歲以內的族群。 為什麼主動脈會剝離?其實只要主動脈的彈性變差,就會增加了剝離的風險。而導致動脈彈性變差的原因有4種,包括「高血壓」、「動脈粥狀硬化」、「馬凡氏症候群(此病容易造成升主動脈的中層缺損,因此是主動脈剝離的高危險群)」或「外傷因素」。 蘇峻弘舉例,有些人年紀輕輕,又有定期運動,看似並非高風險族群,但是長期抽菸、又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在氣溫驟降的冬至、就引發主動脈剝離急症。
非典型症狀更難診斷!腹痛、頭暈、嘔吐都是主訴 麻煩的是,有些症狀不典型的患者會增加診斷大難度。蘇峻弘指出,有些病人的主訴會是腹痛、頭暈、嘔吐、全身軟弱、下肢無力等,醫師往往很難因此想到主動脈剝離而延誤診斷。有些人一開始表現的症狀只是無力、畏寒合併咳嗽,即使三天後症狀惡化仍未有嚴重胸痛,若非心電圖呈現明顯疑似心肌梗塞變化,醫師也很難聯想到急性心血管疾病。 其實,主動脈剝離以心肌梗塞表現也相當危險,因為醫師會在緊急心導管檢查前給予抗凝血劑,這些藥物會使確定診斷後的手術難以止血 增加手術的困難度及風險。
急性主動脈剝離是一種不常見,但卻可能致命的重症,每年全國發生率估計至少在兩百例以上,若未施以適當治療,患者發病後每小時即可增加百分之一的死亡率,兩天內死亡率即提升至百分五十;因此愈早診斷愈早治療是可以降低死亡的機率。
https://wwwv.tsgh.ndmctsgh.edu.tw/unit/10012/12862
https://heho.com.tw/archives/143492
https://gooddoctorweb.com/post/689
No commercial value, For reference 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