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功,要看-孫子兵法
謀攻第三原文:【謀攻第三】
1.孫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
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賁溫,具器械,三月而後成;
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
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
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3.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
敵則能分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4.夫 將 者 , 國 之 輔 也 ,
輔 周 則 國 必 強 , 輔 隙 則 國 必 弱 。
故 軍 之 所 以 患 于 君 者 三:
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
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
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則軍士惑矣;
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
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5.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
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
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6.故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
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譯文:【謀攻第三】
1.孫子說:戰爭的原則是:
使敵人舉國降服是上策,
用武力擊破敵國就次一等;
使敵人全軍降服是上策,擊敗敵軍就次一等;
使敵人全旅降服是上策,擊破敵旅就次一等;
使敵人全卒降服是上策,擊破敵卒就次一等;
使敵人全伍降服是上策,擊破敵伍就次一等。
所以,百戰百勝,算不上是最高明的;
不通過交戰就降服全體敵人,才是最高明的。
2.所以,上等的軍事行動是用謀略,
挫敗敵方的戰略意圖或戰爭行為,
其次就是用外交戰勝敵人,
再次是用武力擊敗敵軍,
最下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
攻城,是不得已而為之,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製造大盾牌和四輪車,準備攻城的所有器具,
起碼得三個月。堆築攻城的土山,起碼又得三個月。
如果將領難以擬制焦躁情緒,
命令士兵象螞蟻一樣爬牆攻城,
儘管士兵死傷三分之一,而城池卻依然沒有攻下,
這就是攻城帶來的災難。
所以善用兵者,不通過打仗就使敵人屈服,
不通過攻城就使敵城投降,摧毀敵國不需長期作戰,
一定要用「全勝」的策略爭勝於天下,
從而既不使國力兵力受挫,
又獲得了全面勝利的利益。
這就是謀攻的方法。
3.所以,在實際作戰中運用的原則是:
我十倍於敵,就實施圍殲,
五倍於敵就實施進攻,
兩倍於敵就要努力戰勝敵軍,
勢均力敵則設法分散各個擊破之。
兵力弱於敵人,就避免作戰。
所以,弱小的一方若死拼固守,
那就會成為強大敵人的俘虜。
4.將帥,國家之輔助也。
輔助之謀縝密周詳,則國家必然強大,
輔助之謀疏漏失當,則國家必然衰弱。
所以,國君對軍隊的危害有三種:
不知道軍隊不可以前進而下令前進,
不知道軍隊不可以後退而下令後退,
這叫做束縛軍隊;
不知道軍隊的戰守之事、
內部事務而同理三軍之政,
將士們會無所適從;
不知道軍隊戰略戰術的權宜變化,
卻干預軍隊的指揮,將士就會疑慮。
軍隊既無所適從,又疑慮重重,
諸侯就會趁機興兵作難。
這就是自亂其軍,坐失勝機。
5.所以,預見勝利有五個方面:
能準確判斷仗能打或不能打的,
勝;知道根據敵我雙方兵力的多少採取對策者,
勝;全國上下,全軍上下,意願一致、同心協力的,
勝;以有充分準備來對付毫無準備的,
勝;主將精通軍事、精於權變,君主又不加干預的,
勝。以上就是預見勝利的方法。
6.所以說:瞭解敵方也瞭解自己,
每一次戰鬥都不會有危險;
不瞭解對方但瞭解自己,勝負的機率各半;
既不瞭解對方又不瞭解自己,每戰必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