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百年樹人

2012081900:31

從美國的小學教育看經濟強國背後的推動力

17世紀中葉,五月花號登上新大陸,在麻塞諸塞州普利茅斯港口,一群英國清教徒為逃避宗教迫害,取道荷蘭遷徙新大陸。就是這些被英國皇室放逐的流犯,在短短的時間裏,讓一個國家在一片荒蕪中屹立,並成為經濟強國。這就是奇跡。人們對奇跡總是要深究的,一個經濟強國背後的推動力是什麼?他們究竟行使一套什麼樣與眾不同的管理和教育制度?問號很多,探索者也很多,研究後令人嘖嘖稱奇的事更多。

美國小學教育的目標

即使是在美國的華人,都不是太清楚美國小學生究竟要達到什麼樣的知識水平,這裏只有一個粗略的標準可以參考:

1. 幼稚園畢業

能識別數字,能用小石頭、小紙片、小木棍等具體的物體,表達抽象的數學概念;認識26個英文字母,區別母音和輔音;區別不同職業的人大致做什麼事,譬如醫生、教師、郵遞員、員警、消防人員……瞭解生物生命的演變過程,包括人的生、老、病、死,毛毛蟲變蝴蝶;從地球儀、拼圖上學習地理,瞭解地球上有很多居民,很多國家,不同的膚色;懂得人要住在房子裏,孩子要上學,成年人要上班。

2. 一年級

能夠從1數到100,能數雙數或者5的倍數,知道奇數和偶數,會簡單的加減法;學會觀察,對不同的事物和物品分門別類;能例證生命的演變過程,瞭解自然界動植物之間互相依存的關係;學習使用圖片和照片來表達文字以外的意思;懂得衣、食、住之於一個家庭的必要性;明白家庭成員之間、鄰里之間的關係。

3.二年級

會讀、寫三位元數的數位,從隨意取的五個數中,能夠從小數到大或從大數到小;熟練運用兩位數的加減法,會用英寸或釐米等度量單位測量長度,看懂鐘錶上的時間;學會用圖片和資料來表達,理解不同職業的謀生方式;堅持寫讀書筆記或日記,學會寫總結,懂得區別詩、散文、小說、傳記等不同的文學形式,瞭解虛構作品與非虛構作品之間的區別;開始學習獨立研究動物,諸如昆蟲生態等問題。

4. 三年級

學會如何把資料做成曲線圖;會比較10萬以內數字的大小及加法,熟練三位數的加、減、乘、除法;能夠從周圍的環境就地取材,搜集、組織材料,瞭解人如何保持健康,明白青蛙、蝴蝶、小雞、小白鼠等小動物的生命演變過程;懂得如何使用字典;能夠明白自己所喜愛的作家、書畫家透過作品所表達的思想,善於閱讀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學作品。

5. 四年級

用電腦運算很大的數位,比較100萬以內的數字大小,學習小數和分數,畫圖表;能通過地圖、照片、圖表來解釋世界上各地區氣候的不同;通過閱讀,進一步瞭解不同的文學形式,譬如科幻作品、傳記等。

6. 五年級

會列、讀各種表格,熟練分數的加、減、乘、除運算;能夠利用圖書館的系統和資料進行研究;通過做筆記對各種資訊進行比較和綜合;開始撰寫非虛擬的報告和五段體式的短文;學會寫正式、非正式,以及朋友間的書信;懂得對不同類型的書籍進行分門別類,能掌握一本書的主要內容,並針對其構思、背景、人物塑造、表達方式、語言藝術進行評論。

也許國內的讀者會覺得,一個已經讀到五年級,馬上就要畢業的美國小學生,對其數學能力的要求,僅僅限於加、減、乘、除運算,未免水平太低了。我婆婆退休前是搞幼稚教育的,她看到美國小學生整天“都在玩”不免歎氣,她對我說,施嘉特今年五年級,馬上就小學畢業了,要是在中國,學生的壓力已經很大,整天埋頭做功課。可是你看這孩子,每天放學就出去和一群野孩子打美式橄欖球、踢足球……瘋玩,做作業、彈鋼琴的時間那麼少,你做母親的要抓緊啊!我說,施嘉特在學校成績幾乎全A,除了偶爾失手,有時候連著拿幾個100分回來。對美國小學生來說,我覺得夠了。小學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我更注重他運動、課外活動、交友聯誼等各方面的全面發展。

然而,婆婆還是不滿意,她說美國的功課太松、作業太淺,估計考試也很容易。她強調,我們中國人講究打基礎──扎實的基礎。平時我很注意教育,甚至還寫文章、寫書談美國教育,可是,在老人家根深蒂固的教育觀念面前,我常常無言以對,試圖解釋,她仍然不明白,美國人也講究打基礎──扎實的基礎。只是中國的所謂的“基礎”,和美國人的不同罷了。美國人講究做人的底線(bottomline),這種觀念就是從小培養起來的。美國小學生要打的基礎是做人的自信、誠實、善良、公正、包容,以及獨立自主的意識,也就是說,他們從小就學會了美國文化的核心價值(Core Values),而不是為這個核心價值服務的知識。

然而,與我婆婆持相同觀點的大有人在,更有甚者把美國的中小學教育貶為“一塌糊塗”,其中措辭最激烈、情緒最激動的多是從中國來的中小學教師。他們的意見是,美國太富有,學校的設備一流;校舍建築太講究;就是從來不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他們得意的是,每年國際數學競賽名列前茅的都是中國學生,美國的中小學教育簡直無法和中國的相比。有時候,美國中文報紙上還有大標題:“數學比一比,美國只能算發展中國家”。

美國學校鼓勵小學生養寵物培養責任感

有一次華人聚會,孩子們的父母回憶起自己年輕時的故事,在場的女士坦白,當年找丈夫的標準幾乎都是要“學習好”,也就是“成績好”的,外形、性情、修養都在其次。

女生們的眼睛都盯著班上的學習尖子,成績排名在班上第一名的就是好,全年級第一的更好……而眼下自己的下一代,如果你問她們班上男生誰的學習成績最好,她們很茫然,但學校裏哪個男生運動最出色,絕對瞭若指掌。

如果你恭維一個漂亮的女生,說她可以嫁給一個學習狀元,她們多會很不屑,甚至覺得受污辱,“什麼呀,誰要那些書蟲?”學習尖子(如果只會學習,沒有其他愛好、專長的話)多被同學孤立,為了避免失去友誼,保持原有的知名度和受歡迎程度,不少成績優異的學生拒絕去榮譽班,怕的就是失去原來普通班的舊朋友,甚至一些學生故意在考試中失手,變得和大家一樣普通,這樣反而容易得到更多的友誼和快樂。在孩子們眼裏,朋友、友情、快樂,比成績重要多了,沒有朋友,獨來獨往,形單影隻是他們的噩夢。

天啊,美國人如此教育小學生

一位帶著九歲兒子來美國的父親感歎,把兒子交給美國學校真是憂心忡忡,那是什麼樣的學校呀!課堂上隨意得像自由討論,可以放聲大笑;老師和學生常常坐在地上沒大沒小;上學就像在玩遊戲;每天下午三點就放學;還居然沒有統一的教科書。

他給老師看兒子在中國讀的四年級的小學課本,老師告訴他,到六年級他的兒子都不用再學數學了。他當時就後悔了,把兒子帶到美國耽誤了學業。在中國,小學生的書包都是沉甸甸的透著知識的分量,再看兒子,每天背著空空的書包,還高高興興地每天上學放學,一個學期眨眼就過去了,他不免心虛,問兒子,來美國上學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兒子回答:“自由。”

再過一陣子,孩子放學後直奔圖書館,倒是常常背滿滿一袋書回來,可是沒兩天就還了。他又問,借這麼多書幹嗎?兒子回答:“做作業。”然後,看到兒子在電腦上打出作業的題目《中國的昨天和今天》,他驚得差點跌地上去,這都是什麼題目?試問哪位在讀博士生敢去做這麼大的課題?他責問兒子這是誰的主意,兒子正色道:“老師說,美國是個移民的國家,每個同學都要寫一篇關於自己祖先生活國度的文章,還要根據地理、歷史、人文,分析與美國的不同,並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位父親沒有做聲。

過幾天,他看到兒子的作業出來了,一本二十多頁的小冊子,從九曲黃河到象形文字;從絲綢之路到國旗……整篇文章氣勢磅礴,有理有據,分章斷節,特別是最後列出的一串參考書目,做父親的大氣不敢出,這種博士論文的氣派,他是三十歲過後才開始學到的。等到孩子六年級學期快結束的時候,他更是瞠目結舌,老師留給學生一連串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問題,簡直像是國會議員候選人的前期訓練:

“你認為誰應該對這場戰爭負責?”

“你認為納粹德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如果你是杜魯門總統的高級顧問,你將對美國投原子彈持什麼態度?”

“你是否認為,當時結束戰爭最好的辦法就只有投原子彈?”

“你認為今天避免戰爭最好的辦法是什麼?”..

美國歷史只有區區兩百年,卻足以開啟學生們的智慧大門。到了中學,老師還有更厲害的課題,關於美國的南北戰爭: 

“你是否同意林肯總統關於美國不能存活,除非廢除蓄奴制度的申明?請解釋。”

“解釋為什麼北方白人反對奴隸制,南方白人擁護奴隸制,而他們都覺得自己在為自由而戰?”

“自由對於黑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林肯總統與格蘭特將軍表示,在內戰後南方不應被粗魯地對待。為什麼這是個明智的策略?請解釋。”自己從書本中找答案.

培養的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內戰期間,女性開始承擔很多以前只有男性才從事的工作。你能對內戰造成的社會、經濟、政治衝突等問題做出怎樣的概括?”

“運用歷史證據來支持,或者反對以下的觀點:美國內戰是地區差別不可避免的結果。”

在這些題目面前,華人父母的語言和思維都已經不夠用了。

這位父親還記得,他兒子小學畢業的時候,已經能夠很熟練地利用圖書館的電腦和微縮膠片系統,查詢所需的文字和圖片資料。有一次父子倆因為對獅子和豹的覓食性發生爭議,第二天兒子從圖書館借回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拍攝的有關動物的錄影片,父子倆一邊看一邊討論。美國小學生這時候已經學會了有疑問去哪里找答案。

除了圖書館,美國中小學生做作業和一些研究報告,很多時候是靠查詢有關網站。譬如:

1. 有關軍方的NASA的資料;Bill Nye's的科學實驗,以及其他相關的科學資料:
www.cbnet.ns.CA/cbnet/kidspage/homework.html

2. 拼音、拼字訣竅,英文,科學復習重點:
www.kewlkidz.com/home.html

3. Houghton Mifflin教材出版社也有自己的網站,由於美國絕大多數的學校都使用他們公司出版的教科書,所以有相關問題,找答案很便捷:
www.eduplace.com/parents/homework.html

4.教授學生如何利用網站的資料來寫報告:
www.bpl.org/kids/homeworkhelp.html

5. 有關解答技巧,包括代數(Algebra)、幾何(Geometry)、發音(Phonic):
www.kqonline.com/homework.html

每逢有全校活動的時候,每一年級學生輪流上臺表演,家長和兄弟姐妹們則在台下邊吃晚餐邊欣賞。

中國留學生來美讀博士,從入學到畢業,拿下博士學位整整五年。在研究生院,很多人都有相同的感觸,憑成績拿獎學金,美國人常常不是中國留學生的對手,可是一到實踐領域,搞點研究性的課題,中國人往往不如美國人機靈,沒有他們那麼富有創造性。

等到大家手裏都捏著博士畢業證書找工作時,在寫簡歷上中國人又落後了一大步,不會“吹”。這裏我說的不會“吹”,不是指沒有吹的本錢,而是沒有吹的本事。當然,這和整個基礎教育體系和訓練不同有關。

中國人只習慣于在一個規定的框架裏去施展本領,一旦沒有了規矩,失去了指導,不見了原有的常規參照系統,對美國人來說是獲得了自由,而對中國人來說,可能是喪失方向感、無所適從的恐慌與茫然。

後來,等到了工作崗位,工作個五年十年就更見分曉了。中國人都只能做技術,最多升到技術部門的總管,幾乎沒有人可以做到大公司的總裁。

語言當然是一個因素,但更重要的是EQ(情商)。很多IQ(智商)很高的當年的中國留學生不服氣,說是美國公司對外國人不公平,給我們一個看不見的玻璃屋頂,到那裏就升不上去了,還說你老美有啥本事?在學校的時候作業不會做總來問我,現在坐第一把交椅,還什麼具體技術都不會,盡會吹牛唬人。

這些讓中國人瞧不起、不服氣,具體技術不過硬的總裁們,他們的本事到底在哪里?他們的本事是,瞭解公司裏員工們的特長,並讓他們把各種特長發揮到極致;員工和部門之間諧調配合;把自己公司的價值所在,展示給投資商和客戶,不斷地拿到投資,不斷地銷售產品……要知道,這是典型總裁的活兒,而不是技術工的。

取自 看中國報導/大紀元2007